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The fusion of peripheral B lymphocytes from human immunized with P. aeruginosa polyvalent vaccine and mouse myeloma cell line SP2/0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The rate of fusion was 74%(71/96)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body was 19.7%. Two hybridoma cell lines (A3 and F8) secreting McAb against P. aeruginosa were obtained after three times cloning by limiting dilution. The human chromosomes together with mouse chromosomes were discovered in karyotype assay of the hybrids. A3 and F8McAbs were human IgG by class determination. These MrcAbs could recognize 43 kd and 36 kd MW specific components of P. aeruginosa antigen by enzyme linked immuno-transfer blot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类型的鼠疫苗株相比较。方法:特征性基因的PCR扩增,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脉冲场电泳、rRNA基因指纹图分析等。结果:石渠县的菌株为典型的鼠疫菌株,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型特征,从该县青海田鼠中分离的鼠疫菌株,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我国其他疫源地中的鼠疫菌株明显不同。结论:该地可能存在一种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鼠疫菌属于一单独型别;1999年该县发生的人间鼠疫。感染来自该疫源地之外;对该疫源地仍须密切监视,以确定其对人类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应用IHA、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优劣,以便更好地制订鼠疫监测的方法及防治策略.方法 对广西鼠疫监测点隆林、西林县的犬血清使用IHA及ELISA两种试验方法,并进行一致性研究,评价IHA与ELISA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IHA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0,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总阳性率为4.4%(12/273);IHA与ELISA之间的一致性为95.6%,其Kappa值等于0,呈轻度一致.结论 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特异、操作简便是传统的鼠疫监测手段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且与间接血凝试验有轻度一致性,适宜在鼠疫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CR方法快速检测炭疽芽孢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快速检测炭疽芽孢杆菌。方法:质粒提取及PCR扩增。结果:用两对引物扩增,阳性样本可分别扩出两条877bp和1089bp左右的条带,阴林样本未扩增出。结论:所采用的方法可快速检测出环境中的炭疽芽孢杆菌,并可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鼠疫指示动物犬类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2006年作者在广西隆林、西林县鼠疫监测点收集犬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Kappa值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其在鼠疫监测中的重要性与可靠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克隆表达鼠疫菌特异基因(YPO1089.pst、ymt),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 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双酶切后,与质粒载体pET-30a(+)相连接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目标蛋白,并进行10%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其特异性,最后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YPO1089、pET-pst和pET-ymt 3个重组表达质粒,经优化诱导表达条件,重组的rYP01089、rPst和rYmt在大肠埃希菌中均得到了稳定高效地表达;免疫印迹结果表明重组的rPst可与鼠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目标蛋白经纯化后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 鼠疫菌的特异性抗原能够在原核蛋白表达系统中获得高效表达,rPst具有敏感且特异的免疫学特性,实验结果为开发新型鼠疫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生态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和整理青藏铁路沿线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资料、喜马拉雅旱獭生态学和鼠疫流行病学资料、鼠疫细菌学特征以及2001~2006年鼠疫监测资料,总结出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生态学基本内容,确定青藏铁路鼠疫综合防控策略。方法人间鼠疫资料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利用微卫星技术研究旱獭生态学;现场调查方法研究疫源地结构、动物和昆虫种群结构;实验室常规检测鼠疫菌的生化、营养、毒力、药敏和遗传物质;藏系绵羊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调查按照《国家鼠疫监测方案》中的方法进行。结果自1966年以来青藏铁路沿线已累计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1起,发病43人,死亡23人,病死率53.48%;喜马拉雅旱獭的繁殖与种群密度有关联性,旱獭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地形地貌和植被有关,所研究的各旱獭种群之间亲缘性较近;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菌属于青藏高原型,对Trp、Thr、Leu、Arg不依赖,而对Phe、M et、Cys依赖,对Ile和G lu表现出低营养。属于强毒力菌株,对广谱抗生素敏感,尤其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菌都具有6、45 Mdal,大质粒分别为52 Mdal或65 Mdal或92 Mdal。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铁路沿线宿主、媒介、病原体的生态学特点,掌握了人间和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为青藏铁路鼠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可以改变目前鼠疫监测技术和方法的落后局面,对全国鼠疫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和分析我国新发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株(耶尔森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探讨玉龙疫情菌株(D106004)与邻近两个疫源地剑川菌株(D182038)和西藏菌株(Z176003)的亲缘关系。方法 采用全基因鸟枪法及Solexa方法对3株鼠疫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基因组间编码序列比较分析采用BLAST软件进行,基因组间重排分析采用MAUVE软件进行。结果 鼠疫菌株D106004、D 182038、Z176003均具有1个染色体和3个质粒,菌株间染色体、质粒特征基本相似;3株菌株间编码序列的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OG)功能分类及插入序列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3、0.257,P均>0.05)。菌株间编码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基因组重排结果显示,在3株菌株中,有2882个基因具有100%的同源性。其中D106004菌株预测的3636个基因中与D182038菌株一致的基因有2994个,90%以上相似的基因有240个;与Z176003菌株一致的基因有3113个,90%以上相似的基因有200个;D106004菌株与Z176003、D182038菌株的同义SNPs数为59、68个,非同义SNPs数为104、203个;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可分为11个重排片段,较之D106004与D182038菌株之间的16个重排片段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3株鼠疫菌株基因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之与D182038菌株更为接近,玉龙疫源地菌株可能是由西藏疫源地菌株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鼠疫耶尔森氏菌inv基因中IS1541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鼠疫耶尔森氏菌 inv基因中 IS15 41的插入情况 ,为鼠疫耶尔森氏菌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PCR反应及 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 对来自不同疫源地的 5 0株鼠疫耶尔森氏菌的 inv基因中部分序列进行扩增 ,均可扩出一条长为 10 0 0 bp的片段 ,用 IS15 41作探针 ,对其进行 Southern杂交分析 ,杂交结果无差别 ,而对照菌株除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扩出一条长约 30 0 bp左右的片段外 ,其它均为阴性。结论 鼠疫耶尔森氏菌 inv基因高度同源 ,其间均有 IS15 41插入 ;该方法有助于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其它菌株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ABCA1)R219K多态性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15名蒙古族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ABCA1基因相应片段的多态性。结果两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中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存在RR、RK、KK三种基因型,对照组的KK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CHD组(32.7% vs 16.7%,P<0.05)。KK基因型的OR值为0.411(95% CI0.17~0.99)。结论 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其中基因型KK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