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结合应用长鞘(SR0)导管射频消融三尖瓣环下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例患者,根据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三尖瓣环附近起源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均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曾经或术中采取常规下腔静脉途径消融失败后,改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并辅用长鞘SR0进行标测与消融。消融成功后,结合靶点位置分析心电图及消融结果。结果 8例消融均获成功。根据消融导管的X线影像特征、电解剖证实其起源于三尖瓣环下6~9点。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PVC/VT的QRS波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图形,Ⅰ、aVL导联主波向上,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下,2例肢体导联见切迹,QRS波时限174.75±13.44 ms,消融靶点局部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早27.5±3.16 ms。8例成功消融靶点图只见V波,6例有峰电位。随访2~12个月,1例PVC复发。结论在长鞘辅助下,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能够安全、有效地消融治疗三尖瓣环下PVC/VT,是经股静脉途径消融失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体外刺激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二者协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并收集培养上清,超速离心上清获得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泌体蛋白CD9和烯醇化酶的表达。取3只健康BALB/c小鼠,制备股骨髓系细胞,刺激分化为MDSC后,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6孔板中每孔加入1×10~6个MDSC细胞,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加入20μl外泌体(5μg)、白细胞介素-4 (IL-4)(40 ng)和RPMI 1640培养基进行刺激。于刺激24、 48和72 h后,分别收集3组MDSC,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型MDSC (M-MDSC)的细胞比例变化及其M2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F4/80和CD206的表达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8.0.2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为圆形的膜状结构,直径集中在60~90 nm。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外...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柚皮苷调控心肌核因子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防治作用。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和一次性腹腔注射低剂量STZ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柚皮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NF-α、IL-6、IL-1β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NF-κB蛋白以及外周血TNF-α、IL-6、IL-1β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糖脂代谢紊乱,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而在高、中剂量柚皮苷治疗组则明显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柚皮苷呈剂量依赖性对糖尿病心肌病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有效地改善心肌糖脂代谢,下调了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继而抑制了NF-κB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pN0期胸段食管鳞癌(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失败原因,并据此讨论患者术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47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治疗的失败模式及其原因,探讨pN0期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辅助性放疗的可行性及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性复发57例(12.1%),其中多数出现在胸腔内(52例);远处转移42例(8.9%)。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3例。总失败率为20.9%。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显著高于胸中段和胸下段患者(χ2=7.469,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越晚的食管癌患者其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T分期早者(χ2=10.247、7.88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部位、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和术后残端情况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4.232、9.486、7.546,P<0.05);患者性别、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0.823、10.275、6.065,P<0.05);而T分期对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有显著性影响(χ2=15.994、12.8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术后残端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既往吸烟史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 pN0期TESCC患者单纯术后仍有较高的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对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T分期较晚、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较重和术后残端阳性患者建议术后辅助性放疗。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者远处转移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附睾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加强对附睾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和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附睾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的病例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右侧阴囊内肿物被完整切除,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似有纤维包膜,主要由稀疏小梭形细胞以及丰富胶原和散在分布的小血管组成.免疫组化:SMA(血管壁+),Caldesmon(血管壁+),Desmin(血管壁+),ER(梭形细胞+),AR(梭形细胞+),Ki-67(-),CD34(-).最终病理诊断为(右侧阴囊内肿物)良性肿瘤,符合血管纤维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块复发.结论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在附睾肿瘤类型中罕见,其主要好发于两性生殖区,镜下可见梭形细胞和厚壁血管分布于富含胶原纤维的间质中,属于良性的间叶性肿瘤.附睾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  相似文献   
56.
