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结合本文报告的1例临时心脏起搏抢救成功的Ⅲ度AVB并阿—斯氏综合征病例,就其临时起搏术的指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过去研究认为,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病死亡、特别是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近来研究证实,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g,HRV)可作为评估自主神经活性的定量指标。为了观察健康人自主神经活性的昼夜变化规律.我们对58例健康体检进行了24小时HRV分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我国自行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北京朝阳区2465名社区居民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收缩压[(122.84±16.42)mm-Hg∶(126.83±16.36)mmHg],舒张压[(80.67±9.51)mmHg∶(84.54±9.89)mmHg]和总胆固醇[(4.86±1.06)mmol/L∶(5.01±0.97)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2)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者(高危者)所占的比例,男性为3.28%,显著高于女性的1.59%(P〈0.05);这一结果与我国"十五"攻关课题组对9903名国人调查,随访15.1年缺血性心血管病绝对危险数据是一致的。结论: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人群的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简单筛选。  相似文献   
54.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根据尿酸水平将23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低尿酸组、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分析各组糖代谢状况,同时分析不同糖代谢状况患者的尿酸水平。结果新诊断糖尿病、总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比例在低尿酸组(28.57%、65.71%及80.00%)和高尿酸组(35.14%、64.86%及86.49%)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17.58%、45.45%及67.27%)(P均<0.05)。结论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水平均与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55.
本文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  选择了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6例,按Braunwald分级标准分为3级;入院后0~4小时及12~24小时静脉采血各1次,检测血清cTnT浓度;随访时间定为入院后6个月内。血清cTnT的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一步夹心法。血清cTnT的正常值:≤0.2μg/L。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2检…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 2 4h心电稳定性的影响 ,对发病≤ 6h并接受P PTCA治疗的 2 2例AMI患者 (P PTCA组 )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持续观察其 2 4hQT间期值 (QT)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心电指标变化 ,并与 15例梗死相关动脉 (IRA)未通患者 (对照组 )作对比。结果 :①P PTCA组的QT 2 4h内逐渐延长 ,其最小值 (术前 1h ,34 6± 16ms)与最大值 (术后第 2 3小时 ,391± 16ms)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类同。②P PTCA术前的心率校正QT(QTc)为 388± 15ms ,于术后开始迅速显著延长 ,至第 2小时达高值 (42 8± 17ms)后轻度缩短 ,然后又有逐渐延长趋势 ;对照组的QTc变化趋势与QT基本相同。③室性异位激动于P PTCA第 1小时 (5 31± 480次 )较术前 (185± 12 0次 )即迅速增加 ,主要见于术后的 3h内 ;对照组的室性异位激动在 2 4h内散在出现。提示AMI患者于P PTCA早期心电不稳定性增加 ,此为IRA开通和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强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7.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Holter)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7例拟诊为冠心病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同期内(间隔≤1周)分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12导Holter及二维多谱勒心脏超声心动图(2DE)检查,以CAG作为对照,以心超结果作为参考对12导HolterST段进行分析.结果:(1)三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90.6%,64.7%,47.3% .(2) 12导Holte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60%.对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检出率分别为68.96%,76.92%.单支组与多支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38%,100%;对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检出率分别为31.03%,100% ,单支组与多支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导Holter检测结果还表明冠脉狭窄程度越重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心律失常检出率越高,且心律失常频度及复杂性越明显. 结论:12导Holter对冠心病的诊断具较高的敏感性,且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低频次与常规频次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冠心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低频次与常规频次组,低频次组以每周0~2次的频率进入心脏康复中心内进行运动康复,常规频次组以每周(3~5)次频率进入心脏康复中心内进行运动康复,运动前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制定中西医结合运动处方,运动康复治疗(30±5)次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观察两组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运动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后,常规频次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时(AT)时氧脉搏(VO2/HR)、最高VO2/HR、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分钟通气量、AT时运动负荷量及最高运动负荷量均较运动康复前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次组运动康复后VO2peak、AT时VO2/HR、最高VO2/HR、AT时运动负荷量较运动康复前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分钟通气量及最高运动负荷量较运动康复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康复后常规频次组AT时VO2/HR、最高VO2/HR、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分钟通气量、最高运动负荷量较低频次组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O2peak、AT时运动负荷量在常规频次组高于低频次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的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可对冠心病病人的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产生良好的改善作用,常规频次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的心肺功能改善优于低频次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根据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T2DM组44例和T2DMD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FBG、HbA1c、TC、TG、LDL-C、HDL-C、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患病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D组FBG、HbA1c、LDL-C均高于T2DM组,且糖尿病病程长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平均水平为(20.94±1.68)ng/ml,高于T2DMD组的(16.44±2.0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D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患病率为95.00%,高于T2DM组的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FBG、HbA1c、LDL-C、病程均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BMI、TC及TG均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FBG、HbA1c及病程是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加普遍,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我国医院的心脏康复发展迅速,但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几乎没有开展,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治疗率较低。本文重点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如何在社区/家庭进行安全而有效的心脏康复,以维持患者的运动治疗习惯,建立以运动为核心的生活方式,促进其坚持二级预防用药,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恢复社会生活和工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适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社区/家庭实施心脏康复的模式,包括建立结构化运动处方及其易化方法,保持社区/家庭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形式多样化和趣味性,进而增加患者在社区/家庭运动训练的主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的心脏康复参与率,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