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4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家族性电紊乱性心脏病高危患者,未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长期预后.方法 13例患者中11例长QT综合征(LQTS)、2例Brugada综合征,均有心脏性晕厥.男性4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19)岁.6例(46%)因心跳骤停住院治疗.4例LQTS植入起搏器,平均随访(7±4)年.结果 11例(85%)患者仍然发作晕厥,1例心脏骤停首次入院,5例(39%)心脏骤停再入院,2例LQTS死亡,其中1例(0.8%)猝死.结论 LQTS和Brugada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晕厥,以后会反复发作,如果没有条件接受ICD治疗,其他的药物治疗、医生的密切监控随访、指导患者避免触发因素和针对家属的心肺复苏训练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MAP)对在体犬左、右心房肌的复极时间进行研究,以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导管射频消融肌袖电隔离治疗后肌袖内自发电活动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承办的第 3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研讨暨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演示会 ,于 2 0 0 2年 7月 12~ 14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召开。来自内地 2 0余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约 10 0余名心脏电生理学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心房颤动 (房颤 ) ,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诊治是当今心律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 ,其发病机制、电生理特点、消融方案以及治疗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仍无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较快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  相似文献   
56.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肺静脉内异位兴奋点的"局灶性触发或驱动"有关,肺静脉有产生异位兴奋并传导冲动的解剖电生理特征.本研究对肺静脉的组织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参与肺静脉触发阵发性房颤(PAF)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MSCT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靶静脉的标测方法,评价电隔离单一靶静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连续住院90例房颤患者中进行单一静脉电隔离的14例病人.男性10例,女4例.年龄39~64(51±10)岁.均有频发的房颤.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右室尖部电极导管.进行两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形标测电极导管(LASSO电极)以及大头消融电极导管.  相似文献   
59.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持以及症状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心律失常的产生尽管拥有解剖学基础 ,但大多数的心律失常发作是阵发性的 ,并直接或间接地受自主神经影响 ;(2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应用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试验证实 ,对自主神经的干预可预防心脏性猝死 ;(3)中枢及外周神经刺激可诱发心律失常 ;(4 )应用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激动剂也能产生心律失常。一、心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解剖学心脏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 1~ 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 ,节后纤维来自脊椎旁的星状…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总结 9例肺静脉相关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合并其他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  9例PAF患者 ,男性 6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2~ 6 2(4 9 8± 12 5 )岁 ,PAF病史 3个月~ 10年。其中 3例合并预激综合征 ,2例成功阻断旁路传导 ,1例失败 ;2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房室结慢径 ;3例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均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2例导管消融成功 ,1例未消融 ;3例术前有典型心房扑动 (AFL)发作 ,行右心房峡部消融实现双向阻滞。经上述消融后 ,各病例仍有频繁PAF发作 ,电生理检查发现肺静脉异位冲动触发PAF发作。 8例进行了心脏大静脉电隔离 ,1例在电隔离后出现典型AFL发作 ,行右心房峡部消融成功。结果 随访 7~ 2 5个月 ,7例无PAF发作 ,2例仍有频发房性早搏和PAF发作 (包括未行肺静脉电隔离 1例 ) ,其他成功消融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无复发。结论 成功消融房室旁路、房室结慢径、右心房峡部、室性心律失常后不能消除或减少肺静脉相关的PAF发作 ,几种心律失常并存可以先后消融成功。肺静脉相关的PAF特点突出 ,旁路、双径路、典型AFL、室性心律失常的存在一般不会混淆其诊断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