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评估应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与幽门螺杆菌(H.pylory,Hp)阳性率的关系。方法益生菌疗法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主要包括双歧杆菌1×10~7CFU/g,保加利亚乳杆菌1×10~6CFU/g和嗜热链球菌1×10~6CFU/g。100例IBD患者分为UC(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组和CD(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组,每组50例,另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UC组和CD组每日给予相同剂量三联活菌片(0.5 g/片,4片/次,2次/d),并在3个月内不间断给药。如未出现症状加剧或需要额外治疗,则在用药当日及用药3个月后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在用药前后同时测定三组Hp阳性率。结果UC组和CD组各有47例参加本研究,共计94例。用药3个月后,UC组Mayo评分显著下降(4.02±2.18vs.7.66±1.83,P<0.01),其中有效4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5.11%,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RP、ESR、Hb、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Mayo评分显著下降(4.26±1.78 vs.7.38±1.61,P<0.01),其中有效3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0.85%,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RP、ESR、Hb、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益生菌治疗后,UC组和CD组的Hp阳性率均显著升高(80.85%vs.57.45%,57.45%vs.36.17%,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Hp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80.85%vs.90%,57.45%vs.90%)。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益生菌可以改善炎症指标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益生菌疗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3.
在内科诊疗工作中,脾梗死较罕见,易漏诊。本文报道1例长期发热患者,通过对其脾梗死原因的探索理清其长期发热的原因;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加强对脾梗死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疗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0年4月收治的44例首诊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病程、首发症状、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15.4±12.4)岁,平均病程为18.4个月;肝病型占70%(31/44),神经型占18%(8/44),其他型占11%(5/44);角膜色素环(K-F)检查阳性率为91%(20/22),血清铜蓝蛋白异常率为93%(40/43),尿铜异常率为85%(23/27),肝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腹部超声及颅脑MRI可提示肝功能损伤及脑损伤;本病误诊率为66%(29/44)。结论对可疑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应及时行K-F环、血清铜蓝蛋白、腹部超声及颅脑MRI等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常见急腹症,有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之分.其中SAP占20%-30%,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SAP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临床上常用的AP评分系统,并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传统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对疾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例AP患者分别行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及Ranson评分,比较分析3种评分系统预测AP严重程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衰竭的价值。结果 202例AP患者,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99例;SAP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62例,器官功能衰竭60例,23例二类并发症均存在;BISAP评分预测SAP的AUC为0.881(95%CI:0.836-0.927),最佳cutoff值为2,其预测SAP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1.84%、75.21%和87.06%;预测SAP患者局部并发症的AUC为0.715(95%CI:0.644-0.785),最佳cutoff值为3,预测SAP局部并发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42%、75.00%、57.83%和88.24%;预测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AUC为0.884(95%CI:0.837-0.931),最佳cutoff值为3,预测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85.21%、68.66%和89.63%。BISAP评分预测AP严重程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衰竭的能力与APACHEⅡ和Ran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与传统评分相同,但构成简单,主观偏倚小,可动态监测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英夫力西(IFX)治疗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0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52例,克罗恩病(CD)52例,使用英夫力西治疗前后测定肠道菌群数量。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新鲜粪便,定量培养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测定三组C反应蛋白、血沉两项数据结果,分析其与肠道细菌组成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UC组酵母菌(1.09±0.17)、肠球菌(5.01±0.36)和消化球菌(3.99±0.23)的数量显著下降,乳酸杆菌(7.95±0.69)的数量显著上升(P<0.01);CD组酵母菌(1.06±0.19)、肠球菌(4.91±0.37)和消化球菌(3.90±0.19)的数量显著下降,乳酸杆菌(8.07±0.76)的数量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UC组CRP(10.33±4.64)、ESR(9.10±4.11)水平降低(P<0.01);CD组CRP(7.31±4.68)、ESR(9.27±3.13)水平降低(P<0.01)。结论使用英夫力西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后,酵母菌、肠球菌和消化球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恢复到正常水平,炎症指标CRP和ESR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 (WD) ,是一种少见病 ,患病率仅 0 5 / 10万 3/ 10万。我们 19931998年收治了 40例WD患者 ,本文对其临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以减缓肝损伤及神经系统等合并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 2 3例 ,女 17例。年龄 430岁 ,有明显家族史者 4例 ,父母近亲结婚者 1例。1.2 诊断标准 根据Sternlieb标准[1] 具备其中两项者可诊断为WD :(1)具有肝损害症状临床表现。 (2 )眼裂隙灯下查角膜K -F环 (K -F环 )阳性。 (3)血清铜蓝蛋白 (CE…  相似文献   
20.
PTEN和Caspase-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了解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和Caspase-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PTEN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70%和51.61%;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0.87%,与癌组织相似,两者有明显的同步表达性(P<0.01).大肠癌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癌组(P<0.05). Caspase-3在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60%、45.16%.在癌旁组织的表达率为52.17%.正常黏膜组织Caspase-3的表达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P<0.05).PTEN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P<0.05).Caspase-3阳性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大肠癌组织中PTEN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5,P<0.01).结论 PTEN、Caspase-3的表达下调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可作为判定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