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2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医药卫生   358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建立沙美特罗的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YWG-C18柱,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该方法测定平均杂质含量为0.2988%,总杂质不超过10%,符合原料对杂质的要求限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 ( PRL)、生长激素 ( GH)的基础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治疗前后 PRL、GH水平的变化 ,以及利培酮对 PRL、GH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2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2、 4、 6周末的 PRL、 GH水平进行测定 ,并与 3 2名正常人为对照 ,同时将药物分为利培酮组 11例和氯丙嗪组 10例。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 PRL、 GH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 ( P>0 .0 5 ) ,但女性患者 PRL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 PRL 显著升高 ( P<0 .0 1) ,GH下降 ,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女性患者治疗后 PRL 升高明显 ,为男性的 4 .0 6倍。利培酮治疗 6周末 PRL 为 119.61± 64 .4 2 ng/ml,较治疗前增高显著 ( P<0 .0 1) ,与氯丙嗪组比较无差异 ( P>0 .0 5 )。结论 :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 PRL 升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利培酮有明显的致 PRL升高作用 ,有较强的拮抗中枢多巴胺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小气道病变患者小气道黏膜层免疫病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小气道病变患者小气道黏膜层的免疫病理学特点。86例因肺局限性病变需行肺叶切除患者,分为小气道病变组34例、COPD组22例及肺功能正常组30例。收集术后肺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气道黏膜层内CD3^ 、CD8^ 、CD68^ 、CD45RA^ 、CD45RO^ 、CD20^ 细胞,并与FEV1.0、V50、V25做相关性分析。小气道病变组、COPD组CD3^ 、CD8^ 、CD68^ 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小气道病变组与COPD组相比无差异;小气道病变组CD8^ 细胞数与V50呈显著负相关;正常组内吸烟者CD45R0^ 细胞数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在小气道病变组或COPD组内,吸烟与非吸烟者之间CD3^ 、CD8^ 、CD45RO^ 细胞数均无差异;小气道病变组内非吸烟者CD68^ 细胞数高于吸烟者及正常非吸烟者。T淋巴细胞尤其CD8^ 细胞及CD68^ 细胞在小气道病变及COPD炎性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吸烟可导致CD45RO^ 细胞在小气道黏膜集聚,CD68^ 在非吸烟因素致小气道病变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94.
右心室-肺动脉耦连(RV-PA coupling)是指右心室(RV)收缩功能与后负荷之间的适应关系。随疾病进展,后负荷增加,RV适应性重构以维持右心收缩力,但当RV不能适应后负荷的持续增加时,导致RV-PA coupling解耦。超声心动图是评价RV-PA coupling的主要非侵入性方法。本文就RV-PA coupling的超声评价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从姬松茸中分离纯化多糖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姬松茸粗多糖配成均匀的5%糖溶液反复冻融离心,Sevage法除蛋白,H2O2脱色,DEAE-纤维素和Sepharose CL-4B凝胶柱色谱,酚-硫酸法检测糖峰的存在。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多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姬松茸粗多糖分离得到AB-Ⅰ、AB—Ⅱ-b和AB-Ⅲ-b3个组分,分别为淡黄色、黄色、褐色粉末,经鉴定后均为单一分子量组分,总糖含量分别为91.8%,90.4%,89.2%,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1%,8.8%,9.3%。结论:有效分离纯化出姬松茸多糖单一组分,这为姬松茸多糖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33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合率为90.9%;32例诊刮术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7例,诊断符合率为5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5.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70.8%、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在学习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和卫生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核查的流程及效果.方法 在手术设备、环境、人员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对人员进行培训,细化各环节核查流程和内容,通过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护士三方合作落实核查措施,并分析具体实施效果.结果 对患者安全目标分10项进行评价,5项目标落实率为100%,其他项目落实率为97.0%~99.5%.结论 手术团队在学习上述目标和制度的基础上,细化并合作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和内容,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精神分裂症、脑出血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脑抗体在精神分裂症、脑出血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补体结合试验方法检测40 例精神分裂症和3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含量。用间接荧光免疫试验方法对抗脑抗体中免疫球蛋白抗体类型进行分型。结果在补体结合试验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抗脑抗体滴度最高;脑出血患者组次之;而正常对照组的抗体滴度最低。若以抗体滴度1:32倍为异常,其异常率分别为:精神分裂患者其异常率为87%,脑出血患者异常率为6.6%,而正常对照组为阴性。精神分裂症和脑出血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方法检测精神分裂症、脑出血患者血清中抗脑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类型,其结果为IgG阳性,而IgA、IgM均为阴性。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抗脑抗体的存在,其免疫球蛋白抗体类型为IgG。  相似文献   
999.
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采用透析机对 18例难治性肝性胸水患者的胸水进行超滤浓缩 ,置 -18℃环境中冷冻 2~ 3d ,3 7℃温育溶解后静脉回输。结果 :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后 ,胸水量减少至微量或消失 ,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消失 ,症状被控制时间持续一周以上 ,有 4例持续 5个月以上未复发 ,有 1例保持 2 8个月无症状。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分别为 (4 6 6± 8 7)g/L和 (5 4 8± 6 5 )g/L ,白 /球比值为 0 99± 0 17和 1 2 3± 0 14 ;动脉血氧分压为 (7 0 6± 1 3 8)kPa和 (8 75± 1 2 3 )kPa ;血清钠为 (12 3± 13 )mmol/L和 (13 2± 15 )mmol/L ,氯 (98± 8)mmol/L和 (10 3± 9)mmol/L ,以上各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 <0 0 0 1) ,副作用少。结论 :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能有效地使难治性肝性胸水消退 ,疗效持久 ,能提高血清蛋白水平 ,升高氧分压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济南地区耐第三代头泡菌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并对18种抗菌药物作药敏试验,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头泡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npC酶。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以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对AmpC阳性进行质粒接合试验。结果:在受检的2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53株(21.2%)产AmpC酶,98株(39.2%)产ESBLs,6株(2.4%)同时高产AmpC ESBLs酶。53株AmpC酶阳性菌中,6株临床分离菌的耐药质粒接合转移成功。产酶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在7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其他喹诺酮类低。结论:济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细菌产生AnpC酶和ES-BLs引起的,以ESBLs为主。AmpC酶既可以染色体介导也可以质粒介导,以染色体介导为主。治疗产2种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为首选,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阿米卡星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