李腾  赵志坚  陈坤峰 《中国骨伤》2021,34(3):234-236
正患者,男,50岁,2 h前从高约5 m屋顶坠落,右侧肩部着地,起立后无法上举、外展右侧上肢,感右肩部、胸部及足部疼痛,就诊我院急诊科,行胸腰部CT检查(仅扫描到一部分锁骨,且患者非严格仰卧位,身体左侧倾斜)示右侧锁骨内侧端骨折,第3-5肋骨骨折(图1a)。仰卧位右肩部X线示右锁骨内侧端骨折(图1b)。由于患者足部受伤,未予行双侧肩关节站立位或负重位X线片。患者为体力劳动者,强烈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后第3天,完善血常规、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SPECT/CT探测颅内肿瘤125I粒子植入放射浓聚计数值与剂量关系,探讨颅内肿瘤粒子植入后剂量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在CT引导下应用模板辅助穿刺颅内肿瘤模型。所有植入针按照术前计划在肿瘤内呈锥形分布,CT扫描植入针位置无误后按照术前计划植入2.035×107 Bq粒子25颗。然后将术后头颅模型进行SPECT/CT扫描及图像融合。CT图像传入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行验证计划。在肿瘤最大层面分别沿着和垂直中间植入针方向测量40 Gy、60 Gy、80 Gy、100 Gy、140 Gy等剂量线包绕区域的长径。在SPECT/CT融合图像上找出对应剂量(D)位置的放射性浓聚计数值(x),应用SPSS18.0软件比较沿着针道方向和垂直针道方向两组计算值有无差异,并计算计数值与剂量的关系,得出关系公式。结果沿着针道方向与TPS中40 Gy、60 Gy、80 Gy、100 Gy、140 Gy等剂量线对应的放射性浓聚计数值分别为38.6±5.7、65.2±5.4、87±4.5、110±5.2、132.8±7.3;垂直针道方向与相应剂量对应的计数值分别81.7±22.8、178.2±49.8、247.7±65.8、289.7±67.2、358.7±7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道方向上计数值(x)与剂量(D)关系为指数关系,方程为:D=25.787×1.013X。结论SPECT/CT显像可使颅内肿瘤125I粒子植入周围剂量可视化,放射性计数值与粒子剂量存在指数关系,为研发粒子植入颅内肿瘤术后剂量验证新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得到epsin2蛋白质并进行纯化后,探索其能否在体外发生液-液相分离.方法 构建pmCherryCl-epsin2载体,在HeLa细胞内过表达后观察其胞内状态.构建pFastBac HT-B-mCherry-epsin2蛋白质纯化载体,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His-mCherry-epsin2融合蛋白质.进一步探索epsin2蛋白质能否在体外发生液-液相分离以及不同蛋白质浓度、盐浓度等对其的影响.结果 PONDR数据库分析发现,epsin2C端有明显的低复杂无序区域.HeLa细胞内过表达pmCherryC 1-epsin2后发现epsin2蛋白质在细胞质呈点状聚集.pFastBac HT-B-mCherry-epsin2蛋白质纯化载体构建成功后,通过转染Sf9细胞获得His-mCherry-epsin2融合蛋白质.经过镍柱和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fast protein 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纯化获得高纯度的His-mCherry-epsin2蛋白质,通过宽场荧光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发现mCherry-epsin2蛋白质发生了浓度依赖的液-液相分离,且可受高盐及1,6-HD抑制.结论 成功纯化出His-mCherry-epsin2融合蛋白质并发现其在体外可以发生液-液相分离,为后续探索epsin2如何通过相分离参与网格蛋白介导内吞(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调节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患者男,36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鳞屑12年,加重10余天,于2003年9月30日来本院诊治。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红斑、丘疹、鳞屑伴瘙痒,随后扩展至全身,给予口服中药(具体不详)、雷公藤多苷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后好转,但反复发作。5年前自服甲氨蝶呤2.5mg,每日1次,服用1个月余。  相似文献   
60.
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指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比较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差异。方法 测定38例窒息新生儿尿常规、尿β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氨(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的变化。结果 窒息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各项指标的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同一组内尿β2-MG异常发生率高于血Cr、BUN、Ua的异常发生率(P<0.05);重度窒息组尿常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结论 尿常规检查和尿β2-MG检测是判断窒息后新生儿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