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对比,探讨慢性根尖周炎1次法根管治疗与多步法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治疗适应证的患慢性根尖周炎的164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根管治疗1次法,对照组采用根管治疗多步法,对比观察治疗期内和充填后1周内的疼痛发生情况,以及根管治疗1年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次法治疗慢性无瘘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愈合时间比多步法治疗的愈合时间要长。慢性有瘘性根尖周炎1次法与多步法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无瘘性根尖周炎1次法比多步法的愈合时间长、疼痛分值高。慢性有瘘性根尖周炎1次法与多步法无明显差异。与多步法相比,一步法对慢性有瘘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显著,疗程短、经济省力。多步法对慢性无瘘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更适合。  相似文献   
52.
53.
赵欢  杨东东  郭强  宁金丽  王倩男  史敏 《陕西中医》2016,(10):1314-1315
目的:基于中医的"精-血-髓一体论"理论,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明确补气生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原则,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选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VaD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两组基础用药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上当归补血汤,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P300评价其在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疗效。结果:所有入组病人均符合入组条件,共有病例120例,其中剔除、脱落病例11例,最终纳入统计的病例为109例。经t检验,两组治疗后(MoCA)及ADL量表、P300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t检验分析,MoCA量表评分中的视结构空间、延迟记忆、注意、抽象思维4个亚项评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延迟记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命名,定向力,语言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的"精-血-髓一体论"理论,一方面血能直接充养脑髓;另一方面,血能生精,精能化髓,血具有双重充养脑髓的作用。因此提出当归补血汤为代表的补气生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于传统补肾填法治疗,中医补气活血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尤其在改善延迟记忆方面的疗效优于传统补肾填精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DNA结合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1 0f DNA binding/differentiation-1,Id-1)对结肠肿瘤细胞侵袭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siRNA转染下调Id-1表达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合成Id-1干扰序列(siRNA)转染至SW480细胞作为实验组(抑制组),并以Id 1表达干扰空白组、空载体组作为对照,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MMP-9)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损伤实验、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侵袭模型评价Id-1对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抑制组Id-1 mRNA表达水平为(0.14±0.02),与空白组(1.27±0.03)和空载体组(1.25±0.06)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制组Id-1蛋白表达水平为0.25±0.02,与空白组(1.18±0.03)和空载体组(1.16±0.04)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制组MMP-9 mRNA表达水平为0.19±0.02,与空白组(1.33±0.04)和空载体组(1.38±0.03)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制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为0.12±0.02,与空白组(0.89±0.04)和空载体组(0.91±0.02)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长曲线表明,从第3天起抑制组细胞增殖明显减弱,与空白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明显;划痕损伤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和空载体组向划痕处的迁移速度明显快于抑制组;迁移试验显示,抑制组迁移细胞数为75±12,明显少于空白组(201±12)和空载体组(206±15);抑制组侵袭细胞数为51±10,明显少于空白组(121±17)和空载体组(12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d-1促进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诱导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屈明  赵建玲  薛军  杨东东  王玮  朱娜 《山东医药》2010,50(29):104-105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术后肠麻痹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5岁;胆囊切除术10例,胃癌根治术8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6例。  相似文献   
56.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的视辐射(optic radiation,OR)进行成像,探讨血肿对OR损伤情况,结合双眼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值,预测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方法纳入33例首次发病的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3~5 d及3个月后行DTI检查,同时纳入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重建双侧OR并测定OR-FA/ADC及MD值,观察OR损伤程度(分Ⅰ、Ⅱ、Ⅲ型),对血肿体积,MD及OR-FA/ADC值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两侧OR-FA/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MD值比较,患者组视野受损(P0.01);患者组两侧OR-FA/ADC值比较,患侧异常(P0.01);血肿体积与患侧OR-FA/ADC值及MD值不相关(P0.05);MD值与患侧OR-FA/ADC值损伤程度相关(P0.05);各OR损伤分型(3~5 d)患侧OR-FA/ADC值及MD值比较,分型越大,损伤越重(P0.01);患者3个月后MD值及患侧OR-FA/ADC值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结论 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立体关系,直观反映OR形态变化,预测视野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中药宁痫煎剂对电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的c.10s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Coddard方法造模成功的电点燃大鼠癫痫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另取6只作为正常组,在造模成功后连续给于相应的药物28天后进行电刺激诱发癫痫,观察脑电、行为学变化,2小时后取海马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蛋白,并用TUNEL法做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行为学试验显示:宁痫煎荆能有效对抗大鼠电点燃癫痫模型所致癫痫发作,其抗癫痫发作率、发作级别、后放电阔值和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其抗癫痫效应与药物剂量有关。与西药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脑电观察:治疗后与首次点燃相比,治疗组的AD值稍有升高,癫痫大发作所需刺激强度增大;模型组AD值明显降低,诱发大发作所需刺激强度降低。免疫组化试验显示:大鼠电点燃癫痫模型大脑皮层、海马c-fos阳性细胞较正常组表达增强,密集分布,染色较深;而4个药物治疗组则表达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染色较浅。电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与西药组都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而低剂量组则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细胞凋亡可见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结论:宁痫煎剂能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额度,降低其发作程度,提高后放电阔值,抑制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观察化痰解郁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T)的影响,探讨化痰解郁汤对大鼠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化痰解郁汤组。在造模成功后,记录并分析实验大鼠的体质量和所设行为学指标变化,给药21 d采集血液标本,经离心后检测标本所含的ACTH及COR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与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增长速度减缓,行为学评分降低,标本中的ACTH及CORT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化痰解郁汤能增加大鼠体质量增长的速度及行为学评分,同时可以降低血清中ACTH及CORT含量。结论化痰解郁汤能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化痰解郁汤对亢进的HPA轴功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系统性评价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纳入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对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临床研究13项,涉及患者1 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5),Z=2.59,P=0.009];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RR=1.13,95%CI(0.95,1.33),Z=1.36,P=0.1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69,P=0.0002];银杏内酯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43,95%CI(-4.32,3.46),Z=0.22,P=0.83];银杏内酯B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87,95%CI(-2.64,0.91),Z=0.96,P=0.3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2,95%CI(-2.63,-0.60),Z=3.13,P=0.002];纳入研究均未报道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但缺乏临床意义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发病部位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手术成功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齐全的胃癌病例318例,其中胃上部癌82例,胃中部癌90例,胃下部癌146例.结果 3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手术根治情况、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病理学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淋巴结转移、生长方式和组织学分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上部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胃中部癌和胃下部癌患者(P<0.05).结论 不同发病部位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认识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