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81.
右房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征及射频消融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右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 40例右房房速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右房内交替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结果 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0例房速中10例为自律性房速,30例为非自律房速。36例(9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6例有39个房速病灶位,其分布:房间隔21个,右房侧壁15个,希氏束旁(Koch三角尖)2个。4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成功,3例合并心房扑动划线消融成功。有1例希氏束旁房速术后出现Ⅲ°AVB。结论 右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其病灶部位以房间隔或右房侧壁为多见,希氏束旁房速消融应注意防止出现AVB并发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辅用SR0 长鞘在慢径路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复合定位法慢径路消融治疗174 例典型ARNRT 患者,未用长鞘与辅用长鞘组各87 例。比较两组消融结果。结果 辅用长鞘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68±17 m in vs 85±21 m in,P< 0.01),X 线曝光时间(14±16 m in vs 18±9 m in,P< 0.05),放电次数(3.2±2.5 vs 5.3±3.4,P< 0.01)均显著减少。且辅用长鞘组87 例中,消融后慢径路消失者较多(57 例,66% vs 39 例,45% ,P< 0.01)。结论 慢径消融中辅用SR0 长鞘有明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放电过程中预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l2月期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分析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前的心电现象。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412例,慢快型347例,84.2%;快慢型45例,10.9%;慢慢型20例,4.9%。均采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成功率100%。复发2例,复发率0.5%,均在第二次消融成功。永久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罹患率为0。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7例,罹患率1.7%。出现早发交界心律31例,罹患率为7.5%。总共放电1406次,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67次,发生率4.8%。在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过程中,即刻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3%;延迟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5.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早发交界心律也是预示三度AVB的指标之一,出现早发交界心律即刻停止放电是避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右心室壁传导阻滞(parietal block)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C)诊断标准中的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可疑ARVC先证者62例的临床评估资料,项目包括性别、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6.
Ebstein畸形常并预激综合征并引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旁路多位于右侧,成为射频消融的难点,国内仅见个别报道。本文报道4例Ebstain畸形并预激综合征的射频消融。1对象与方法4例Ebstein畸形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24~59岁),均为显性预激并房室拆返性心动过速。平均病虫10年。B超提示右房明显扩大,2倒后居下移,2例后辨并隔辩下移,下移最大距离4.8cm,其中2例并房缺。按常规方法分别于冠状静脉窦、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右室放置电极导管,并于右室放置6F猪尾导管先行右室造影.在后前位和左前斜位观察二尖瓣下移情况及三…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①Swartz长鞘 :在 35例右侧旁道、慢径路、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 +折返性 )和房扑消融中应用。②参考电极 :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 2根电极 ,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动点 ,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③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的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氏束电位 2 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④应用CARTO系统治疗 :3例AT(局灶性 +折返性 )、1例AF和 1例ILVT。结果  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 ,放电次数和透视时间分别为 (5 0± 3 8)次和 (2 5± 12 4)min。结论 改进的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减少放电次数 ,缩短X线透视时间 ;尤其CARTO系统的应用解决以往的难题。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用7F 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W放电。3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0.1g/d1个月。结果 放电消融5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应用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其室速发生机制.方法 伴有室速反复发作的19例ARVC患者入选,平均年龄(35±13)岁,男性15例,女性4例.消融术前1例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放电频繁行消融治疗.1例为无休止型室速,发作持续2 d.在窦性心律和/或心动过速时,电解剖标测三维重建右心室,根据双极电压高低确定疤痕区、正常心肌和临界边缘区.对于折返性室速,在关键峡部或在疤痕区与三尖瓣环之间或两疤痕区间行线性消融,对于局灶性室速,在局部最早激动区域点消融.结果 每个患者有1~5种室速,共在19例患者记录到36种室速.16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于心动过速发作时行电解剖标测.可确定为折返性12种(75%),其中8种室速围绕三尖瓣环,另4例患者4种室速为局灶性.即时消融成功率为74%(14/19).随访1~46个月,原成功消融的4例室速复发.无消融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Carto系统电解剖标测可安全有效指导射频消融治疗.ARVC患者的室速,有相对较高的失败和复发率.折返性和局灶性室速均可发生该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折返性多见.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左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Carto)系统标测特点及射频消融价值.方法 9例左房房速患者,应用Carto系统标测左心房,实时重建左房三维电解剖图;根据电解剖图,判断房速类型局灶性或大折返性房速;于心房最早激动点处或折返环的关键峡部消融.结果 9例患者中共有10个房速.在冠状静脉窦(CS) 电极中、远端或近端均记录到相对提早A波;9个房速为局灶性房速,激动图显示最早激动点位于肺静脉口部(5个)、左房后壁(2个)、左心耳口部(1个)、左心耳体部(1个);1个为大折返性房速,折返经过右上肺静脉口部与卵圆窝之间关键峡部.8个局灶性房速在上述最早激动点处消融,均成功终止房速,1个左心耳体部房速消融失败;大折返性房速于关键峡部行线性消融,获成功;随访6~30个月,其中1例局灶性房速术后次日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成功病例手术时间为90~140 min,X线照射时间为8~16 min.结论本组结果提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左房房速,判断房速类型准确、快速;指导消融安全、有效,可减少X线照射时间,进一步提高消融成功率,特别是对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病例尤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