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评价异环磷酰胺(IFO)、足叶乙甙(VP-16)、顺铂(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集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IFO、VP—16加DDP化疗(第1-3天静脉滴注VP—16 80~100mg/m^2和IFO1.25~1.5/m^2,mesna0.4在使用IFO的同时和之后4.8小时静脉推注,第4~6天静脉滴注DDP25~30mg/m^2,予利尿、避光、止吐等支持对症处理),3周为1疗程,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41例NSCLC中,CR 0例声R2l例,SD16例,PD4例,中位缓解期5.5月,中位生存期9月,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结论:IE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主要反应为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12月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住院患者共149例,结合血栓栓塞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INR在治疗范围的时间比例(TTR)等对其抗凝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49例患者中有144例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其中使用华法林的110例(TTR≥60%76例),使用阿司匹林24例,使用达比加群酯10例。经血栓栓塞风险评分,高危、中危、低危分别有80例、46例、23例。阿司匹林治疗患者中有2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治疗患者中8例发生非严重的出血事件。年龄大、合并疾病多、栓塞及出血风险高等因素影响抗凝药物的选择。结论: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现状较好,与国外指南推荐使用的抗凝方案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去甲长春花碱(盖诺)联合顺铂化疗治疗38例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盖诺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DDP100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连用2-3个周期。结果:CRO例,PR15例,SD18例,PD5例,有效率39.5%,毒副作用主要是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结论:盖诺联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元化线上培训在心血管内科医联体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价值。方法2018年4月至今,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为中心的医联体通过BizConf Video会议系统、微信等线上平台,对医联体内13家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基于多元化线上教学的继续教育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对该方式的评价。结果医联体内医护人员基础知识水平测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并对这一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有较高的评价。结论医联体继续教育培训中实施多元化线上教学指导能够有效突破时空限制,显著推动医联体"医疗同质化、流程一体化",提高了继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摘 要 目的: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 461例PCI术后患者,予阿司匹林100 mg·d-1及氯吡格雷75 mg·d-1抗血小板治疗,连续服用5d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栓弹力图(TEG)。将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定义为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TPR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curve)检验独立风险因素预测HTPR的效力,并基于AMOS软件构建HTPR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461例PCI术后患者HTPR发生率为19.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糖尿病(OR=1.804,95%CI=1.125~2.894,P=0.014)、CYP2C19*2携带(OR=1.696,95%CI=1.048~2.745,P=0.032)为HTPR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血红蛋白(OR=0.979,95%CI=0.964~0.993,P=0.004)为HTPR保护性因素。联合独立风险因素模型预测HTP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6(95%CI=0.571~0.700,P<0.001)。结构方程模型(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0.000; 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1.000)中,糖尿病、CYP2C19*2 携带及血红蛋白对于HTPR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07(P=0.019),0.096(P=0.038)和-0.140(P=0.002),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046。结论: 糖尿病、CYP2C19*2 携带及血红蛋白为PCI术后患者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因素可分别解释10.7%、9.6%和14.0%的HTPR变异度,而模型整体可解释4.6%的HTPR变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糖尿病综合管理中药物相互作用(DDI)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Lexi-InteractTM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综合管理中降血糖药、降血压药、调血脂药、减重药的DDI,根据严重程度分为X级(避免联用)、D级(考虑调整治疗)、C级(需监控治疗)、B级(无须调整)、A级(无DDI);收集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2型糖尿病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患者的DDI数量分为低DDI组(<5组DDI)和高DDI组(≥5组DDI),分析DDI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09种药物,其中降血压药、降血糖药、调血脂药、减重药分别有57种、32种、19种、1种,DDI分别有5 091组、1 086组、723组、15组。除减重药外,其余3种药物DDI总数最多的分别为钙通道阻滞剂(CCB)、磺脲类药物、他汀类药物;X级药物DDI数量排名前3的药物分别为他汀类药物、CCB类药物及β受体拮抗药。共纳入患者69例,其中低DDI组和高DDI组分别有26例、43例,影响患者DDI总数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合并用药数量、慢性肾脏病(CKD)1-3期,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P <...  相似文献   
18.
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AMI患者1252例,对其中118例院内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死亡原因,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 AMI患者总病死率9.42%(118/1252).男性AMI病死率8.91%(84/943),女性AMI病死率11.00%(34/309),女性患者AMI病死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72,P=0.2739).随着年龄增长,AMI病死率增高,<40岁、40~54岁.55~64岁、≥65岁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45%(2/31)、2.56%(6/234)、5.11%(16/313)、13.95%(94/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871,P<0.0001).在118例AMI死亡病例中,泵衰竭77例(65.25%),心脏骤停21例(17.80%),心脏破裂13例(11.02%),心外原因(包括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肺炎等)7例(5.93%),死亡原因中泵衰竭比例最高.AMI介入患者与AMI非介入患者病死率分别为4.24%(39/920)、23.80%(79/332),心脏破裂发生率分别为0.33%(3/920)、3.01%(10/332)(X2分别为109.2943、20.0717,P均<0.0001).在AMI患者中心脏破裂的发生率为1.04%(13/1252),女性患者的心脏破裂发生率为2.91%(9/309),男性为0.42%(4/943)(X2=14.0254,P<0.0001).AMI死亡距发病时间<24 h者占23.72%(28/118),24 h~1周占55.93%(66/118),1~4周占20.34%(24/118).广泛前壁、前间壁、下壁、侧壁、后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分别为12.47%(59/473)、9.23%(12/130)、6.73%(28/416)、8.70%(4/46)、5.97%(4/67)、9.17%(11/120)(X2=9.6675,P=0.0852).结论 高龄是AMI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死亡多发生于病程早期,泵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AMI介入患者病死率及心脏破裂发生率均较非介入患者明显降低,AMI中女性患者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可能也是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更大样本量来验证.  相似文献   
19.
沈珑  何奔 《家庭用药》2013,(10):26-27
心脏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泵,为全身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而冠状动脉则专为心脏提供血液心肌血供不足会产生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这就是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是突然发生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疼痛,可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甚至到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严重者还伴有出汗。  相似文献   
20.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多无先兆,往往突然发生且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随着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尤其是介入治疗的深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脏破裂发生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6.2%降至21世纪初的3.2%,心脏破裂病死率亦由94%降至58%[1-2].笔者连续观察STEMI患者1 347例,旨在探讨我国介入治疗下STEMI患者心脏破裂的发生率及其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