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3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ICU院内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1-2008年医院ICU院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血症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假丝酵母菌血症临床和主要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07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110株假丝酵母菌属,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达70.91%,氟康唑对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率低,死亡率4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感染性休克,合并细菌血症,升高的血清肌酐及SOFA评分>10分,MODS评分>9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院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血症致病菌株以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加,死亡率高,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监测及真菌药敏监测,及时、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假丝酵母菌血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混合超声造影方法在重症患者鼻肠管定位中的作用和效能。 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符合鼻肠管留置指征的危重症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鼻肠管置入术,利用常规超声及超声解剖定位法探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大致解剖位置,并明确鼻肠管位于消化道内。将微泡超声造影剂与胃窗声学造影剂混合配制,开启超声造影模式,将混合超声造影剂注入鼻肠管,实时观察并记录鼻肠管走行及头端位置。体外实验明确混合超声造影剂最佳配制,以腹部X线检查作为判断鼻肠管定位的"金标准",以幽门后置管为置管成功的标准,统计32例患者超声造影定位鼻肠管的成功率,计算混合超声造影法定位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 结果通过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微泡超声造影剂与胃窗声学造影剂按1:1000与1:500比例配制成混合造影剂,显影效果最佳且稳定,体质量指数<28的患者按1:1000比例配制,体质量指数≥28的患者按1:500比例配制。32例患者通过混合超声造影方法定位鼻肠管,定位成功率达93.8%(30/32),其中一次性成功定位24例,均为幽门后置管,所需时间为(1.71±0.65)min;6例患者行多次混合超声造影检查后,置管定位成功,所需时间为(4.42±0.93)min,其中5例为鼻肠管幽门后置管,1例为鼻肠管胃内折叠。混合超声造影方法定位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33.3%,准确性为93.8%。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混合超声造影方法兼具微泡超声造影剂及胃窗声学造影剂的优势,对重症患者鼻肠管位置的判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快速、准确定位留置鼻肠管的走行及头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SIRS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的变化 ,并分析凋亡与SIRS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 32例SIRS病人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PMN凋亡相关蛋白Fas和线粒体膜蛋白 (Apo2 7)的表达 ,并对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SIRS病人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SIRS组中PMN凋亡明显受抑 ;SIRS中进展组PMN凋亡的发生低于转归组病人 ;SIRS中PMN的凋亡抑制尤以炎症发展期明显。结论 SIRS病人存在着PMN凋亡受抑 ,且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5.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能够降解血管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酶类。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定区域过度表达,可引起斑块基质的降解,从而导致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危重病患者细胞因子检测及APACHEⅡ评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APACHEⅡ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危重病患者检测TNF-α、IL-6、 IL-8、sIL-2R值,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危重病患者TNF-α、IL-6、IL-8 、sIL-2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MODS组较非MODS组升高更明显,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 TNF-α、IL-6、IL-8 、sIL-2R均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25分者 TNF-α、IL-6、IL-8 、sIL-2R较评分<15分者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较评分15~25者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与 TNF-α、IL-6、sIL-2R明显正相关.结论危重病患者细胞因子检测可反映病情,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27.
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细胞因子的变化和这两者的关系及它们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5 0例危重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素和血浆TNF、IL -6水平。结果 :危重病组TT3TSH、FT3、TT4 均低于对照组 ,血浆TNF、IL -6水平高于对照组 ;MODS组TT3、TSH、FT3、TT4 低于非MODS组 ,血浆TNF、IL -6水平均高于非MODS组 ;死亡组TT3、TSH、FT3、TT4 均低于存活组 ,血浆TNF、IL -6水平均高于存活组 ;TT3、FT3与TNF、IL -6呈负相关。结论 :危重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两者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了探讨HPV、p16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各级别宫颈病变患者130例,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分型检测及病理活检或手术标本p16蛋白染色,分析HPV感染、p16蛋白表达与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①130例宫颈病变中检出15种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为71.4%),从高到低前5种依次为HPV16(56.15%)、HPV33(10.00%)、HPV18(6.92%)、HPV58(5.38%)、HPV31(3.85%)。②高危-HPV阳性率在浸润癌、CIN各组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p16在CINⅡ/Ⅲ和宫颈浸润癌各组中为过表达(中、强阳性表达),在CINⅠ和正常组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在CINⅡ/Ⅲ和浸润癌组明显高于CINⅠ和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HPV-16感染与p16表达呈密切相关r=0.998,P<0.01。结论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与宫颈癌关系最密切;p16免疫染色可以区分低、高度CIN。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P13K/Akt在内皮祖细胞(EPC)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EPC,经差速法接种2次贴壁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培养5dEPC;Westemblot检测第O、3、7、10、14天EPC中AC133、vWF、P13K、Akt蛋白表达水平;并在第3、7、10天加入LY294002作用12h,用RT—PCR检测AC133、vWFmRNA水平,Westernb10t检测p—Akt水平。结果经Westemblot检测,AC133在0d表达最强,第3天有弱表达,第7、10、14天几乎无表达(P〈0.05):vWF表达强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P13K和Akt在0d表达最强,第3天表达稍弱,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弱:LY294002作用12h后,第7天和第10天AC133mRNA表达水平低于第3天的水平(P〈0.05);vWF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p—Akt蛋白表达逐渐下降,第10天与第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中.可能有P13K/Akt的参与,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39岁.以"右下腹隐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妇科检查:右附件区可扪及一超儿头大小肿物,质中,压痛明显,活动度差.盆腔彩超: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12.1 cm×6.6 cm,注意卵巢癌.左附件区囊性包块3.5 cm×2.1 cm×2.4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