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 AMI)的超急性期的诊断非常重要。此时无论从电生理、病理或临床观点看都是一种高危险状态,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 AMI1小时死亡者占急性期死亡的一半左右。正确认识超急性期 AMI 的心电图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预后,因为它决定病人能否及时进入监护状态,能否及时预防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应用溶栓治疗。一、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充分发展的 AMI 的心电图呈单向曲线的 ST 段上抬,同时有异常 Q 及倒 T 波,不难辨认。超急性期  相似文献   
102.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方面心电图是一项比较简单易行又具有较大诊断价值的方法。从心电图角度来看,急性心肌梗塞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初始超急性损伤期;充分发展的急性期;慢性稳定期。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但在典型梗塞心电图特点出现之前,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电图上会显出哪些特征性的改变迄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120例高危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梗塞先兆)病人住院及其后长期随诊资料进行了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发生率,住院期间分别为5%和3.3%,第一年为8.33%和5.83%。均比国外报告者为低。为更好地防治心肌梗塞及猝死,我们把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高危险期(梗塞先兆)及慢性期。对积极治疗梗塞先兆,在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及猝死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60年代以来利多卡因逐步广泛用于临床,现已成为治疗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但是若应用不当,也有诱发心脏停搏的危险,应引起重视,现报告5例如下: 例1:男,68岁。典型心绞痛病史六年余,近几年来发作变频,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1982年12月29日晨突然发生胸骨后撕裂样剧痛,大汗淋漓,口含硝酸甘油不缓解,下午一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呈QS形,ST段上抬,Tv_1-v_3高尖,STv_4-v_6水平下移,记录心电图过程中有短时间(约1分钟)的完全性房室脱离,P88/分,R58/分,呈交界区逸搏性心律,迅速恢复房室传导,P—R正常,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阵发性Ⅲ°A—VB。因有室早静注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因胸部闷痛、心前区不适加之心电图 T波明显倒置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而收治于心血管病房的患者 ,并于住院期间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完全正常的病例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诊断分为高血压心脏病及肥厚型心肌病 2 0例及 1例夹层动脉瘤。1 临床资料高血压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46~ 6 6岁 ,平均 5 8岁。高血压病史 1~ 30 a,平均 12 .75 a,均无糖尿病病史。出现胸痛症状 8d~ 10 a不等 ,表现为心前区闷痛、不适感、针刺感、无放散痛 ,持续时间多长达数小时 ,发作与劳累无明确关系者 7例 ,有关者 5例 ,均无晕厥史。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选择性麦角新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 (EMPT)方法学 ,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方法 :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分别向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射麦角新碱生理盐水 ,测量注药及注入硝酸异山梨酯后冠状动脉管径变化 ,求出冠状动脉缩窄率 (EPCNR)。对 35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麦角新碱负荷试验 ,1组为 2 0例不典型胸痛、无心电图 ST- 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 2组为 15例有胸痛伴心电图 ST段上抬或下降 ,其中 13例有2 0 %~ 5 0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  结果 :1组 2 0例患者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管径变化显著 ,但 EPCNR均小于 5 0 %。 2组 15例患者 EPCNR均大于5 0 % ,其中 7例诱发出了冠状动脉的 10 0 %闭塞。  结论 :EPCNR在 5 0 %时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敏感性最高。当选择性麦角新碱给药诱发出冠状动脉 10 0 %痉挛性闭塞时 ,小剂量硝酸异山梨酯冠状动脉内注射可立即使其缓解 ,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07.
柯若仪 《家庭医药》2003,(12):19-19
在生活中或在一些报刊中,常出现“高脂血”和“高血脂”两个词,让人以为是两种病,其实这两者说的是同一种病,即指血液内脂质水平超出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不是独立的疾病,是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 一般测血脂包括四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前三项高于正常值。后一项低于正常值时,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影响较大,促使其发病、恶化、致死、致残。 “高血脂”和“高脂血”这两个词其实都是一种误称。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采用非创伤性冠脉再通指标,比较尿激酶快慢速静脉给药治疗的20例和10例不用尿激酶治疗的 AMI 患者出现冠脉再通的机率,并估价再通后的临床意义。结果提示:大剂量尿激酶快速给药方法可提高早期再通率;在 AMI 发病早期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自发再通;早期再通可使少数患者不出现 Q 波;再通成功可能使患者有较多濒死心肌得到挽救。  相似文献   
109.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左室成形术与辅助人工心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有进行性瓣膜病、重度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ICM)、扩张型心肌病(DCM)等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及其急性加重等。其中,对于ICM、DCM引起的严重左室功能低下导致的心力衰竭,多年来认为仅有心脏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心脏移植的供体有限,所以需要试用其他的外科治疗方法。本文对左室成形术和辅助人工心脏对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0.
AT1受体和反激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力衰竭的药物疗法中,主要使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AT1)受体拮抗剂(ARB)。另外,除降压效果外,ACE抑制剂和ARB还具有多种作用,而多数情况是希望应用其脏器保护作用。ARB不仅没有ACE抑制剂的干咳副作用、耐受性好,而且还与ACE抑制剂药理作用不同,因而受到关注。近期作者等报道了ARB新的药理作用,即针对AT1受体的反激动作用(inverse agonism)进行讨论。虽然关于ARB的反激动作用仍有许多不明之处,但有无反激动作用在临床的长期效果上有何不同及对ARB的多方面脏器保护作用有何影响等问题,今后将逐渐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