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血管及细胞膜通透性示踪的基础上,作者应用胶体金标记的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对陈株HFRSV感染的BALB/c乳鼠体内的抗原进行了体内示踪,光镜及电镜的观察.在对照动物中,示踪剂可清晰显示出组织内血管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并出现于吞噬细胞的胞浆溶酶体中;在感染动物,胶体金标无关抗体示踪可显示出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但无明显组织定位特性;而金标HFRSV抗体可出现于各器官的实质细胞中伴有组织结构的改变,并定位于细胞胞浆内的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空泡内颗粒状结构及包涵体样结构.多数细胞结构破坏,并有异常结构的出现;但病毒颗粒、未成熟病毒颗粒及病毒包涵体只在少数细胞中观察到.结果说明,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及细胞内泡状结构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抗原阳性并非一定代表有完整的病毒结构.结果提示机体感染HFRSV后产生的抗体除可与细胞外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的损伤外,还有透过损伤的细胞膜与细胞内抗原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极少见的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大体见4.5cm×3.5cm×2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与周围界限较清.镜下见肿瘤主要为梭形细胞成分与腺样成分互相融合的双相分化表现.免疫表型Keratin、EMA和Vim阳性.结论: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无功能改变,确诊需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包括甲状腺未分化癌、滑膜肉瘤、间质高度增生呈结节状筋膜炎样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核呼吸因子-1(NRF-1)在正常发育及视觉剥夺大鼠视皮层内的表达.方法:构建视觉剥夺大鼠模型,利用半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RF-1在正常发育及视觉剥夺大鼠视皮层内的差异表达.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均可检测到视觉剥夺大鼠视皮层内NRF-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NRF-1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依赖于正常视觉信号的刺激,异常的视觉经验使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造成NRF-1表达的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04.
CD133和Nest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嵇喜祥  程文佳  刘宁  王映梅  杨守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35-2535,2594
目的探讨CD133和Nestin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133和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CD133和Nestin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中均表达于胞浆;CD133和Nest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7%和72.4%,均高于良性肿瘤的50.0%和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1333,和Nest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小叶癌,且CD133与Nestin表达之间呈正相关;CD133、Nestin阳性细胞率均与患者年龄、部位无关。结论CD133和Nestin在乳腺癌病理组织中均呈高表达,而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呈低表达。CD133和Nestin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基因与细胞病变的关系,我们制备了该病毒R3 cDNA的生物素探针进行细胞的原位分子杂交。 1 材料和方法 用杭长寿等提供的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病毒(R22)的cDNA R3克隆(病毒学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报道1例腰椎原发性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腰椎原发性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和基因重排,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小不一,胞质较丰富,核染色质呈粉尘状。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LCA、CD20、CD79a弥漫阳性,CD3灶性阳性,VIM肿瘤细胞阴性,间质阳性,Ki-67增值指数为37%。结论: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抗肝癌重组单链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导向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TIG-hdsFv-RC-RNase转化E.coli BL21(DE3)plys中,利用IPTG大量诱导表达抗肝癌hdsFv-RC-RNase重组单链免疫毒素。表达产物在非变性条件下经Ni-NTA Agarose亲合层析法纯化并体外复性,利用细胞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结合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初步评估其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导向治疗作用。结果: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出现一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000的新生蛋白带,且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表达产物的纯度达到基本均一。细胞ELISA检测结果显示,纯化产物复性后能够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对正常肝细胞的结合能力非常弱,两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导向治疗结果表明,其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治疗有效率为10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抑瘤率达到79.38%。结论:成功获得了特异性强的有活性的抗肝癌重组单链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其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导向治疗作用,可能成为抗肝癌导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报道小肠组织细胞肉瘤1例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小肠组织细胞肉瘤光镜、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为单形或多形性,胞浆丰富,嗜伊红性。瘤细胞体积大,圆或卵圆,部分梭形。核圆或卵圆、可多核型,泡状核,轻到中度异型,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肿瘤细胞LCA、CD45RO胞浆阳性,CD68、CD163、S-100、CD117、LYS、HLA—DP、-ATT阳性,SMA、CD1a灶状阳性,ACT、NSE、CD21、CD35、DES、CD23、HIA—DR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44%。结论:组织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脾脏复合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复合性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l例发生于脾脏的复合性T与B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临床、组织学、免疫组化、电镜和基因重排等方法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患者男性,36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组织学显示瘤组织在脾脏内弥漫性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的梭形,胞浆丰富,核染色质粗糙,可见核分裂像,部分核呈空泡状.瘤细胞表达B细胞免疫表型:CD20、CD79、Bcl-2(+),CD10、CD23(-);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CD3、CD8、CD45RO(+);CD4(-).S-100、CD1a、CD21、CD30、ER、HMB45、Act、Fascin、ALK均(-).基因重排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基因及TCR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均为阳性.电镜示瘤细胞的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有少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结论:复合性淋巴瘤临床发生率较低,而本例复合性T与B细胞淋巴瘤更为罕见,诊断比较困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分子和分子遗传学并结合临床特点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