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0例(71.4%)心电图异常者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16例(28.6%)心电图正常者,P〈0.01;心电图异常者治疗后有改善者预后不良率(病情加重或死亡)显著低于无改善或恶化者(P〈0.01)。认为心电图异常可作为原发SAH患者预后判断的重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预先短暂性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与脑梗死发作间隔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10-02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存在预先TIA患者131例(61.50%)为脑梗死A组,预先发生TIA患者82例(38.50%)为脑梗死B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从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与脑梗死发作时间间隔三个方面分析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结果脑梗死A组Ⅰ级预后79例(60.31%),脑梗死B组Ⅰ级预后56例(68.2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梗死B组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在2~3次、发作时间10min与脑梗死间隔≤1周时与脑梗死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前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会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与短暂性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与脑梗死时间间隔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3.
低氧预适应小鼠海马Bcl-2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预适应”即预先短时间非致死性重复缺血/缺氧后,机体组织细胞获得对随后长时间致死性缺血/缺氧损伤的高度耐受性。早在1963年吕国蔚即提出缺氧适应的“组织机制”,直到1986年Murry等才提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概念,目前低氧预适应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4.
了解体外反搏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了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非脑血栓形成患者体外反搏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结果:检测到脑血栓形成患者在体外反博(ECP)后,血浆t-PA活性增高伴有D-dimer含量增加;在非脑血栓形成患者有血浆t-pA活性增高无D-dimer含量变化。PAI的活性于两组中均无变化。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后,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水平升高,并可使纤维血块溶解。  相似文献   
45.
46.
实验性淋巴滞留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但脑淋巴引流途径明确存在,对于维持脑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脑淋巴引流途径阻断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滞留于脑组织内,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继而脑血管受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检测先天性耳聋儿童听神经通路的病变情况、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76例先天性耳聋儿童进行睡眠状态下的BAEP监测。测Ⅰ~Ⅴ各波峰潜伏期(PL)和峰间潜伏期(IPL),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6例先天性耳聋儿童脑干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99.1%。其中24例(22.2%)双侧Ⅰ、Ⅲ、Ⅴ波波形消失;20例(18.5%)一侧波形消失(其中15例为对侧波形消失,5例为对侧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53例(49.1%)双侧波形缺如;10例(9.3%)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结论BAEP对早期诊断儿童先天性耳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8.
循证医学与神经病学临床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证医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是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中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从临床医学教育角度看.它是一种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一种新兴、高效的终生学习的临床医学模式,其势必推动21世纪医学教学的改革,成为21世纪医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循证医学的出现给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拓展了发展空间,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TIA(短暂脑缺血发作)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TIA可能预示着脑梗死的发生,所以TIA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应用晴尔(奥扎格雷钠)治疗TIA78例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取孕龄17-18天的Wistar大鼠腹中胎鼠,血清培养法进行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然后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神经元的鉴定。结果培养8天后的海马神经元经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证实神经细胞发育成熟。结论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