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索近十年广西新发现的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及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查到残存钉螺年份长短将广西原血吸虫病钉螺孳生地分成三类,针对不同螺区分类,对原螺区及毗邻地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案。结合血清学方法及粪便检查方法,抽样检查当地居地、原血吸虫病人及流动人口的监测检查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考核。结果近十年来,广西发现5处残存螺点,分别位于玉林、靖西、宜州、横县等地,其中隶属南宁市辖区的横县发现残存钉螺2处。广西未发现本地血吸虫病人,流动人口监测过程中发现输入性病例23例,病人分别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除2例为女性外,其余均为男性。职业则以干部、商人、民工(农民)、学生及武警新兵为主。结论广西虽然保持阻断传播标准的成果,但由于不断新发现残存钉螺及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广西仍然面临血吸虫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广西、云南和河南三地旋毛虫核糖体大亚基(mt—lsr RNA)基因差异,确定三个分离株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分别提取三地旋毛虫分离株基因组,特异性扩增mt—lsr RNA基因。对三地旋毛虫及Genbank已知的旋毛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研究。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4株旋毛虫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同时收集三地的地理气候等信息,分析三地旋毛虫系统发生关系。结果广西旋毛虫分离株和云南旋毛虫分离株、河南分离株的mt—lsrRNA基因高度相似,在407个碱基对中,三地旋毛虫分离株与Genbank中T.spiralis序列相比,基因序列相似度很高,三个分离株在同一个位点发生T—C变异,此外,河南旋毛虫分离株在376位发生1个T—A变异。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广西分离株与云南、河南分离株及Genbank中的T.spiralis在同一分枝,进化距离为0.0000,自引导值为100,高度同源。三地旋毛虫与其它种类旋毛虫分于不同分枝,相距较远。结论三地旋毛虫分离株均为同一虫种,即T.spirilas,虽然宿主、地理环境及气候等因素不同,但进化差异小,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43.
44.
中国两地旋毛虫分离株COX1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西南丹和河南两地旋毛虫分离株COX1序列,鉴定两地旋毛虫的虫种.方法:分别提取2个分离株基因组DNA,PCR扩增COX1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序列的同源性、遗传距离,同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与GenBank中已知旋毛虫种相应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我国2个旋毛虫分离株和T.spiralis的COX1序列长度相同,为419 bp;南丹和河南分离株与T.spiralis的相似度分别为99.0%和98.8%.南丹与河南分离株之间为99.8%;两地分离株与其它旋毛虫种的相似度低于90.8%.南丹和河南分离株与T.spiralis遗传距离分别为0.005、0.003.两地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与其它旋毛虫的遗传距离均>0.101.2个系统发生树中,我国2个分离株与T.spiralis 位于同一分支,自引导值分别为100和99.结论:推断广西、河南两地旋毛虫分离株均为T.spiralis.  相似文献   
45.
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中,用血细胞快速染色法进行血抹片常规染色,作血细胞分类计数及血液寄生虫检查,经与瑞氏染色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染色效果基本一致。但本法具有操作简便、染色快速、色彩鲜艳、试剂便宜、经济实用等优点,能更好地配合血液自动分析仪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很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确认广西SARS流行敏感区,探讨其预防控制技术策略。方法 收集与SARS流行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统一设计的SARS调查表进行调查,对早期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各市、县上报数据资料;采用ELISA法和RT-PCR方法检测野生动物血清及其他标本;启动广西“三网”疫情监测系统,采取“围、堵、追”技术措施进行预防控制。结果广西3年来报告SARS病例共22例,均发生于2003年,患者主要是在广东务工返乡民工,以青壮年为主,患者有明显的流行区生活史。80%以上患者发生在2003年1~4月两个高峰期。在部分鸟纲和爬行纲的野生动物的血清中查出阳性血清标本,果子狸未检测出阳性。2004年和2005年广西没有出现SARS新疫情。结论 广西是SARS流行敏感区,所采用的预防控制技术策略体现了以社会性、群体性及个体健康相结合的现代预防控制模式,该模式在SARS流行敏感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mtLSU-巢式PCR方法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以及基因序列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实验组10只,对照组1只;诱导至第7周时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采用mtLSU-巢式PCR方法对人源与鼠源肺孢子虫共有的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同时采用镜检法对实验组大鼠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采用mtLSU-巢式PCR方法对实验感染大鼠肺组织和BAL进行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分别为100%(10/10)、90%(9/10)。而GMS染色镜检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0%(8/10)、60%(6/10)。所测Wistar大鼠卡氏肺孢子虫mtLSU基因序列长度为155bp,与GenBank的大鼠源肺孢子虫(U20170)及人源肺孢子虫(DQ473446)同源性均为100%(154/154、155/155)。结论 mtLSU-巢式PCR方法应用于大鼠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获得与人源耶氏肺孢子虫相同的Wistar大鼠卡氏肺孢子虫mtLSU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COX1和5SrRNA基因特点,阐述该分离株的系统发生关系及基因变异规律。方法PCR扩增南丹旋毛虫分离株COX1和5SrRNA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应用Blast和ClustalX软件计算其碱基组成,分析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同时应用UPGMA方法分析聚类关系。结果扩增后COX1基因片段长419bp,5SrRNA基因片段长695bp。南丹旋毛虫分离株与Trichinella spiralis(T.spiralis)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0%和99.1%,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0.005和0.014。采用UPGMA法构建的2个系统发生树,南丹分离株和T.spiralis具有高度同源性,位于同一分枝,与无囊包旋毛虫(T.papuae和T.zimbabwensis)分枝较远,后者独成一枝,与T.spiralis相比,2个基因均存在变异,且变异位点均为4个,分别占相应基因序列的1.19%和0.57%。2个基因均富含A和T碱基,A+T含量分别占相应基因的61.8%和66.4%。COX1变异存在转换和颠换,但均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点。5SrRNA基因变异位点分散,但变异均为转换,无颠换。结论南丹旋毛虫分离株与T.spiralis具有高度的亲缘关系,其COX1和5SrRNA基因的碱基组成、变异位点及变异类型均具有偏好现象。  相似文献   
49.
广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现状,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区域抽样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抽取调查点。从每个点的野外、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收集各类软体动物,采用酶消化法检查,阳性者计幼虫数。结果采集到的软体动物有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蜗牛和蛞蝓等4类。每个调查点都发现有阳性中间宿主,蛞蝓、福寿螺、玛瑙螺和蜗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1.71%,10.82%,8.85%和2.67%,阳性者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31条,224条,38条和2.5条幼虫。结论广西软体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广泛存在,中间宿主感染率和感染度高,发生疫情的可能性大,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0.
HBV S基因与HCV C基因嵌合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HBV S基因及HCV C基因的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HBV和HCV嵌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分别获得HBV preS1 preS2、preS2 S、S基因片段及HCV C基因片段,以pcDNA3.1( )为载体,构建同时含HBV preSl preS2 S、preS2 S或S基因与HCV C区基因的嵌合真核表达质粒S1S2SCpcDNA3.1、S2SCpcDNA3.1、SCpcDNA3.1。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所构建的嵌合表达质粒均连接正确,与预计一致。结论: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将为观察嵌合基因免疫及HBV、HCV基因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