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1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医药卫生   11591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777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自主漏尿,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中国成年女性SUI的患病率约18.9%,在50~59岁年龄段可高达28.0%。我国2017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指南推荐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行为治疗)、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药物治疗及抗尿失禁子宫托等。针灸治疗尿失禁临床具有良好的效应,但由于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尚未被指南推荐。因此,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近5年针灸治疗SU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量明显增加,次髎、中髎、会阳、骶四穴、秩边等尾骶部腧穴在临床上的运用日益受到关注,考虑可能与针刺刺激阴部神经丛,从而调节盆底肌肌力、改善尿控能力效应有关。基于此,我们希望对针灸治疗SUI的系统评价进行更新,并评价不同针灸取穴方案对SUI疗效的影响,以期为SUI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构建并鉴定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模型。方法PCR法扩增得原型IL-15基因片段(FhIL-15)、IL-15成熟肽基因片段(FhIL-15mp)和IL-2信号肽基因片段(FhIL-2sp);利用重叠延伸基因拼接法将FhIL-15mp和FhIL-2sp拼接成改型IL-15基因片段(FhIL-2sp-hIL-15mp)。将三种IL-15基因片段(FhIL-15、FhIL-15mp和FhIL-2sp-hIL-15mp)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成相应的重组质粒(PhIL-15、PhIL-15mp和PhIL-2sp-hIL-15mp),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NCI-H446、G418筛选得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NCI-H446细胞(C-hIL-15、C-hIL-15mp、C-hIL-2sp-hIL-15mp)。对所得的各基因片段和重组质粒,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对所得的各转染细胞,用RT-PCR法检测hIL-15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hIL-15蛋白的分泌。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证明,FhIL-15、FhIL-15mp、FhIL-2sp-hIL-15mp电泳条带位置和基因序列正确。三种转染细胞均有IL-15mRNA表达,但仅C-hIL-2sp-hIL-15mp可测到22pg/mL的IL-15蛋白分泌。初步应用表明,三种转染细胞确有不同的免疫生物学特性。结论正确构建了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NCI—H446细胞模型,可在进一步研究IL-15基因与肿瘤细胞免疫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至机制中应用。  相似文献   
93.
94.
藏猪白细胞介素4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克隆藏猪白细胞介素4基因cDNA。方法:从体外ConA刺激70小时的藏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pMD-T载体连接,常规转化后,进行酶切及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研究表明克隆得到的IL-4基因cDNA与成华猪的IL-4同源性达到99%,与长白杂交猪的同源率为98%。结论:从藏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成功地分离到IL-4基因。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一套合理而便捷的实验体系,为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提供筛选方法。方法:利用含有CpG基序的免疫刺激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作为刺激物,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细胞的增殖程度和刺激上清的抗病毒活性作为检测指标,优化各项实验条件,综合评定寡聚脱氧核苷酸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成功建立了由阳性免疫调节性ODNA151抑制CpG ODN诱导的人PBMC增殖及抗病毒活性的筛选方法。结论:免疫调节性ODN筛选方法的成功建立,为下一步研究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ODN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病例 患者 ,2 8岁 ,孕2 产1,停经 32w ,妊高征 ,胎盘早剥行剖宫产术后 5小时心慌 ,胸闷 ,呼吸急促于 2 0 0 0年 7月 1日上午 1时入院。既往体健 ,无肝肾病史 ,无高血压 ,糖尿病史。患者因停经 32w ,食欲不振 ,胸闷 ,进食后呕吐粉红色及暗绿色黏液样物 ,在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治疗。于 2 0 0 0年 6月 6日下午 5时自感下腹疼痛及少量阴道流血 ,B超示“胎盘早剥”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术中出血脂质样 ,量多 ,手术顺利 ,因见血液异常 ,给予腹腔引流。患者术中术后心慌 ,胸闷 ,呼吸急促渐加重 ,给予静注西地兰 (用量不详 ) 3次 ,无明显改善 ,查…  相似文献   
97.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不同喹蛇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电泳、SDS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 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3 0 6± 0 .0 0 3mg/kg ,缅甸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2 90± 0 .0 0 3mg/kg .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 .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75 0 μg/ml(约45 0LD50 )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490 μg/ml(约 43 0LD50 ) .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 0 .0 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 2 5 4μg(约41 5LD50 )国产圆斑蝰蛇毒或 116μg(约 2 0LD50 )缅甸蝰蛇毒的攻击 ,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定位一个双眼多形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位点,寻找疾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应用ABI-MD10试剂盒中的常染色体382个微卫星位点,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双眼具有不同白内障形态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MLINK软件进行两点连锁分析.直接测序候选基因外显子.结果 在D12S83处获得最大LOD值Zmax=5.44(θ=0),该家系致病位点被定位到12p11.2-q15之间的区域上,在该区域的白内障候选基因晶状体膜蛋白基因(major intrinsic protein,MIP)的第4外显子中发现单个碱基错义突变,702ntG→A,导致p.R233K.结论 该先天性白内障由MIP基因702ntG→A突变所致,导致MIP蛋白质的C-末端中p.R233K,从而可能减少了氢键的形成,影响了该蛋白C-末端的稳定性,推测影响了MIP对水的调节及由该蛋白质形成的细胞之间的连接.这一新突变为目前世界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包被方法,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并以FMDV感染后的豚鼠血清作为标准阳性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MDV感染后的阳性豚鼠血清可以很好地识别VP1epi重组蛋白,用此蛋白包被检测抗FMDV抗体的灵敏度可达1∶3200,并证明所检测的抗体是FMDV特异性的。结论VP1epi重组蛋白可以替代FMDV颗粒用于建立检测抗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血管灌注透明标本和微血管腐蚀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睾丸的大血管和微细血管的构筑。大鼠生精小管的周围,有两种小血管配布。1.管间血管:该血管或为1条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或为2条并行的较大的毛细血管连结成网状,位于生精小管间三角形的间质柱内,并与小管平行走行。2.管周毛细血管:连于管间血管之间,呈绳梯状围绕生精小管,并在生精小管上皮下固有膜内,形成管周毛细血管网。本文还观察了大鼠睾丸较大血管及睾丸固有鞘膜脏层的血管配布特点,讨论了这些血管配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