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4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41.
特别话题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脑卒中)患者数达2.3亿,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是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患者达到2亿。  相似文献   
42.
肺血管疾病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黄岚教授介绍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肺动脉栓塞可能性评分,根据危险分层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程显声教授介绍了不同病因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和转归,强调应区别对待,不仅要继续加强对肺动脉高压"病"的干预,而且亦应重视继发性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43.
心房扑动首次报道于1886年,是心电图问世以来人们最早认识的心律失常之一.1992年,Feld等发现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能终止心房扑动并长期预防心房扑动的复发.其后,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亦表明心房扑动的电生理机制是心房内的大折返.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总结阵发性房颤病人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肌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的结果,评价国人大静脉肌袖和心房的电连接类型和特点。资料与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大静脉肌袖的电位记录、分析以及对能标测到袖电位的大静脉进行开口部的点或段的消融电隔离治疗。根据窦律和心房起搏下的肌袖内环形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以及有效放电对袖电位的影响,总结和分析袖房之间的电连接特点。结果:共标测和/或电隔离肌袖115根,其中肺静脉100根,上腔静脉15根。其中呈单束状电连接43根(38%),双束状电连接54根(46%),多束状电连接12根(10%),环状电连接3根,无电连接3根。结论:根据环状电极标测到的袖电位的激动顺序和对放电的反应,提示袖房之间电连接的类型多为单束状和双束状(84%),说明对于大多数肌袖并不需要行环状消融,而只要在袖房连接处行点或节段性消融即可达到完全袖房电隔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总结 2 1例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 ,探讨触发和驱动两种机制的区别。方法  2 1例房性心律失常 ,男性 16例 ,年龄 5 2 .1± 9.9岁 ,病史 6.9± 5 .8年 ,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肺静脉 ,起源点共 2 9个。触发定义为由肺静脉发出的 1次或连续多次激动传导至心房引起心房组织的快速电活动 ,当肺静脉电活动终止后 ,心房肌的快速电活动依然存在。驱动定义为心房肌快速电活动的发生和持续与肺静脉的快速电活动有关 ,当肺静脉电活动终止后 ,心房电活动随之终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分为 5种 :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扑 )、心房颤动 (房颤 )、紊乱心房律。 5中心律失常都可以表现为驱动机制 ,90 %以上的房性心律失常发作表现为驱动机制 ,共同的特点是 :1:1驱动时局部肺静脉电位明显较体表P’波提前 ,在该部位行S1S1刺激夺获心房时的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完全相同 ,非 1:1驱动时肌袖的激动频率明显快于心房激动频率。触发机制的心律失常只有房扑和房颤。两种机制 ,可交替出现 ,并有房扑和房颤的相互转化。还有一种特殊现象 ,即心房早博刺激可以触发肺静脉出现高频激动 ,继而又驱动或触发房性心律失常。结论 肺静脉起源的房性心律失常以驱动机制为主 ,各种房性心律失常都  相似文献   
47.
48.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广泛应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特别是左心房房速的消融成功率有了极大提高。起源于右上肺静脉的左心房房速,由于有其独特的电生理特点,目前对其报告的文献较少。本文报道1组起源于右上肺静脉的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结合 4例先后两次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肌袖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机制 ,并对再次肌袖电隔离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资料与方法 :对 4例进行肌袖电隔离治疗后复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在Lasso标测导管指引下进行再次肌袖电隔离治疗。结果 :4例患者共对 14根靶静脉 (12根肺静脉和 2根腔静脉 )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 ,较第一次消融的靶肺静脉数 (9根 )明显增多 ,隔离了除右下肺静脉外所有的肺静脉 ,其中 5根靶静脉恢复袖房传导 ,予以再次电隔离。电隔离一根靶静脉平均需进行 2 .9± 1.3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 7.5± 5 .0 7(1-12 )个月 ,3例无房颤复发 ,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袖房传导的恢复及多异位灶起源可能是房颤复发的原因 ,对于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后复发病例 ,再次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有望彻底根治房颤  相似文献   
50.
心率与寿命     
近十几年来科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均表明,心率与寿命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关.现就心率与寿命相关性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