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评价降香提取物B3的促新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转基因斑马鱼模型,通过观察转基因斑马鱼肠下血管(SIVs)新生模型及节间血管(ISVs)损伤模型来评价降香提取物B3的促新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结果:降香提取物B3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转基因斑马鱼SIVs区域的毛细血管出芽新生,30μg/ml效果最佳;能修复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Ⅱ(VRI)诱导的ISVs区域血管损伤,且能上调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Ⅱ诱导后的kdr、kdrl及flt-1等VEGF受体mRNA水平的下降。结论:降香提取物B3能通过调控VEGF受体mRNA水平以发挥其在转基因斑马鱼上的促血管新生效果,具有被开发为治疗性血管新生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降香提取物B3的促新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转基因斑马鱼模型,通过观察转基因斑马鱼肠下血管(SIVs)新生模型及节间血管(ISVs)损伤模型来评价降香提取物B3的促新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结果:降香提取物B3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转基因斑马鱼SIVs区域的毛细血管出芽新生,30μg/ml效果最佳;能修复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Ⅱ(VRI)诱导的ISVs区域血管损伤,且能上调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Ⅱ诱导后的kdr、kdrl及flt-1等VEGF受体mRNA水平的下降。结论:降香提取物B3能通过调控VEGF受体mRNA水平以发挥其在转基因斑马鱼上的促血管新生效果,具有被开发为治疗性血管新生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王苑  蔺建宇  樊华  贺强  董红锰 《护理学报》2017,24(16):38-4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合并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4例肝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 1例患者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拔管后给予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1例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低氧血症难以控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无创正压通气,4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肝移植术后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通过严密病情观察,及时精准的用药管理、专业的无创正压通气、严格的消毒隔离、合理的营养等措施,可有效减轻感染后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0.12%洗必泰溶液配合可冲洗式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先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再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长.结果 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35%、18.28%,意向性分析(ITT)显示两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5.00%,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7.41±2.86)d、(11.24±3.1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9.98±3.45)d、(12.96±4.0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联合气流冲击法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间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长.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由纳豆和补气活血方药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表征和不同部位组织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饥饿+低温力竭游泳的方法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将7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气虚血瘀模型组,阳性药组(14.0 g/kg),纳豆组(1.875 g/kg),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低剂量组[(1.875+12.5)、(1.875+6.25)、(1.875+3.175)g/kg],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组给予补养还五汤,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纳豆+补气活血方药,纳豆组给予纳豆冲剂灌胃,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边造模边给药,连续60 d后,分别根据拟定的标准对各组大鼠表征进行观察评分,将大鼠麻醉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不同组织部位血流量变化情况,之后取材备用。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表征舌质由淡红转化为黯紫,精神状态不佳,便溏,毛发枯黄,易脱落,尾部和肾部的组织血流量显著下降(P0.01),但肝部血流量显著升高(P0.01)。给药后,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剂量能显著改善大鼠精神不佳、舌质黯紫等表征(P0.05),纳豆组、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低剂量组对可以显著升高尾部、肾部血流量(P0.01),纳豆组、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低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肝部血流量(P0.01)。结论 :纳豆+补气活血方药可以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各部位组织血流量的异常,提示其能对气虚血瘀证大鼠有补气活血功效,纳豆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骨髓衰竭、先天性骨骼畸形和易患癌症等.FA患者细胞染色体自发不稳定,并对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MMC)高度敏感.因FA常发展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被认为是白血病前状态.目前已发现11种FA基因,通过共同的机制在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作用.FANCF蛋白作为一种灵活的衔接蛋自在FA蛋白复合物正确组装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形成使FANCD2蛋白单一泛素化,泛素化FANCD2蛋白导向染色质与乳腺癌抑制蛋白(BRCA1)相瓦作用,修复DNA损伤.FA基因缺陷将导致基因组不稳、染色体断裂的发生率增高,经过遗传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骨髓衰竭、先天性骨骼畸形和易患癌症等.FA患者细胞染色体自发不稳定,并对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MMC)高度敏感.因FA常发展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被认为是白血病前状态.目前已发现11种FA基因,通过共同的机制在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作用.FANCF蛋白作为一种灵活的衔接蛋自在FA蛋白复合物正确组装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形成使FANCD2蛋白单一泛素化,泛素化FANCD2蛋白导向染色质与乳腺癌抑制蛋白(BRCA1)相瓦作用,修复DNA损伤.FA基因缺陷将导致基因组不稳、染色体断裂的发生率增高,经过遗传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正>髌骨脱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占膝关节损伤的2%~3%,高发人群为青少年女性~[1]。髌骨脱位通常分为急性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和固定性髌骨脱位,急性髌骨脱位通常是指髌骨在急性损伤时脱出了滑车沟,大多数在膝关节伸直时可自行复位,但在初次髌骨脱位发生后,再次脱位的概率为50%~[2]。固定性髌骨脱位是在整个膝关节屈伸中,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再移植的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免疫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1999年7月至2007年2月10例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再移植治疗的病例。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手术当天及第四天给予IL-2受体拮抗剂(舒莱),术中不用激素冲击,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酸酯(MMF)和激素(Pred)的常规三联或FK506和MMF两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10例病人中8例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顺利痊愈出院,最长已存活42个月。2例死亡,分别于术后34、69 d死于严重的混合感染。术前MELD小于25分的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前MELD大于25分的3例患者中2例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缺血型胆道病变行再次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尽可能在MELD评分小于25分时进行再次肝移植治疗,有助于提高再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0.
樊华 《实用老年医学》2010,24(4):342-34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是脑内出现大量因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及因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