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0篇
  免费   1409篇
  国内免费   774篇
医药卫生   23503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39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622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1160篇
  2013年   964篇
  2012年   1243篇
  2011年   1241篇
  2010年   1095篇
  2009年   1162篇
  2008年   1112篇
  2007年   1110篇
  2006年   905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923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697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3篇
  1960年   10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比较何首乌、丹参、三七、赤芍、水蛭、水蜈蚣等6味中药对家兔髂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模型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加高脂饲料建立家免髂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模型,观察上述6味药供试品(约为临床人常用量的4倍等效剂量)于造模同时连续灌胃给药6周后对髂动脉狭窄程度、动脉血管形态学、血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等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水蛭、赤芍、首乌组家兔右髂动脉狭窄率显著降低、动脉内膜厚度显著减小(P〈0.01~0.001)。水蛭、三七、赤芍组家兔血清T—CHO显著降低(P〈0.01~0.001),除何首乌各组家兔HDL—C、LDL—C显著降低(P〈0.05~0.001),水蛭组VLDL、Apo—A1显著降低(P〈0.05),水蜈蚣组血清Apo—B显著降低(P〈0.01)。结论水蛭防治家兔髂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作用较强。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家兔血清脂质水平、降低Apo—B等。  相似文献   
52.
笔者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应用头孢哌酮钠联合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5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寻常型银屑病共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男女比例3∶2,平均年龄39岁,其中20~30岁4例,>30~50岁16例,50岁以上5例;病程5个月~20a,平均4·1a,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0例,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2方法1·2·1治疗方法治疗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赛福必,珠海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2·0 g,2次/d,同时予以清开灵注射液(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50 ml静脉滴注,15 d后停止使用赛福必,继续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对照组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除此之外2组均外用加味黄芩膏。分别于治疗后第1,2,3,4周观察疗效,患者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1·2·2临床疗效评价根据银屑病面积严重指数(PSAI)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按照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测定:首先计算体表面积,头部(h)、躯干(t)、上肢(u)、下肢(i)分别占体表面积的10%,20%,30%,40%,各受累...  相似文献   
53.
对我国目前麻风防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2008年我国累计登记麻风患者48万余例,主要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省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积极防治,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氨苯砜单疗治愈的患者达31万余例;1986年在全国普遍推广WHO联合化疗方案,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接受联合化疗的麻风患者近8万例.  相似文献   
54.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同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同(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同定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和IFN-γ鼻内免疫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血清、小肠液和粪便IgA抗体分泌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10μl缓冲液PBS、20μgTSo、500UIFN-γ和20μgTSo 500UIFN-γ鼻内免疫小鼠。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小肠液及粪便,ELISA法测定IgA含量。结果各组血清IgA抗体水平在攻击后第10天达到峰值,TSo IFN-γ组血清IgA抗体含量高于其他各组。小肠液和粪便IgA抗体含量在攻击后第13天达到峰值,在实验期各时点TSo IFN-γ组小肠液和粪便IgA抗体含量高于其他组。小肠液与粪便Ig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So或IFN-γ或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黏膜免疫,产生高水平的弓形虫特异性IgA抗体。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优于单独免疫,免疫小鼠肠道产生大量SIgA,发挥抗虫作用。鼻黏膜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56.
闫宏  沈灵敏 《吉林医学》2004,25(5):59-59
护理人员针刺伤后,经血液可传播某些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这是全球性危害护理人员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如何预防针刺伤及针刺伤后如何处理成为护理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问题。现就针刺伤容易发生的环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年龄亦有提早趋势,病死率高,本病预后不仅取决于及时面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还与并发症有无及其严重程度有关。从我院1980-1987年收治的AMIld例中看,无并发症的AMI预后一般较好,有并发症特别是有严重并发症的则预后差,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分析心肌梗塞的主要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58.
主动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主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造影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真性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1例假性动脉瘤。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4例,慢性房颤22例),另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抗体,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Hp-IgG抗体,CRP的差异并分析HP抗体滴度与房颤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Hp-IgG对数值均无差异(P均>0.05)。房颤组CRP中位数较对照组高(1.17mg/dlvs0.65mg/dl,P<0.05)。结论房颤与慢性Hp感染不相关,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60.
2005年6月-2006年6月,本科采用覆盖义齿修复力法治疗后牙游离缺失3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