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胺碘酮(Amiodarone)致心房分离,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用该药口服转律1例持续性房颤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律与房颤并存的心房分离,而后房颤消失,恢复窦性心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9岁。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10余年,以间歇性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头晕10天于1985年11月6日入院。体检:血压26.7/13.3kPa(200/100mmHg),心率60次/分,节律不整。心电图示房颤、心肌缺血,可疑左心室肥大。1986年1月3日选用胺碘酮0.2g,每日2次转律治疗。服药前心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6岁。3年前起劳累后感心悸、头晕乏力。近3个月心悸、乏力加重且伴下肢水肿。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检查血、尿常规及血清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检查示各导联无P波,RR规则,室率30~40次/min,QRS波群呈右束支并左前分支传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女性,44岁.因阵发生心悸3年,每次发作持续约1h,近期发作频繁就诊.查体:Bp16.0/10.0kPa(120/75mmHg),心界不大,心率86bpm,律齐,心尖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心悸原因待查. 食管心房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各参数正常。附图示程序心房电刺激,S_1S_1600ms,S_1S_2从580ms  相似文献   
14.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的患者,尤其是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洋地黄常作为首选药物;但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因此我们在应用地高辛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小剂量氨酰心安治疗CHF伴快速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0岁。因突发头昏、大汗淋漓半小时于1989年6月4日入院。患者当日晨骑车时突感头昏不适、大汗淋漓、体力不支而就诊。检查:意识清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潮湿,血压测不到,脉搏扪不清,心音低钝,心率44次/min。立即静注50%  相似文献   
16.
房室传导空隙和房室结双径路是两个不同的电生理现象。两者既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存,有时两者间还可有联系。我院收治25例经食管心房程序刺激(食管心房调搏方法同国内各医院习用者相同。程序刺激仪用泰州产DF-1A型),显示有房室传导空隙现象者,应用阿托  相似文献   
17.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0岁。患者于1989年8月14日9h10min 在工作中被220伏照明电击中,当即犬叫一声摔倒,同班工人发现其面色青紫,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于9h30min 到我院急诊室,检查发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皮肤青紫,双侧瞳孔等大为4mm,心音听不到,神经反射丧失。左前臂有一个0.5cm×0.5cm 的皮肤灼伤。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输液。9h32min(?)心电图示室颤(?)即给心内注射利多卡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77岁。因患高血压病30余年,近一周感心悸、胸闷、头晕于1990年7月23日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图A示Ⅱ、V_2导联基本心律窦性,心率平均约58次/min(窦率约75次/min),P波时间0.13s,呈双峰型,PP呈长短间歇出现,短PP略不齐,长PP基本是短PP的2倍,部分长PP的P(Ⅱ导联的P_(6、6)V_2导联的P_2)与延迟的房室交界性QRS重叠,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另见提早的P′-ORS-T波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