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掌握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废弃堤垸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和疫情变化动态。方法 选择研究试点,纵向观察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趋势以及各项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在废垸内活动的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上升;集成垸内钉螺扩散速度较快,青山湖垸钉螺分布面积则有所减少;在废垸内放牧的家畜数量增加,血吸虫感染率高;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废垸流动人群大部分来自当地,少部分来自外地;活动方式主要是捕鱼,其次是放牧、养殖。平退堤垸移民90%迁往流行区,少数迁往非流行区。结论 废垸正在演化成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平退废垸的钉螺扩散与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一些生产开发措施可减缓钉螺扩散;应重视对迁往非流行区移民的查病和化疗,保护移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2.
洞庭湖区41个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堤垸钉螺扩散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查明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双退)堤垸钉螺扩散情况并了解其规律。方法 对4 1个双退废弃堤垸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设线设框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4 1个平退垸中,发现9个垸内有钉螺分布,钉螺分布面积10 79.74 hm2 ,较平退前2 10 .34hm2 增加了86 9.4 hm2 ,为平退前的5 .13倍;受长江水系影响的平退废垸钉螺扩散速度快,省内入湖水系平退废垸尚未发现钉螺扩散。结论 洞庭湖区部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堤垸钉螺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扩散。  相似文献   
63.
该研究为 WHO/UNDP/World Bank/TDR 和澳大利亚医学研究委员会(NHMRC)联合资助项目。旨在进一步了解日本血吸虫病洞庭湖疫区人群疫水暴露、感染和再感染规律,探索是否存在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年龄依赖获得性免疫及其与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自回归法、ARIMA法和灰色预测法在退田还湖地区试点血吸虫病发病拟合效果的优劣,为当地血防部门提供较为适合的拟合方法. 方法: 应用五种方法对集成垸试点和濠口试点血吸虫病患病率建模预测并比较拟合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误差平方和. 结果: 集成垸试点灰色预测法拟合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误差平方和最小;濠口试点平均绝对误差、误差平方和以ARIMA法最小,平均相对误差以自回归法最小. 结论: 不同的拟合模型适用于不同的试点;两试点以灰色预测和ARIMA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5.
分类统计了<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2年创刊以来17卷66期共1274篇研究论文,按运动医学的分支学科,从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分支学科上看,失衡表现在,17年来,运动营养、医疗体育和运动解剖论文在运动医学载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偏低,与三学科应具备的学科功能不相适宜;运动解剖学尤为薄弱,不仅论文数量极少,且2/3均属应用基础研究与基础研究;运动处方几无系统深入研究的论文问世.(2)从纵向发展上看,失衡表现在,17年来,在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营养、医务监督等学科中,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而应用研究则有锐减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应用基础研究所占比重过大,不仅与我国宏观科技发展的方针不相适应,也制约了运动医学本身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应具备的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些研究者在选题上考虑自身目的与课题的纯学术价值较多,而对选题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与客观需求较少考虑;科研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与调控.(3)有关中医药在运动医学中应用与研究的论文,在1989年以前,只占杂志载文总数的5.9%,90年代以来明显增加,每年均保持在13%以上,反映了祖国医学在运动医学中逐步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中医药学长入运动医学并保持持续旺势,进而实现与西医及运动的有机结合,对于我国运动医学在下一个世纪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几年来中药补剂的研究成绩显著,初步展现了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但在发挥中医药的主导优势--内科辨证方面还远远不足.针对上述,作者建议有关科研主管与决策部门,在课题的确定上应注重宏观导向,切实加强薄弱学科研究,从宏观上保持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合适比例,并且要加速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文章呼吁研究者更多地关注我国人民广泛开展的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运动医学的需求,并且从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维角度,描绘了下一个世纪中叶前我国运动医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与重大课题,阐明了我国年轻运动医学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并且指出,这是克服在运动医学研究领域中比例失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调查集成废弃垸滞留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提出防控对策控制疫情。 方法 1.人文现状调查:滞留人、畜数量和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2.螺情常规调查:钉螺分布、钉螺感染率与感染螺密度。3.病情调查与治疗 感染期后(即退水1月)用Kato-Katz直接进行人群粪检,用顶管孵化法进行牛群粪检,同时给予吡喹酮进行人畜化疗。3.对所有滞留人员进行血防健康教育,登记造册,定期回访。 结果 1.滞留人员现状:滞留人员主要为以前老居民。分散居住在沿大堤和老集镇原有未拆房屋,饮用水及生活用水均为江水,厕所为自搭茅坑,主要靠养牛羊和渔业为生。2.钉螺主要分布在沿堤与长江相通的垸内外,活螺平均密度为1.12只/0.11m2,钉螺阳性率为3.57%,人群感染率为20.6%,牛群阳性率为42%。 结论 集成废弃垸人畜感染率高,应改善废弃垸的卫生条件,加强人畜血吸虫病的查治力度和健康教育,联合林业,卫生等多个部门,减少传染源,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7.
