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用单克隆抗体(McAb)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A)对11株抗恶性疟McAbs和4株抗食蟹猴疟原虫McAbs进行了筛选,其中McAbs11G5、13A2、13A1可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NcF)上作为捕获抗体,McAb14D9可用于胶体金探针的标记。此外,为增加胶体金的标记效果和胶体金标记McAb14D9探针的敏感性,还对McAb14D9的等电点(pI)进行了测定,其pI为6.35。同时用筛选出的最佳McAbs对10份恶性疟病人感染血和10份健康人血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这几株McAbs的交叉反应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McAbs11G5、13A1与14D9夹心时,对云南株和安微株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呈现交叉反应,而且McAb13A1与14D9夹心时还可以用于检测间日疟抗原。  相似文献   
42.
用~(125)Ⅰ—乳过氧化物酶法标记恶件疟原虫裂殖体(子),TritonX—100提取疟原虫表面标记抗原。抗恶性疟单克隆抗体9_4D_1与上述恶性症原虫膜抗原提取物作免疫沉淀分析,并用单克隆抗体9_4D_1制备免疫吸附剂,通过亲和层析自恶性疟原虫提取物中分离纯化相应的靶抗原。结果表明,免疫沉淀的靶抗原分子量为55kd,48kd和25kd的多肽,与亲和层析纯化出的靶抗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3.
舒气佐剂是由A液(PVP等)、B液(胆固醇等)及数种中草药(香菇等)组成的多相脂质体。经实验初步证实,是一种活性较强的新型佐剂。为了考证该佐剂的安全性,我们通过急性毒性试验以及对正常家兔白血球的影响,溶血、凝血及过敏试验和局部刺激等实验对舒气佐剂的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小鼠分别以以下5个剂量,即:0.8000mg/只,1.1200mg/只,1.5680mg/只,2.1952mg/只,  相似文献   
44.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丝氨酸重复抗原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原虫海南株(FCC-1/HN)SERA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克隆于M13噬菌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PCGENE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长度为453bp,A+T/G+C为2.6:1,符合恶性瓶原虫结构基因的特点。同源性分析显示在不同虫株间高度保守,我国FCC-1/HN虫株SERA与B1、B2、B3(巴西)株及S16(塞内加尔)株仅一个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与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方法48只白色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按照实验时间(2周、6周、10周)再分为三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其中实验组置于密闭低氧舱中制备低氧模型,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他条件同实验组。于2周末、6周末、10周末分别取各组大鼠,观察其勃起功能,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的数量、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自身比较,大鼠缺氧前后勃起次数有显著性差异,缺氧后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比缺氧前明显减少(P<0.001)。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周末、6周末、10周末阴茎组织中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数量、eNOS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6周明显低于2周,10周稍高于6周;阴茎组织中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数量三个实验亚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eNOS的表达6周最低,10周有所回升。结论低氧影响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和nNOS、eNOS的表达。nNOS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eNOS表达的下降,可能是低氧环境中大鼠ED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丝氨酸重复抗原基因片段,经基因序列测定后克隆于pWR450-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1。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IPTG诱导下检测SERA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dot-ELISA及Western-blot分析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SERA基因与pWR450-1重组后在大肠杆菌TG1中表达一72kDa的融合蛋白,当工程菌OD590值为0.8~1.2时,加入终浓度1mmol/LIPTG进行诱导,表达量较高。dot-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SERA基因表达产物能被抗SERA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修选株在实验动物的抗疟原虫攻击能力,为下一步进入夜猴及人体试验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多次部分换人血猕猴模经静脉输血法进行了抗疟原虫红内期虫体的攻击试验。结果 在免疫后1个月攻虫,重组痘苗病毒免疫猴从第3天一直到第12d的采血检查中均未发现疟原虫;非重组痘苗病毒(对照病毒)免疫猴等3天后原虫感染率上升,第6天原虫感染率最高达到6.0%,而后原虫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表达载体pGEX2T中,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GSTHCVPf复合抗原(GSTCAB),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GSTCAB可被HCV患者血清、鼠抗GZPCX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可诱发小鼠产生针对GST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ST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后CD8+T细胞比例略为升高,免疫小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GSTCA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CV及Pf免疫特异性,可诱发理想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望成为HCVPf双价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效果.方法以不同浓度梯度标准对照作为参照,对127份疟区血样进行检测,并将所得结果与镜检、常规PCR法比较.结果恶性疟原虫镜检、常规PCR、FQ-PCR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33.1%、38.5%和40.9%;定量检测结果与镜检阳性率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为0.961.结论FQ-PCR检测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用于恶性疟原虫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lasmodiumlactatedehydrogenase,pLDH)活性与原虫密度、培养时间的关系,以及在监测药物疗效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酶比色法对不同原虫密度、不同培养时间以及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样进行pLDH活性检测。结果pLDH的活性随恶性疟原虫感染率的提高、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地升高,最大活性是在虫体培养36~48h之间,虫体主要处在裂殖体期和滋养体期;混合感染(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液中pLDH活性明显降低,治疗5d后已检测不到pLDH的活性。结论pLDH活性检测对于疟原虫克隆株鉴定、药物的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