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医药卫生   142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 观察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输注10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1、0.3、0.5 μg/kg,泵注时间5~15 min)。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2.5 μg/mL及预设靶浓度的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时采用序贯法测定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记录所有患者插管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的例数,并记录在PACU期间躁动、疼痛例数及术后2小时的镇静评分。结果 全麻诱导前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5 μg/mL下舒芬太尼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分别是:C组:0.246 ng/mL,D1组0.238 ng/mL,D2组0.215 ng/mL,D3组0.199 ng/mL。与C组相比,D3组气管插管前出现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D2、D3组拔管期间患者躁动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出现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及拔管期间疼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小时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所需的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3 μg/kg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PACU期间的躁动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2.
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是国内外临床医学治疗的难题,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不自主的头部抽动和喊叫对患者及家人日常生活、社会功能造成较大的负性影响,本科通过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了1例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的患者,通过治疗前准备、治疗中配合、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诊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进行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监控肝脏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以探讨SEW是否可用于肝肿瘤光热消融治疗时正常肝脏组织温度值的精准评价。方法 以水浴法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加热。利用SWE结合肝组织病理切片分析肝组织自35℃升温至85℃时的组织硬度值;利用SWE结合肝组织病理切片分析肝组织维持一定温度10分钟后组织硬度值的变化。结果 在55℃~85℃时,肝组织硬度值随温度增高而增加,各温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病理切片有明显变化。当肝组织温度为55-80时,肝组织维持温度值10分钟前后肝组织硬度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病理切片有明显变化。结论 肝组织温度值为55℃~80℃时,可以通过SWE测量肝组织硬度值这一参数精确评价光热治疗时正常肝组织的温度值变化。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寻找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s)的新模式。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后确诊为ITBLs的80例受者。其中,传统模式组37例受者在出现ITBLs症状后接受药物治疗,明确诊断后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效者行再次肝移植。早期诊断与干预模式(EDIM)组43例受者接受预防性药物治疗,定期行胆道超声造影,出现ITBLs征象时给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明确诊断后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效者行再次肝移植。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初诊为ITBLs的时间、采取介入治疗的时间及移植肝丢失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法比较两组移植肝1,3年生存率。结果传统模式组受者和EDIM组受者术后初诊为ITBLs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6±31)d和(24±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5.136,P〈0.05)。传统模式组和EDIM组从确诊为ITBLs到采取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5±42)d和(58±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7.035,P〈0.05)。传统模式组和EDIM组死亡受者分别为8例和7例。传统模式组移植肝1,3年生存率分别89.2%,54.1%,EDIM组移植肝1,3年生存率分别95.3%,81.3%,传统模式组受者移植肝1,3年生存率均低于EDIM组(r=4.219,P〈0.05)。传统模式组和EDIM组移植肝丢失时间分别为(25±9)个月和(33±10)个月,传统模式组出现移植肝丢失时问早于EDIM组(t=-2.085,P=0.018)。结论早期诊断和干预ITBLs的新型模式可以延长术后移植肝存活时间,延迟移植肝丢失时间,提高ITBLs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正>2014年第六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于2月11~12日在广东广州隆重召开,共有国内外百余名移植专家参会。根据高峰论坛会议精神,总结出肝癌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防治策略,现汇报如下。我国是原发性肝癌(肝癌)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众多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据中国肝移植注册系统数据显示,1980~2011年间我国共实施肝移植手术20 877例,其中肝癌肝移植手术8 874例(42.51%),且其所占肝移植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hCAF)在单核细胞(Mo)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肝癌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人hCAF;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密度梯度离心及磁珠分离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获得CD14+Mo。hCAF-CD14+Mo(1∶10)和CD14+Mo细胞在第1日及第4日均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 ng/ml)和白细胞介素4(20 ng/ml),共诱导6 d。两组细胞分为两份,一半加入脂多糖(LPS)200 ng/ml刺激3 d,另一半不加入LPS作为对照。最后细胞共分为4组:hCAF-Mo组、hCAF-Mo+LPS组、不成熟DC(iDC)组及成熟DC(mDC)组。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4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3、CD80、CD1a的表达情况,另一部分细胞分别与预染CFSE的淋巴细胞共培养5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在hCAF干扰下Mo不能分化为DC。CD83、CD1a、CD80的表达在iDC组分别为(3.2±0.7)%、(61.7±8.4)%、(30.1±0.9)%,mDC组分别为(80.1±2.8)%、(83.2±6.0)%、(96.1±1.9)%,hCAF-Mo组分别为(1.6±0.9)%、(1.8±0.9)%、(16.0±3.2)%,hCAF-Mo+LPS组分别为(9.0±1.2)%、(1.1±0.4)%、(58.4±3.6)%。hCAF-Mo组与iDC组的CD1a、CD8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DC组的CD83表达极低,因此hCAF-Mo组与iDC组的CD83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F-Mo+LPS组与mDC组的3种表型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DC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3.3±0.9)%,mDC组为(34.5±7.3)%,hCAF-Mo组为(5.3±1.2)%,hCAF-Mo+LPS组为(7.0±1.2)%。与iDC组相比,mDC组能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hCAF-Mo组和hCAF-Mo+LPS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较弱,与mD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hCAF可明显抑制Mo分化成DC,在肝癌的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治疗经验。方法 6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其中3例直接行漏口修补术,术后1个月内都复发,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同时对漏口进行修补;另3例在置腰大池引流管控制脑脊液漏后只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 6例患者脑脊液鼻漏都愈合,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压增高时,单纯修补漏口而不解决颅内压增高问题,不能根本上治疗脑脊液漏,对于颅底没有大面积骨质缺损者,单纯解决颅内压增高就可以治愈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检测免疫接种卡介苗(BCG)后大鼠行为学,电生理,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疫苗接种对突触传递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卡介组和对照组。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于出生24h内背部皮下接种卡介苗,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的PBS。4周时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的变化,在体LTP测其电生理的变化,并使用基因枪散射DiI染料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与其对照组相比,卡介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LTP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以及蘑菇样(mushroom)增多。结论新生期成功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大鼠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并促进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闭塞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05—2017-04期间我院就诊的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再闭塞分为再闭塞组(13例)和稳定再通组(43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和性别等)、既往病史(心房颤动史、高脂血症、高血压史、脑卒中史、吸烟史和糖尿病病史等)、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收缩压、溶栓时间窗等指标同血管再闭塞的联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管再闭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同稳定再通组相比,再闭塞组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史、高血压史、收缩压、高脂血症、脑卒中史、TC、HDL-C、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NIHSS评分≥13分、溶栓时间窗、糖尿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再闭塞显著相关(P0.05),血管再闭塞组的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糖、NIHSS评分≥13分、溶栓时间窗、糖尿病病史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制备出一种人硫氧还蛋白(hTrx)基因修饰的肝细胞.[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出hTrx cDNA,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制备hTrx基因修饰大鼠肝细胞.白蛋白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肝细胞活性鉴定,MTT比色试验进行抗氧化应激能力检测.[结果]克隆出hTrx开放阅读框cDNA并制备出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真核细胞后可分泌融合表达的hTrx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制备出hTrx基因修饰大鼠肝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肝细胞功能正常,MTT比色法检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能力(P<0.05),并可有效增殖.[结论]成功制备出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应激的hTrx基因修饰肝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