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1.
目的探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及Hp阴性患者胃镜下黏膜表现的差异,旨在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4C呼气试验(+)及14C呼气试验(-)并同时间段行胃镜检查的受检者共1 792例内镜下观察,对胃黏膜表现进行记录,并分析Hp阳性及Hp阴性的胃镜下黏膜差异。 结果(1)不同Hp感染状态胃镜下黏膜表现差异分析上,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性溃疡、点状发红、斑片状发红、线状红斑、黏膜出血、结节样改变、黏膜水肿、黏膜萎缩、皱襞肿大、增生性息肉在Hp感染者及Hp阴性患者的胃镜下黏膜表现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上表现在Hp感染者中发生率高。反流性食管炎(RE)、规则的集合静脉(RAC)、胃底腺息肉在Hp阴性者中发生率较Hp阳性者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黏膜糜烂在Hp阳性者及Hp阴性者中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但胃窦部隆起型糜烂在Hp感染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H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RAC、胃底腺息肉在Hp阴性者中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点状发红、结节样改变、黏膜水肿、黏膜萎缩、线状红斑、斑片状发红、胃窦部隆起型糜烂在Hp感染者中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胃镜下黏膜表现对于预测Hp感染与否的诊断价值分析上,RAC对预测Hp阴性的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50、65.6%、84.5%、77.8%及74.7%;胃底腺息肉预测Hp阴性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8%、96.4%。RE患者诊断Hp阴性的特异性高达94.7%;黏膜点状发红作为预测Hp阳性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4.9%,AUC为0.774,阳性预测值为79.3%;结节样改变对于预测Hp阳性其特异性可高达99.9%,阳性预测值高达92.3%。消化性溃疡、增生性息肉、黏膜萎缩及线状红斑对于预测Hp感染的特异性分别为90.8%、98.2%、86.3%及85.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3%、71.4%、80.4%及75%。 结论(1)RE、RAC、胃底腺息肉为Hp阴性的独立的胃镜下黏膜征象;消化性溃疡、点状发红、结节样改变、黏膜水肿、黏膜萎缩、线状红斑、斑片状发红、胃窦部隆起型糜烂为Hp阳性独立的胃镜下黏膜征象;(2)RAC、黏膜点状发红预测Hp感染与C14呼气试验结果的符合率较高。结节样改变、黏膜萎缩、消化性溃疡、胃窦部隆起型糜烂、线状红斑作为预测Hp感染的表现有较大价值;黏膜水肿、皱襞肿大、增生性息肉、黏膜出血、斑片状发红作为单独诊断Hp阳性的指标不推荐;胃底腺息肉对于预测Hp阴性有较大价值;RE作为单独诊断Hp阴性的指标不推荐。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Kimura法(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血管分离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Kimura法实施的18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Kimura手术,手术时间136~220 min,平均170 min,出血量50~450 mL,平均18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1 d,平均9.6 d,术后病理均为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10例患者术中使用5-0的Prolene线缝合脾静脉或脾动脉裂口。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胰瘘,其中A级胰瘘8例(44.4%),B级胰瘘2例(11.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Kimura法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完善的术前准备、娴熟的腔镜下操作技术和配合能力,尤其是掌握脾血管分离和缝合技巧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1资料与方法 双侧唇裂伴有上颌前突畸形常导致咬紊乱和双侧唇裂修复困难,既有碍颜面容貌,且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笔者自1995年应用上颌牵引术后治疗双侧唇裂伴有上颌前突的畸形后再行双侧唇裂的修复12例,受到良好的效果。本组12例,年龄1—6岁。8例为双侧完全裂,4例为混合裂,全部病例均合并有双侧完全或不完全腭裂及牙槽裂。方法:以0号钢丝用钳子制作成M形钢丝,将其固定在硬腭两侧牙槽弓上,另将3 cm长的 0号钢丝平行穿过上颌骨,两侧用钳子折起,防止刺伤两侧牙槽骨断端、唇裂缘的粘膜和皮肤组织。将弹力松紧…  相似文献   
74.
