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T-PSA,F-PSA和F/T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成年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随年龄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检测不同年龄段(包括 <5 0岁者 3 1例 ,5 0~ 5 9岁者 3 5例 ,60~ 69岁者 49例 ,≥ 70岁者 5 5例 )的正常男性血清总PSA(T -PSA)、游离PSA(F -PSA)浓度 ,计算F/T比值 ;同时检测 46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和 2 9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 -PSA及F -PSA的水平及F/T比值 ,并与正常男性比较。结果 在正常成年男性中 ,年龄与血清中T -PSA及F -PSA显著相关 (P <0 0 1) ,有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 ,F/T比值虽有一定的波动 ,但与年龄无相关性 (P >0 0 5 )。不同年龄段第 95 %位数T -PSA水平分别为 <5 0岁者 1 92 μg/L ,5 0~ 5 9岁者 4 3 2 μg/L ,60~ 69岁者 7 10 μg/L ,≥ 70岁者 7 89μg/L ;F -PSA分别为 0 5 8,1 40 ,2 0 2 ,2 65 μg/L ,各年龄段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F/T比值分别为 0 3 0 ,0 3 2 ,0 2 9,0 3 2 ,各年龄段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6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T -PSA ,F -PSA及F/T比值分别为 ( 8 80± 16 16) μg/L ,( 1 67± 2 82 )μg/L ,0 2 1± 0 0 6;2 9例前列腺癌患者T -PSA及F -PSA分别为 ( 13 6 0 9± 198 0 2 ) ,( 13 74± 2 4 11) μg/L ,明显高于正常男性 (P <0 0 1) ,F/T比值为 0  相似文献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困扰生育年龄女性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慢性无排卵、雄激素增多症、胰岛素抵抗及其伴发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等。尽管各国学者对该病作了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笔者对近几年有关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F-PSA和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4.0~10.0μg/L范围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FPSA与TPSA比值(F/T值)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清TPSA在4.0~10.0 μg/L范围内的46例前列腺癌(PCa)患者和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检测血清FPSA,计算F/T比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T-PSA 4.0~10.0 μg/L范围内,各组间TPSA和FPS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F/T比值差异显著(P<0.01),PCa患者F/T值明显低于BPH患者和正常健康者,以F/T值<0.16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85.6%,89.1%,81.2%,91.0%.结论对TPSA处于诊断灰色带(4.0~10.0 μg/L范围)的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同时检测血清FPSA,并应用F/T比值,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利于对TPSA在正常范围的前列腺癌患者及早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法)检测血清β-HCG在异位妊娠和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EIA法检测36例异位妊娠患者,35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包括葡萄胎患者23例,绒毛膜癌患者12例),28例非妊娠所致急腹症患者及52例正常早孕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与正常未孕妇女组比较。结果 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与正常未孕组和非妊娠急腹症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滋养细胞疾病组血清β-HCG则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MEIA法测定血清β-HCG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对妊娠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Klinefelter's综合征(Klinefelter's syndrome,KFS)伴无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KFS伴无精子症患者和8例正常生育男性组临床资料,精液分析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操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常规染色体培养及G和Q显带行核型分析,对KFS患者X、Y染色体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确认。Y染色体微缺失选取EAA和EMQN推荐6个Y染色体特异标签序列位点行Y染色体AZFa、AZFb和AZFc区微缺失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采用BECKMAN ACCESS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9例患者均以不育就诊,表现为身材高大,喉结不明显,阴毛分布正常或稀少,阴茎正常或短小,除1例伴有Y染色体微缺失者睾丸质地软外,余双侧睾丸质地较硬,睾丸体积<4 ml,精液常规检查离心未见精子,9例患者FSH、LH明显升高,T水平正常值低限或偏低。9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和FISH检测均为47,XXY,行Y染色体Q带染色均为阳性,其中1例Y染色体偏小FISH示存在缺失,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显示AZFa、b、c区缺失,其余未检测到缺失,缺失发生率11.11%。8例正常生育男性组染色体核型正常、Y染色体未检测到微缺失。结论:KFS具有典型高促性腺功能低下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特点,KFS患者伴有潜在Y染色体微缺失可能,Y染色体微缺失不是KFS患者无精子的主要原因,KFS患者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对于了解病情和行辅助生殖技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人群在取卵术后,口服来曲唑预防OHSS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1月至2016年5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使用(GnRH-a)长方案或超长方案超促排卵,因预防OHSS取消移植,行全胚冷冻患者621例,按照是否于取卵术后口服来曲唑分为两组。一组于取卵术后未口服来曲唑(对照组),共298例;另一组于取卵术后口服来曲唑(研究组),共323例。对比两种方案患者助孕情况和OHSS的发生率、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323例患者中OHSS的发生率为15.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为4.6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总天数、HCG日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和获卵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可以更好地降低高危人群在取卵术后OHSS的发生率及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临床上可以考虑将来曲唑作为预防OHSS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用GenSlide2000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白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500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GenSlide2000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对红细胞等尿沉渣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以GenSlide2000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干化学法单项检测RBC符合率为83.4%,WBC符合率为71.4%;应用干化学法联合指标检测,RBC符合率为82.6%,WBC符合率66.6%.结论干化学法检测RBC、WBC有一定的漏检率,GenSlide2000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与干化学法联合应用,使尿液分析更加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28.