建立正常人群肝脾B超检查声像图正常值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正常人群B超声像图的正常值标准。方法 2002年在湖南省岳阳市对550名健康人群,进行B超检查,测量肝脏大小、门静脉内径以及脾脏大小。结果 所有的B超测量指标均与身高具有相关关系。通过调节身高后的正常值标准,改善了诊断的精确性。结论 以身高调节后的B超正常值标准,适宜于医院的临床诊断和现场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水牛感染血吸虫后排卵量和毛蚴出孵规律及其消失时间。 方法 选择购自血吸虫病非流行区8~ 10月龄水牛 9头 ,每头水牛感染血吸虫尾蚴 2 0 0 0条。从感染后第 5 0d开始定期收集粪便作定量检查血吸虫卵和毛蚴 ,连续观察 3 2个月。 结果 在感染血吸虫后第 5 0d 9头水牛均在粪便中发现血吸虫卵和毛蚴 ,平均EPG和MPG分别为 4.65± 2 .0 8和 4.3 6± 2 .19;感染后第 60d分别达 41.0 5± 2 .0 9和 2 5 .97± 2 .45 ,显著高于第 5 0d。感染后第 80d ,MPG为最高 41.73± 3 .2 9,感染后第 90d ,EPG达最高 5 5 .0 4± 1.44。以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 ,EPG和MPG逐渐降低 ,至 3 3 0d全部为阴性。感染后第 5 0d毛蚴孵出率最高 94.45± 6.412 % ,第 60d降为 65 .89± 19.0 1% ,第 80d有所回升85 .76± 10 .5 0 % ,以后逐渐降低 ,至 3 3 0d全部为 0。感染后 1年 ,粪便中未再检出血吸虫卵。肝、脾和肠组织中的虫卵不能孵出毛蚴 ,但沉积在组织中的血吸虫卵仍可造成该组织损害。 结论  1岁以内的水牛感染血吸虫后 1年无需治疗虫体均可消亡 ,粪卵排出消失 ,但在肝脾组织中的血吸虫卵沉着所致病变仍存在。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感染情况与肝脾状况,探讨超声显像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Kato-Katz法和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对一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454名5~65岁居民进行病原学与肝脾超声显像检查。结果粪虫卵阳性率为9.38%,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人群感染度(EPG)为5.70,男女差异有显著性。农民和学生的粪虫卵阳性率和EPG最高。肝实质级以上比例男性为10.66%,女性为8.1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肝实质异常比例随年龄而升高。粪虫卵阳性者肝实质异常级以上比例为23.81%,粪虫卵阴性者为8.13%,粪虫卵阳性者显著高于粪虫卵阴性者。结论超声显像检查可评估血吸虫病病情,提高居民的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0.
当前我国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和疫情态势,讨论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构成,介绍了试点及推广应用成效,以及推行新策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加速湖区血防工作进程、推动我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