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间入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共121例,入选条件:初次发作胸痛,入院前未使用过任何硝酸酯类药物,排除了心瓣膜病、外周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严重的疾病(例如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根据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是否出现头痛,分为头痛组和无头痛组。头痛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57~71岁,平均(64.3±5.2)岁;无头痛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58~75岁,平均(65.5±6.8)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情况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急性心梗患者分成QRS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2)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6),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周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时QR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室壁活动异常积分(VWMA)明显小于QRS+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QRS+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终末变形可作为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功能变化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3 0岁 ,卡车司机。因左小腿肿痛后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 ,烦躁 3d入院。患者于 2 0 0 1年 7月 19日外出全身按摩 ,次日左下肢小腿持续性肿痛 ,在当地医院局部帖敷膏药并按摩后 ,左小腿肿痛加重 ,行走困难。 7月 2 4日突然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胸闷、气促、烦躁不安、全身冷汗 ,无咯血。心电图示 :Ⅰ导联呈Rs波 ,s波深 3mm ,Ⅱ导联呈OR型 ,Ⅲ、V1 导联T波倒置。血白细胞 12× 10 9/L ,中性粒细胞为 0 .89。胸部CT示 :右肺容积减小 ,右下肺楔形致密阴影改变。按肺炎和胸腔积液治疗 2d ,症状无改善 ,疼痛范围扩展至整…  相似文献   
14.
起搏器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很多人都知道,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维持正常心跳,但很少有人知道,新型的心脏起搏器还可以治疗某些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情况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入院心电图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QRS波终末变形阳性(QRS+)组(22例)与QRS波终末变形阴性(QRS-)组(46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周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术后6个月QRS-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IN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室壁活动异常积分(VWMA)明显小于QRS+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INEF)显著高于ORS+组(P<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左心室功能变化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制一款专用于大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经皮肺动脉内血栓抽吸装置,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用临床常用的导管材料,采用超声焊接、涂膜工艺、热加工等技术,制作镍钛合金自膨胀伞形开口的负压吸引导管系统.通过体外实验及绵羊体内建立APTE模型(n=10),确证该吸栓导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操控性等.结果 经反复改良导管制作成功,体外及体内实验均显示,该吸栓导管能有效清除血栓,实现栓塞肺动脉血流再通,改善了肺动脉压、外周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及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论 自制的经皮肺动脉内血栓吸除导管用于动物APTE模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两组均按照UAP的常规治疗,A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治疗2周。观察2个治疗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A组tPA治疗后有明显的升高,PAI有明显的降低,而B组tPA、PAI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A组、B组的SICAM-1、CRP治疗前后有明显的降低,A组降低的幅度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UAP疗效肯定,且可以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冠脉事件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6例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危险因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为18例(39.1%),多支病变者28例(60.9%);前降支病变3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2例,左回旋支病变16例,左主干病变2例;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合并糖尿病(33.3%比75.0%)及慢性肾病(22.2%比53.6%)比例相对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较常见,且合并糖尿病及慢性肾病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EH发生,及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80例EH患者(EH组)给予复方缬沙坦1粒/d,治疗4周后,观察其降压疗效。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EH组患者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作基因分型。结果:EH组中CC和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25%和68.75%,对照组中分别为52.50%和47.50%,2组间CT+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中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88%和58.12%,对照组中分别为57.50%和42.50%,2组间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患者中,复方缬沙坦对携带T等位基因者血压的下降幅度与携带C等位基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EH发病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者可能是缬沙坦降压疗效的新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用电刺激方法检测了予以不同处理的正常及高脂模型兔的电致室颤阈值(EVFT),结果显示,喂饲淡水鱼油组较对照组高脂模型家兔的电致室颤阈值为高(P<0.01),表明鱼油具有稳定心肌细胞膜电生理特性的作用,这可能是长期服用鱼油的人群冠心病心脏发作事件虽未减少,但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以致死亡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