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胸膜侵犯(VPI)程度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VPI程度分为PL0组(n=40)、PL1组(n=38)、PL2组(n=22) 3级。比较不同程度的VP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肺癌手术治疗患者TNM分期、T分期及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VPI程度显著相关(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VPI程度与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相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VPI程度是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OS)、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为31. 8个月(95%CI:29. 7~33. 9)、23. 3个月(95%CI:21. 3~25. 4),随着VPI程度的增加,患者OS、DFS均显著缩短(χ~2=52. 61,64. 46,P <0. 05)。结论 VPI程度与肺癌肿瘤TNM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导致肺癌手术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基础化疗方案GP)与治疗组(埃克替尼),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CD4+(44. 27±2. 05)、CD4+/CD8+(1. 47±0. 28)、自然杀伤细胞(NK)(22. 85±2. 51)水平高于常规组(P 0. 05),CD8+低于常规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降低,其中治疗组患者CEA水平[(4. 26±2. 68) ng/ml]、Cyfra21-1水平[(12. 57±3. 54) ng/ml]低于常规组(P 0. 05)。治疗前常规组及治疗组患者CA125、pro-G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降低;其中治疗组患者CA125[(32. 51±1. 56) U/ml]、pro-GRP[(106. 53±20. 53) pg/ml]水平低于常规组(P 0. 05)。结论 埃克替尼靶向治疗能明显抑制NSCLC肿瘤细胞增殖,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03.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儿童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4例年龄在4~12岁共同性外斜视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4~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74例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88.10%;25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者的50.00%,30例恢复立体视功能,占术前无立体视功能者的53.57%。结论手术在纠正儿童共同性外斜视眼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恢复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4.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2-3倍。在调整了年龄和体重指数后,绝经后女性的患病危险性仍高于绝经前女性^[1]。绝经后女性未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组比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组的患病危险性增加。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50岁以上女性OSAHS患病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接近未用激素替代疗法者的一半^[2]。提示雌激素水平低下者患OSAHS的危险性增高。为此,我们对近年来有关雌激素对OSAHS发病机制中不同环节的影响及可能的保护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5.
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各级医院医师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治现状。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表,对上海市13个区50家医院内科系统的医师进行CAP诊治行为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作对比分析。结果 有效问卷共562份。①熟悉CAP指南者共276人(49.11%),呼吸专业组为72.45%,非呼吸专业组为36.86%(P=0.000)。②83.62%符合指南诊断规范,仅以临床诊断者为57.30%;临床加病原学诊断者为26.33%,一级医院仅为14.29%。③病原学检查,呼吸专业组高于非呼吸专业组(52.85%比34.69%,P=0.000)。④对患者及可能病原体的评估,呼吸专业组高于非呼吸专业组(84.74%比60.44%,P=0.000),一级医院较低(46.15%)。⑤首选抗生素基本符合指南建议的用药原则。⑥不同级别医师初始治疗有效性差异有显著性(P=0.002)。结论 对指南认识应用尚未普及,CAP的诊治水平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腺病毒E1A基因对吸烟所致肺泡上皮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腺病毒E1A基因转染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经G418筛选、Western blot鉴定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单克隆,不同浓度的香烟提取物(CSE)活化,测定细胞IL-8 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8浓度。结果 与未转染和对照质粒转染A549细胞相比较,经CSE活化后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IL-8 mRNA表达和蛋白释放显著增加。结论 腺病毒E1A基因显著增加吸烟所致的肺泡上皮细胞IL-8表达,提示腺病毒潜伏感染可能通过放大吸烟所致的气道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检测汉族人造血细胞特异性锌指样转录因子Aiolos基因第8外显子488C/T(exon 8+488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探讨其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的DNA测序技术,检测哮喘患者(n=96)和健康人(n=86)的SNP,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哮喘人群exon 8+488位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63.5%、30.2%、6.3%;健康人群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0%、38.4%、4.7%,哮喘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哮喘人群exon 8+488位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8.6%、21.4%,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分别为76.2%、23.8%,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iolos基因exon 8+488C/T位点在汉族人中存在CC、CT和TT多态性;exon 8+488C/T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对自杀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探讨如下。 1自杀的心理分析 1.1自杀的心理过程 1.1.1自杀动机的形成 个人在危机和压力面前,不是积极应对现实而是选择逃避,便以自杀作为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手段。当患者感到无力改变痛苦的现实,在无法与社会对抗而又不能改变他人的情况下就转向内部,从而感到悔恨、无能,遂产生自罪自责心理,于是产生了自杀动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月份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本院门诊处方共7 317张,进行处方点评,统计基本用药指标,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院门诊处方书写及用药基本合理,合理处方6 131张,不合理处方1 186张,处方合格率为80.66%。结论:应加强对处方规范性的重视,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处方点评制度,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加强医生与药师的沟通,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0.
<正>膈肌是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穹窿状扁薄的阔肌,由中央部的肌腱和周围的肌纤维构成。膈肌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呼吸过程中80%动力来源于膈肌[1]。膈肌功能障碍是指气管内压的改变小于11cmH2O(1 cmH2O=0.098 kPa)[2],包括膈肌无力和膈肌瘫痪。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均可引起膈肌功能障碍[3]。我国重症病房救治的患者中有72%的患者需进行机械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