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4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后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患者91例,均为具有冠脉CT检查适应证并接受检查者.平均年龄83.31±2.29岁。接受造影剂后患者饮水1000~1500ml,观察检查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结果在高龄、多种疾病并存的接受检查患者中,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仅为4.40%(4/91).造影剂肾病组在接受造影剂前血肌酐(100.63±39.59umol/L)、尿素氮(6.89±3.15mmol/L)明显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83.27±2.88umol/L:6.62±2.11mmol/L),肾小球滤过率[55.63±19.59ml/(min·1.73m。)]明显低于非造影剂肾病组[58.37±12.04ml/(min.1.73m2)].结论高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是造影剂肾病的高危人群,对接受造影剂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是水化方法.可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剂量。方法:32名门急诊糖尿病人,分别应用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20例)及诺和灵30R(12例)进行血糖控制,观察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I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胰岛素治疗1周后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无统计学差异,而诺和锐30组餐后2h血糖(PPG)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达到血糖控制标准时,诺和锐30组达标时间较诺和灵30R组短(P〈0.05);血糖控制达标后继续观察1个月,诺和锐30组胰岛素维持剂量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诺和锐30的效果可能较诺和灵30R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糖尿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方法30例门诊和急诊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使用常规剂量磺脲类药物,但血糖控制不良。应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后血糖达到控制良好3个月,之后停用胰岛素,继续以前的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3个月内平均血糖为(9.4±7.5)mmol/L,餐后2 h血糖(或随机血糖)为(14.2±7.2)mmol/L;应用胰岛素达标时的空腹血糖为(5.7±0.7)mmol/L,餐后2 h血糖为(7.2±1.4)mmol/L;应用胰岛素期间的空腹血糖为(6.0±0.8)mmol/L,餐后2 h血糖为(7.8±1.2)mmol/L;停用胰岛素时,空腹血糖为(6.1±0.6)mmol/L,餐后2 h血糖为(7.7±1.3)mmol/L。在改用原来口服降糖药后,1个月内平均空腹血糖为(6.5±0.5)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0.8)mmol/L,与应用胰岛素前相比,血糖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可能恢复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评估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近远期、正常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的变 化。方法 选取1995 年1 月—2008 年12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行Lasik 手术的113 例患者作 为远期组,另选取2016 年4 月—2016 年5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做视力检查的正常近视眼患者63 例作为对照 组,对照组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 后的患者作为近期组。测量各组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对比术后近远 期及未手术者前后表面和全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远期组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总高 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P <0.05),远期组角膜后表面彗差、三叶草及总高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 (P <0.05)。结论 Lasik 术后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像差较正常角膜高,并且术后远期角膜像差高于术后早期。 术后像差的增加与角膜瓣的制作、基质床的切削、激光参数及术后伤口愈合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分析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结直肠癌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对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从2010年的14.40/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7.58/10万,上升22.08%(男性上升28.75%,女性上升14.14%);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2010年的9.67/10万升至2015年的9.76/10万,上升0.93%(男性上升5.34%,女性下降4.64%);结直肠癌去死因期望寿命从2010年81.05岁增至2015年82.25岁,对期望寿命的损失从2010年0.24岁增至2015年0.30岁;结直肠癌造成的每10万人YLL从2010年154.75人年升至2015年173.06人年,上升11.83%(男性上升19.71%,女性上升2.19%)。 结论 北京市结直肠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对期望寿命的损失及造成的疾病负担逐年增加,提示结直肠癌是影响北京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疾病负担,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10年至2019年死因监测数据,描述户籍人口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YLL)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  相似文献   
147.
目的研究初治结核病患者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226例出现DILI的初治肺结核,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122)与对照组(n=104)。观察组予规范抗结核及预防性保肝药物治疗,对照组予规范抗结核治疗。两组发生DILI后均停用所有药物,并且予以相应治疗,直至DILI恢复正常1周后停药。检测治疗前、出现DILI时、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记录DILI分型、分级、发生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合并疾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DILI时总胆红素水平及治疗后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DILI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DILI分级仅1级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4)。观察组、对照组发生3级及以上DILI的概率分别为9. 02%(11/122)、18. 27%(19/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观察组DILI发生时间为8~75(17. 40±13. 43) d,对照组DILI发生时间为2~55(10. 28±11. 92)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8)。两组肝功能未完全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但3级及以上DILI患者肝功能未完全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5)。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发生3级及以上DILI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3级及以上DILI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2)。结论预防性给予保肝药物对初治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但对部分具有肝损伤高危因素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来说,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DILI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4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综合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效果和角膜内皮形态学的变化,并探讨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2就诊于西安市第四医院的48例48眼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的发病诱因、病史和临床表现,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综合治疗后3mo患者的治愈率、复发情况和角膜内皮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发病诱因较多,患者均有眼红、眼疼、畏光、流泪和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可有角膜上皮小水泡、后弹力层皱褶、灰白色或羊脂状KP、眼压升高、虹膜后粘连,反复发作者发生角膜大泡。治疗1mo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8%,且未见复发病例; 治疗2mo有效率和治愈率达100%,共1眼(2%)复发; 治疗3mo共2眼(4%)复发。治疗3mo后治疗组的细胞计数(t=2.952,P=0.004)和OCT角膜厚度(t=2.584,P=0.01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细胞多形性变异率(45.85%±6.29%)高于对照组(40.6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治疗前治疗组的视力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66,P<0.001); 治疗后治疗组的视力恢复到0.20(0.10~0.40)LogMAR,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89,P<0.001)。

结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复杂多样,应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是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和角膜厚度减少,为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9.
肾炎康复片是临床上治疗肾脏相关性疾病常用的中成药制剂,具有健脾补肾、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凉血止血等功效,主治脾肾亏虚、气阴不足、余毒未清等证。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发现肾炎康复片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可治疗多种肾脏相关性疾病;同时,针对肾炎康复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探讨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也称个性化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CF-CXL)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 选取15只10~15周龄SPF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所有动物右眼作为实验眼,均行CF-CXL,左眼作为对照眼。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动物,取中央区角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前节OCT观察兔眼角膜的透明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胶原交联反应发生的深度。采用透射电镜对中央区角膜基质胶原纤维进行评估,以角膜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来评估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结果 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眼术后1周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角膜均保持透明,无角膜上皮损伤、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以及角膜瘢痕发生。与术前相比,实验眼术后1周组兔眼中央角膜厚度变薄,术后1个月组和3个月组变化不大。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眼术后不同时间组均可见角膜基质中横行、纵行、斜行的胶原纤维板层分布,胶原纤维板层之间角膜基质细胞填充;角膜基质细胞内可见到散在分布的胶原原纤维;在胶原纤维的纵切面中,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