患者 :周某 ,男 ,42岁 ,发现左上腹包块伴腹胀、腹痛一个多月入院。入院时体查 :T 37℃ ,P 82次 /分 ,R 2 0次 /分 ,BP15 8/ 98mmHg(1mmHg =0 .133kPa)。巩膜、皮肤无黄疸 ,心肺无异常 ,左上腹膨隆 ,肝肋下 1cm ,边钝 ,脾肋下 8cm ,剑突下偏左压痛 (+) ,腹作者单位 :5 2 80 0 0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水征 (- )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 :WBC 14.6× 10 9/L ,RBC 6 .89× 10 12 /L ,PLT 319× 10 9/L ,肝功能正常。B超 :脾门增大 ,脾占位性病变。CT检查 :脾脏增大 ,约 2 0cm× 16cm× 13c…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急诊行根治性肝切除术中使用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42例肝癌合并破裂出血患者,随机接受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腹腔灌注化疗或单纯腹腔灌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腹腔转移率。结果术中腹腔灌注化疗不显著增加化疗相关的并发症(P0.05),术后1 a内腹腔转移率显著低于单纯灌洗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急诊根治性肝切除术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腹腔灌注化疗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76.
由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其它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肢端紫绀等症,临床称之为神经源性肺水肿或中枢性肺水肿(NPE)。此病发病急骤,治疗棘手和死亡率高,为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救治生存率,回顾总结我们1999年以来的病例资料,复习文献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77.
[摘 要]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内miR-665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试剂盒方法提取患者血清内的外泌体并用透射电镜观察验证。然后利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肝癌患者和10例体检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内miR-665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清提取的外泌体呈囊泡状,直径约30~150 nm。肝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miR-665较正常体检者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中位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8.3倍。外泌体miR-665高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5 cm) (P=0.0042)、有包膜浸润(P=0.0197)以及临床TNM分期(III~IV期) (P=0.0276)成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HBsAg以及AFP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 > 0.05),外泌体miR-665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更短(P=0.036)。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中外泌体miR-665水平升高与肝癌进展相关,测定血清外泌体内miR-665的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25(IL-25)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TSLP受体(TSLPR)mRNA、IL-25受体(IL-25R)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AD患者40例,采用NB-UVB照射治疗,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TSLP、IL-25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治疗前后PBMC TSLPR mRNA、IL-25R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欧洲的AD评分标准(SCORAD)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价瘙痒程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患者组经NB-UVB照射后总有效率达75%(30/40),治疗后SCORAD评分(20.36 ± 5.12)及VAS评分(3.05 ± 1.02)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5.26 ± 10.88和8.20 ± 1.3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9和8.16,P < 0.05)。AD患者组治疗前血清TSLP[(198.24 ± 29.47) ng/L]、IL-25含量(160.54 ± 34.89 ng/L)及TSLPR mRNA(8.57 ± 1.34)、IL-25R mRNA(6.81 ± 0.50)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0.13 ± 19.65) ng/L、(120.41 ± 43.07) ng/L、1.94 ± 0.39、1.48 ± 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70、14.65、7.07、18.89,P < 0.05)。NB-UVB治疗显著改善病情后,患者血清TSLP[(151.87 ± 14.78) ng/L]、IL-25含量[(130.52 ± 29.65) ng/L]及PBMC TSLPR mRNA(2.89 ± 0.53)、IL-25R mRNA(3.90 ± 0.37)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6、9.07、5.21、7.35,均P < 0.05)。治疗后血清TSLP、IL-25含量,PBMC TSLPR mRNA、IL-25R mRNA相对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SLP、IL-25可能在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B-UVB下调TSLP、IL-25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NB-UVB治疗A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检测本地区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分离株对阿奇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筛查耐药株,以及体外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利福平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 将经McCoy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41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传代培养至感染率达90%以上,收集标本进行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利福平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阿奇霉素与米诺环素、阿奇霉素与利福平4组抗菌药物联合后的体外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为0.063~0.5μg/ml.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和利福平体外联合时对分别对51.22%、53.66%和58.54%的菌株为协同或相加作用,统计结果显示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与米诺环素联合时对90.24%的菌株为拮抗作用.结论 在体外,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或利福平联用,能够提高各自的抗菌活性,可能对治疗沙眼衣原体反复感染或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相反,阿奇霉素与米诺环素联合应用时,它们之间的拮抗作用将极大地降低各自的抗菌活性.联合药敏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单独药敏实验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总结三孔法腹腔下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为290例患者施行三孔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0例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208例为经胆总管探查取石并即时缝合胆总管,平均胆总管直径1.17 cm;82例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并即时缝合胆囊管,平均胆总管直径1.04 cm;两种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0.23±5.08)min和(75.56±3.12)min;所有患者平均术后(5.12±1.14)d出院。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胆漏,2例胆总管狭窄。结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并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应用,三孔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可行的,安全的,且更微创,其适应证也越来越宽,即胆道无残留结石或肿瘤、胆总管远端通畅便可行即时缝合胆总管或胆囊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