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4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安徽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安徽省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 30 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情况,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趋势卡方检验进行感染率间的比较。结果2016—2020年安徽省分别设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6、 16、 14、 14和21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4%(129/6 032)、 0.76%(125/16 409)、 1.26%(185/14 704)、 0.88%(132/14 982)和0.58%(126/21 57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安徽省蔬菜种植人员钩虫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人体钩虫感染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自然生态功能区划分,2018—2019年随机选择安徽省7个县(市)共计1 179例蔬菜种植人员进行调查。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蔬菜种植方式及施肥情况、家庭种植农作物类型、动物饲养、卫生及劳动习惯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检查钩虫感染。采用Bayesian 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蔬菜种植人员钩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79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钩虫感染者46例,钩虫总体感染率为3.90%。无业/待业者、务农者、专职菜农和其他职业者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0.07%(15/149)、5.32%(31/583)、0(0/377)和0(0/70),不同职业研究对象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P<0.01)。Bayesian 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人粪施肥[相对危险度(RR)=18.25,95%可信区间(CI):(4.31,77.17)]、赤脚下地劳动[RR=2....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血吸虫病和结核病的传播与细胞参与的肉芽肿炎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为阐明三峡建坝后水位变化对长江安徽段滩地开发利用及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对长江安徽段江湖洲滩血吸虫病流行区人文、滩貌结构与植被分布、滩地开发利用以及钉螺分布等进行现况调查,结合三峡大坝工程对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长江安徽段江湖洲滩16.28%的滩地面积被农业开发利用,7.88%的滩地面积被开发为水产养殖,有10%左右的滩地被翻耕植树,已被农业开发的江洲湖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小麦。三峡建坝后长江中下游秋季水位将有所下降,使滩地露滩时间提前。表明三峡工程将有利于滩地农作物的播种,使滩地可开发耕种的面积扩大而有利于消灭滩地钉螺。  相似文献   
35.
最近Snow和Marsh对非洲儿童的死亡率和重症疟疾发病率作了综述,认为在高度传播地区重症疟疾所致的贫血可能会引起相对高的死亡率,而在低度传播地区,脑型疟有相对高的发病率;按统计的63%的死亡率推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约为6—11/1000人(儿童)年。这个论断促使作者再次核查了西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玛丹(Madang)和菲律宾莫隆(Morong)两地区资料。  相似文献   
36.
安徽省贵池市自1987年以来对全市25个山丘型小环境进行了石砌、水泥护沟等一系列沟渠硬化的改造工程,有效地控制了螺、病情,但其中9个环境点改造后螺情出现反复,个别点甚至出现钉螺面积扩散现象。现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各小环境点螺情“复燃”原因进行逐一探讨,为更好地巩固小环境改造的效果提供经验。1材料与方法1.1螺情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按5×5m设框分别于环改前及环改后的每年春季对各环境点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1.2环改方法各环境点环改措施分别为水泥磨面,混凝土面,石砌水泥补缝及沼泽地…  相似文献   
37.
血吸虫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Mott提出血吸虫病由人类引起而非螺类。因此,对人群接触疫水的定量观察,有利于确定高危人群,以及易感季节的主要感染方式,为早期预防服药以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调查地区概况试区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彭兴、泰兴两个自然村,为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每年滩地水淹时间4-7个月,居民因生产、生活而频繁接触疫水。2调查方法在两自然村各选择一观察点,于1992年4-11月份的每月中旬第一个星期六开始,连续3d,每d6:00至18:00在所选择地段巡回走动,直接观察登记居民…  相似文献   
38.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现场查病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几种常用血吸虫病诊断方法现场查病的效果。 方法 2005年11月,选取江西省鄱阳湖沿岸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6~65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 3张涂片)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的同时,分别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及2种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A和IHA-B)进行血清学检测,以评价该几种检测方法的效果。 结果 3村共检测居民1 864人,平均粪检阳性率为9.7%。改良加藤法在血吸虫病中度、重度流行区的漏检率相对稳定,为20.0%~27.8%;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的漏检率在每克粪便虫卵数(EPG)>100时相对稳定(约25%)。DDIA、F?鄄ELISA、IHA?鄄A和IHA?鄄B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7.8%、50.0%、66.3%和40.1%。以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DDIA、F?鄄ELISA、IHA-A和IHA-B的敏感性分别为75.3%、65.8%、85.6%和76.0%;特异性为55.1%、51.7%、35.7%和63.6%。与其他几种免疫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IHA?鄄B试剂的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及粪检符合率最高。DDIA法与IHA-B法的符合率最高(77.3%),而F-ELISA和IHA-A的符合率最低(61.5%)。 结论 在血吸虫病中、重度流行区,改良加藤法虫卵检出率和稳定性均优于尼龙绢集卵孵化法;IHA-A的敏感性最高,IHA-B的4个指标最高,具有较高的现场使用价值,但需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39.
"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论证该工程能否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望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引江济淮”工程长江—巢湖段所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的基本资料,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用IHA法检测居民血吸虫病抗体;用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船只钉螺携带情况。结果 工程预期设置的两个引水口地区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钉螺分布广,人、畜感染重;工程途经的无为县与和县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严重,居民感染率高,且有病牛存在;“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已有钉螺向内河扩散;船只未发现携带钉螺。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工程实施后有可能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0.
为探索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消长因素,提供今后制订和调整防制对策的参考依据。本文于1987年在铜陵县白浪湖区以沿湖三周岁以上人群和全部耕牛及可能进入有螺滩地的牲猪为粪检对象,用定量法调查分析家畜感染及污染情况。人粪用Kato-Katz法检查,牛、猪粪用孵化法。阳性者再定量取粪孵化进行毛蚴计数,求得克粪毛蚴数(MPG)(称有效EPG). 结果 一、各宿主MPG和MPD:该区有居民2323人,耕牛228头和可能进入滩地的牲猪304头,人、牛、猪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1.64%(32/1953)、1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