碘缓释器实验研究林法福林津赵洪新马丽当前在一些食用土盐的南疆边远农村,普及碘盐困难,在每户家庭的盐罐内投放碘缓释器,这种方法在新疆是一特殊形式,业已经临床验证,防治效果显著[1]。也同样适用于水缸内投放。该法实为经济、简便,群众乐于接受的辅助补碘措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促排卵的个体化用药方法。方法:①收集近期不孕症门诊Ⅱ型排卵障碍患者78例、185个促排卵周期,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52周期,其他排卵障碍33周期。②以诊断为依据选择LE启动剂量为2.5 mg和5.0 mg;适时添加HMG。③起始用药时间多于月经第5天开始,超过月经5天以上者,在内膜厚度<6 mm且处于增生期(A型)的前提下直接启动;用药天数以5天为准,根据卵巢反应性适度增减。结果:①153(82.3%)周期使用5.0 mg,32(17.7%)周期使用2.5 mg;PCOS 135(88.8%)周期使用5.0 mg,17(11.2%)周期使用2.5 mg;47(25.4%)周期辅以HMG。②月经周期3~5天启动163(88.1%)周期;6~8天启动17(9.2%)周期;9天以上启动5(2.7%)周期;用药3~5天171(92.4%)周期,6~7天13(7.0%)周期,8~9天1(0.6%)周期。③11周期促排卵失败,174周期成功,成功率94.1%;62例成功妊娠,累计周期妊娠率79.5%,每排卵周期妊娠率33.5%;成功妊娠者平均促排卵2.4周期;每周期平均排卵数1.2个;双胎妊娠1例,无中度以上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结论:通过以诊断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剂量并适时辅以HMG、灵活掌握启动时间和用药天数等个体化用药方法,能明显提高LE的促排卵效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影响受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中心行常规IVF-ET助孕480周期,排除获成熟卵子数<5或精子正常形态<4%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方年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精子向前活动力、女方年龄、女方体重(BMI)指数、不孕年限、总Gn量、月经第3日的基础FSH、LH、E2、窦卵泡数、HCG注射前的LH、E2、P、获卵数、男方原发/继发不育、女方原发/继发不孕、夫妇间孕史和是否有输卵管因素对受精失败发生的影响。结果:受精失败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12.25±6.92)%和精子向前运动率(42.00±16.55)%低于受精正常组(15.28±5.68)%和(54.83±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精失败组的男性原发不育构成比(82.35%)、女性原发不孕构成比(70.59%)和夫妇间无孕史的构成比(85.29%)高于受精正常组(60.31%、44.84%和6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子向前运动率与受精失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精液指标是影响常规IVF受精的重要因素。在常规IVF周期中,精子正常形态率低、精子向前运动率低、男性原发不育、女性原发不孕和夫妇间无孕史为受精失败的危险因素,尤其应注意精子向前运动率这一指标。对存在受精风险的高危人群,可考虑实行短时受精或部分ICSI技术,对防止受精失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