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测定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β 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测定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ELISA技术测定肝癌与不同疾病患者血清中β-G活性,并对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G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β-G活性明显高于肺癌,胃癌,甲状腺癌;也明显高于肝血管瘤,肝硬化等肝脏良性病变,均为P>0.01;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及介入治疗后血清β-G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肝癌复发时β-G活性又有增高趋势。结论:作为一种体内酶标志,β-G对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胆道感染时细菌繁殖产生大量外源性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 ,将水溶性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水溶性游离胆红素 ,后者与钙质结合形成胆红素结石的细菌酶解学说已被公认[1,2 ]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组织细胞自身产生的内源性 β G与胆红素结石的形成也有关[3~ 5] 。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唾液中内源性 β G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内源性 β G活性变化与胆红素结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  抽取 45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石症患者术中胆囊和 /或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胆总管胆汁 5ml,其中胆红素结石患者3 1例 …  相似文献   
34.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清、胆汁、唾液中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内源性β G活性变化与胆红素结石的关系[1 3] 。一、对象与方法1.血清标本 :胆红素结石患者 2 5人 ,胆固醇结石患者 18人 ,平均年龄37.6岁。均取术前及术后 1周空腹静脉血 4ml,分离血清 ,保存在 - 40℃备用。为减少误差 ,取相近日期健康献血员 32人血清为健康对照组血清 ,同时测定 β G活性。2 .胆汁标本 :45例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的胆石症患者术中胆囊和 (或 )胆总管胆汁 ,其中胆红素结石患者 31例 ,胆固…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和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C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同步检测胰腺癌和癌旁胰腺组织中TGF - β1和 β -GCD的表达。 结果 胰腺癌组织TGF - β1阳性细胞百分率 [(43 8± 5 2 ) % ]明显高于癌旁胰腺组织 [(2 8 7± 3 6 ) % ],P <0 0 1;癌细胞分化愈差或有淋巴结转移 ,TGF - β1过度表达愈多。胰腺癌β-GCD阳性细胞百分率 [(6 2 5± 4 1) % ]明显高于癌旁胰腺组织 [(33 5± 2 8) % ],P <0 0 1;β -GCD过度表达程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TGF - β1和β-GCD在胰腺癌中表达呈一致性关系。 结论 胰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变化的结果。TGF - β1和β-GCD的同步检测有助于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了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出血并发症的原因,从而预防该并发症和提高该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50例PD术后7例并发腹腔出血的原因,介绍我院处理该并发症的方法与体会。结果7例腹腔出血患者2例经非手术治愈,死亡5例中3例直接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MOF或感染性休克。结论为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必须加强各种预防措施;早期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果断施行二次手术止血,而晚期出血多因腹腔感染,胰、胆瘘等引起之“腐蚀性出血”,故对剖腹探查止血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37.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发病急,病情凶险,尤其是老年人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既往主要采用胆道引流手术,但急诊手术风险较大,且较常发生并发症。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应用内镜微创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1983年全国胆道外科疾病专题讨论会制定的 ACST 诊断标准和1991年ACCP 和 SCCM 会议确定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非手术治疗、栓塞术和手术前后血清β- 葡萄糖醛酸酶(β- G) 活性变化。方法 应用ELISA 技术对52 例肝细胞癌病人不同治疗方法前后血清β- G 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肝癌病人血清中β- G 活性滴度(17.2 ±2.4)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5 ±1.3) , P < 0.01 ;其中12 例保守治疗病人治疗前(17.0 ±2.3) 与治疗后(16.5 ±1.9) 无明显变化, P > 0.05 ;15 例栓塞介入治疗前β- G 活性滴度(17.4 ±2.3) 与治疗后(10.6 ±1.8) 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 ;25 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活性滴度(9.9 ±2.0) 明显低于术前(17.1 ±2.4) , P <0.01 。比较手术病人β- G 活性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β- G 作为体内活性酶,其变化对肝癌的诊断、治疗及病程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血清β-葡糖醛酸酶活性测定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共205例,其中106例为健康献血员,为确定血清β葡糖醛酸酶(βG)正常范围备用.正常对照组35例,肝血管瘤组12例;肝硬变组21例,肝细胞癌组31例.以上为1995/1997沈阳地区部分医院住院患者.抽取治疗前空腹静脉...  相似文献   
40.
我们对 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衬管内引流术后再发黄疸病人 ,应用内镜拔除内衬管或再植入内支架治疗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44岁。 1999年 5月因乏力、消瘦 1个月 ,全身黄染 10天入院。查体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腹平软 ,肝脾不大 ,胆囊大。辅助检查 :总胆红素 72 μmol/L ,直接胆红素40 μmol/L ,谷丙转氨酶 4884 3nmol·s-1/L。腹部B超检查示肝内外胆管均扩张 ,胆总管内径 1 5cm ,胆囊增大。CT检查见肝门区肝总管内占位性病变。多次逆行胰胆管造影(EPCP)检查见肝门部占位病变。内镜超声 (EUS)检查示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