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5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1.
目的 查清淮南地区是否存在毛毕吸虫,明确其流行的生态特征.调查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家鸭和野鸭粪便中的虫卵,用水洗沉淀法收集阳性鸭粪便中的虫卵;用直接压片法检查耳萝卜螺体内的尾蚴;用螺体内逸出的尾蚴感染雏鸭,23天后查虫卵;解剖阳性家鸭、野鸭、人工感染的雏鸭收集成虫,鉴定虫种.结果 家鸭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5.20%;野鸭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56.25%;耳萝卜螺体内毛毕吸虫尾蚴阳性率为1.03%;人工感染的雏鸭23天后可查到毛毕吸虫卵;解剖家鸭、野鸭、人工感染雏鸭可查到成虫,经鉴定为毛毕属吸虫成虫;人群中有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感染率为71.74%.结论 淮南地区存在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其生活史可在耳萝卜螺、家鸭或野鸭体内完成,人群接触疫水可引起尾蚴性皮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和胰岛炎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口服双歧杆菌后胰岛Fas和FasL表达的情况。方法将4周龄雌性NOD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给予双歧杆菌0.25mg/g体重/天(制备成活菌悬液0.5ml),对照组(20只)给予等容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4周龄开始给药至30周龄,于15周龄时各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取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胰岛炎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后NOD小鼠胰岛组织Fas和FasL的改变情况。其余小鼠30周龄时观察发病率,同时观察胰岛炎、Fas和FasL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明显减轻NOD小鼠胰岛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P<0.05),双歧杆菌组胰岛Fa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P<0.01);FasL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可以减少NOD小鼠胰岛炎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与Fas/FasL系统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赵丹  赵勇  裴莉  李朝品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2):910-911
安徽省气候温暖湿润,尤其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粉螨的大量孳生。为此,我们选择在降雨充沛的7月进行黄山、池洲两市的中草药材中粉螨孳生的调查分析,为中药材的管理及存放提供更加优良、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中药材薏苡仁是否存在柏氏禽刺螨污染,以及该螨在薏苡仁中的耐受力。  方法  取800 g储藏中药材薏苡仁过40目分样筛,筛取80 g薏苡仁碎屑。从薏苡仁碎屑中直接分离螨,制作玻片标本,参照文献对分离的螨类进行螨种鉴定。  结果  从80 g储藏中药材薏苡仁碎屑中共分离出螨449只,经鉴定,该螨为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  结论  首次在储藏中药材薏苡仁中发现柏氏禽刺螨,并且污染严重,应予以重视,谨防柏氏禽刺螨作为传播媒介传播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人群蠕形螨寄生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为了探讨蠕形螨的有关生态问题。方法:对正常体温和高于正常体温的不同人群作了人体蠕形螨检出率的比较。结果:毛囊蠕形螨多数寄生在毛囊内,颚体朝向毛囊底,少数朝向毛囊侧壁及毛囊口;皮脂蠕形螨皮表分布与毛囊蠕形螨大致相同,只是寄生毛囊内的皮脂蠕形螨的颚体仅见出或入皮脂腺方向。蠕形螨检出率夜间(74%)比白天(52%)高,体温增高(体温≥38℃)者(91.1%)比正常体温(66.7%)高,浴后(60.9%)比浴前(29.9%)高,环境温度0±1℃、10±1℃、20±1℃、30±1℃的检出率依次为28%、52%、62%和76%。各组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宿主体温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蠕形螨检出率有直接影响。夜间检出率增高似与温度或/和蠕形螨夜间爬到毛囊口或皮脂腺口交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江西巴蜗牛(Bradybaena kiangsinensis)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巴蜗牛科,雌雄同体.江西巴蜗牛是一些人和动物寄生虫病的宿主和中间宿主,如住血吸虫症、双腔吸虫病和猫圆线虫病等.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动物,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以蜗牛治病的记载,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张超等报道江西巴蜗牛提取物具有体外抗HBV的作用.因此了解江西巴蜗牛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内关于江西巴蜗牛生态的文献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粉螨是仓贮环境中的致病体,并传播霉菌,对此已进行了试验法与α、β统计误差方面分析。那么,逻辑质方法自身的逻辑性以及粉螨传播霉菌的逻辑质判断如何,本文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VB3的蛋白酶2A对真核细胞帽样蛋白翻译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翻译机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2A,将此表达载体分别与pEGFP—N1、pGL3(F-luc)以及pIRES-GFP载体共转染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检测荧光素酶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VB3病毒和pcDNA3.1-2A对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GI(eIF4GI)及多聚A尾结合蛋白(PABP)的影响。结果pcDNA3.1之A可以减少帽样依赖的GFP和荧光素酶蛋白的表达,但可以促进IRES依赖的GFP表达。CVB32A基因质粒转染和CVB3感染后,均可发现细胞内elF4G的切割现象;同时CVB3对PABP也有降解作用,而CVB32A基因转染对PABP无明显作用。结论CVB3的蛋白酶2A抑制真核细胞帽样途径蛋白翻译,促进IRES途径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蒲公英治疗蠕形螨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粉碎的蒲公英浸泡于80%乙醇中12 h,然后85 ℃回流提取蒲公英提取液,同法制备百部提取液。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分离并鉴定蠕形螨备用。设蒲公英实验组,百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蠕形螨15只,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测定蒲公英提取物pH值。设蒲公英试验组和75%乙醇对照组,应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结果 蒲公英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为(1.50±0.65) min,显著短于百部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3.53±1.04) min(P<0.01),生理盐水组螨死亡时间大于120 min。蒲公英提取物的pH值为5.00±0.28,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破损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3,无明显毒性。 结论 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毛毕属吸虫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 取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感染的耳萝卜螺压片、镜检,分离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尾蚴接种雏鸭;收集淮河沿岸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查找虫卵、孵化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耳萝卜螺;解剖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对沿岸部分村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结果 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的感染率为0.39%(71/18000);家鸭粪便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3.50%(201/600),雏鸭接种23d后,从粪中可查见虫卵,且所获虫卵可孵化出毛蚴;解剖部分虫卵阳性家鸭和经尾蚴感染的雏鸭可分离出成虫。从虫卵、毛蚴、尾蚴及成虫形态观察,均属毛毕属吸虫。沿岸村民接触有鸭活动的水体后,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的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结论 淮河水系存在毛毕属吸虫,并有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