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4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257篇
医药卫生   734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einoma of the breast,P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4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生存超过5年的7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回顾性研究的结果提示,PSCCB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类型的乳腺癌比较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诊断,由于其发病率低,规范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疏可眠胶囊治疗失眠症 (肝气郁结证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选择失眠症 (肝气郁结证 )患者 4 40例 ,其中试验组 330例 ,给予疏可眠胶囊每次 4粒 ,每日 2次 ,晚饭后及临睡前各服 1次 ;对照组完成 110例 ,给予舒眠胶囊每次 3粒 ,每日 2次 ,晚饭后及临睡均各服 1次。治疗 2周后 ,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各种指标。结果 :用药 2周后对照组愈显率 4 0 .0 0 % (n =110 ) ,试验组愈显率5 8.0 5 % (n =32 9)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扣除中心效应结果相同。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可眠胶囊治疗失眠症 (肝气郁结证 )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雌二醇对溴氰菊酯染毒大鼠皮层突触体神经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溴氰菊酯染毒动物皮层突触体膜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和ATPase活力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不同水平17β-雌二醇(10-5、10-8、10-111mol/L)对2×10-5mol/L溴氰菊酯染毒的去卵巢大鼠皮层突触体氨基酸释放的影响;用化学比色法检测17β-雌二醇(10-5、10-8、10-11mol/L)对2×10-4mol/L溴氰菊酯染毒的去卵巢大鼠皮层突触体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Ca2+-Mg2+-ATPage活力的影响,并观察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对雌二醇作用的影响.结果2×10-5mol/L氰菊酯处理可增加高钾去极化状态下大鼠皮层突触体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的释放;10-8、10-11mol/L的17β-雌二醇可抑制溴氰菊酯所致高钾去极化状态下突触体Asp和Glu的释放,对Asp释放抑制率为28.42%、24.36%,对Glu释放抑制率为21.52%、14.57%;Tamoxifen对17β-雌二醇的抑制作用未见拮抗.2×10-4mol/L溴氰菊酯可抑制突触体4种ATPage活力;10-5mol/L雌二醇可拮抗溴氰菊酯对4种ATPase活力的抑制;l0-8、10-11mol/L雌二醇可增加Ca2+-ATPase活力;Tamoxifen对雌二醇的拮抗作用仍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17β-雌二醇对溴氰菊酯染毒所致皮层突触体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增加和ATPase活力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雌二醇非基因学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异氟烷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烷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给与任何处理,异氟烷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0.75%异氟烷 急性暴露6 h,而乌司他丁组在采用0.75%异氟烷急性暴露前,先给与50000 U/kg乌司他丁预处理。以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 亡,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3活性,H2DCF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5),而乌司他丁组显著下降(P<0.05);异氟烷组神经元 线粒体△ψm显著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显著提高(P<0.05);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ROS、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3活性均 显著增加(P<0.05),而乌司他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异氟烷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 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估血清白蛋白水平在预测食管癌再程放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学确诊的需要接受再程放疗的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行血清白蛋白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计算,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分期有关(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62例患者血清白蛋白高值组(≥35 g/L)的1、3、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低值组(<35 g/L)(P =0.001),高值组的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后生存率均高于低值组(P =0.026),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复发时间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15和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再程放疗前行血清白蛋白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摘要】目的观察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5岁。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三维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节段后凸角,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平均50(42~64)个月,至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7.8%。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伤椎上下椎间高度分别为94.3mm、108.0mm、106.9mm、106.2mm;平均后凸角分别为18.2°、5.7°、6.0°、6.3°。患者术后1周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至末次随访时支撑体下沉平均为1.7mm。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6例、C级16例、D级19例、E级2例;至末次随访: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6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植骨材料。使用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7.
放疗靶区的界定是影响食管癌精确放射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食管癌临床靶区(CTV)的勾画范围仍存在较多争议,尚无统一标准.研究提示病理特征、影像学手段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等因素对食管癌CTV勾画可能有指导作用.新的勾画方式如个体化勾画CTV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 SAP)腹腔内压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SAP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大柴胡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鼻饲大柴胡汤。观察急性期内2组患者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的变化并统计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和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的发生率。结果入院后2组患者IAP均有升高,但第3~7天大柴胡汤治疗组IAP 水平[(13.31±4.42)mmHg(1 mmHg=0.133 kPa)、(13.02±5.23)mmHg、(12.35±3.34)mmHg、(11.26±4.46)mmHg、(9.89±3.44)mmHg]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6.89±5.71)mmHg、(17.52±3.37)mmHg、(16.21±2.15)mmHg、(14.57±5.56)mmHg、(12.11±1.28)mmHg](P<0.05)。急性期内大柴胡汤治疗组IAH及ACS发生率分别为40.0%(14/35)、8.6%(3/35),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80.0%(28/35)、28.6%(10/3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1.667、4.629,P值均<0.05)。结论大柴胡汤可有效降低SAP患者IAP、IAH及ACS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TRADD)-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FADD)途径介导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CD模型,造模成功后隔药灸组采用隔药饼灸"天枢""气海"穴,每日1次,每次每穴隔药灸2壮,共灸10d。西药组采用美沙拉嗪灌胃,每日2次,每次2mL,共灌胃10d。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纯化和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将100ng/mL TNF-α分别与各组肠上皮细胞孵育培养24h,应用荧光黄透过率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TRADD、受体作用蛋白1(RIP1)、FADD、锌指蛋白A20(A20)表达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升高(P0.001),结肠上皮细胞TNFR1、TRADD、RIP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A20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西药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降低(P0.001),结肠上皮细胞TRADD、RIP1、FADD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A20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隔药灸可能是通过调控TNF-α介导CD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达到保护或修复CD肠上皮屏障损伤之效应。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的大花红景天进行有效分类与鉴别的方法。方法:利用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7个不同产地40批次的大花红景天~1H-NMR指纹图谱,将~1H-NMR指纹图谱处理转化为数据矩阵,结合相似度评价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层序聚类分析(HCA)、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对7个不同产地的大花红景天进行准确分类、鉴别,其中有监督的PLS-DA和OPLS-DA的分析结果优于无监督的PCA分析,OPLS-DA的分类与鉴别效果最优,并且OPLS-DA在对两组数据的分类、鉴别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结论:~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分类、鉴别不同产地大花红景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