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张毅  李宁华  曾平 《北京医学》2004,26(5):324-32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崇文区331例50岁以上骨折患者和993例对照者进行1:3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发现骨折与身高(OR=1.045)、家族史(OR=4.718)、30~50岁的体育锻炼(OR=0.626)和目前承担的家务情况(OR=0.547)有关.结论身高、阳性家族史是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50岁前的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是骨折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3.
本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主要常见病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估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简称OR)。对象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和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乡96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9种疾病进行了调查。男女比例为0.63∶1.00,总调查率为71.25%。各疾病诊断标准按WHO和国内统一标准执行。调查资料详细填入统一表格,后进入AST-286微机,  相似文献   
44.
45.
46.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探讨其发病特点,为预防与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05/10调查西安市城乡部分地区长期居住、具有本地户口、≥40岁的汉族人群。外出未归1年者不列入调查。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的原则抽取3个居委会和两个村委,共调查1450名。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等。并安排被调查对象拍双膝正侧位X射线片。根据问卷内容确实有临床症状,且放射学X射线片显示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的,排除继发性骨关节炎后,可以确诊膝原发性骨关节炎。结果:共调查1450名,男704名,女746名。确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76名,城市100名,农村76名。①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12.1%,有骨赘形成19.2%,膝部疼痛48%,膝部摩擦音18.3%。左膝骨关节炎2.1%,右膝2.5%。②女性骨关节炎患病率是男性患病率的2.5倍(分别为17.2%,6.8%,P=0.000);骨赘形成出现率是男性的2.3倍(分别为26.5%,11.4%,P=0.000);膝部症状出现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54.7%,47.4%)。③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骨赘形成出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膝部症状出现率也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但在56~60岁及66~70岁年龄段有阶段性回落现象。④城市患者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较农村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9%,11.2%)。城市患者膝部症状出现率较农村明显升高(分别为56.3%,45.3%,P=0.003)。城市患者膝部骨赘形成出现率与农村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1.4%,16.6%)。⑤膝骨关节炎患病率和骨赘形成出现率在职业分布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重体力劳动11.6%,非重体力劳动14.4%;重体力劳动18.4%,非重体力劳动22.3%)。非重体力劳动者膝部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重体力劳动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62.6%,48.5%,P=0.003)。⑥膝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女性体质量指数增高而显著升高,男性体质量指数则对膝骨关节炎患病率无明显影响。⑦膝关节疼痛症状与髌股关节和外侧胫股关节形成骨赘的大小密切相关。⑧绝经年龄越早发生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形成骨赘的程度相对绝经晚的女性要严重。蹲位排便习惯越久越易患膝骨关节炎,更易形成膝部骨赘。饮酒者骨赘形成及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较不饮酒者低。⑨女性及体质量超重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量进食豆制品、肉类食品是膝骨关节炎的保护因素。结论:老龄、女性、超重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中国四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对体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脊椎压缩性骨折对身体体格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四个地区部分50岁及以上的男女人群共3036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共330例,总患病率为10.87%,其中男性10.11%,女性11.58%,无显著性差异;比较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的各项体格检查能否完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完成程度,男性两组前伸试验长度、膝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两组平时走路时间、膝高及闭眼单脚站立试验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椎压缩性骨折对于完成各项身体运动无明显影响,但对于完成各项身体运动的程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中国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内汉族中老年人群骨折(髋部、前臂和脊椎为主)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48615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胸腰椎侧位X线测量(1/10样本)。结果国内部分地区50岁以上人群总骨折患病率为26.6%。其中男性24.6%,女性28.5%(P<0.01);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9%,前臂骨折患病率为4.0%,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3.3%;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城乡之间骨折患病率差异亦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须进一步进行病因探索以防治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探讨其发病特点,为预防与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于2005—05/10调查西安市城乡部分地区长期居住、具有本地户口、≥40岁的汉族人群。外出未归1年者不列入调查: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的原则抽取3个居委会和两个村委,共调查1450名: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等.并安排被调查对象拍双膝正侧位X射线片?根据问卷内容确实有临床症状,且放射学X射线片显示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级的,排除继发性骨关节炎后,可以确诊膝原发性骨关节炎. 结果:共调查1450名,男704名,女746名:确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76名,城市100名,农村76名:(1)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12.1%,有骨赘形成19.2%,膝部疼痛48%,膝部摩擦音18.3%.左膝骨关节炎2.1%,右膝2.5%。(2)女性骨关节炎患病率是男性患病率的2.5倍(分别为17.2%,6.8%,P=0.000);骨赘形成出现率是男性的2.3倍(分别为26.5%,11.4%,P=0.000);膝部症状出现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54.7%,47.4%):(3)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骨赘形成出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膝部症状出现率也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但在56-60岁及66-70岁年龄段有阶段性回落现象。(4)城市患者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较农村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9%,11.2%)?城市患者膝部症状出现率较农村明显升高(分别为56.3%,45.3%.P=0.003)。城市患者膝部骨赘形成出现率与农村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1.4%,16.6%):(5)膝骨关节炎患病率和骨赘形成出现率在职业分布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重体力劳动11.6%,非重体力劳动14.4%;重体力劳动18.4%,非重体力劳动22.3%)。非重体力劳动者膝部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重体力劳动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62.6%,48.5%,P=0.003)。(6)膝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女性体质量指数增高而显著升高,男性体质量指数则对膝骨关节炎患病率无明显影响。(7)膝关节疼痛症状与髌股关节和外侧胫股关节形成骨赘的大小密切相关。(8)绝经年龄越早发生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形成骨赘的程度相对绝经晚的女性要严重。蹲位排便习惯越久越易患膝骨关节炎,更易形成膝部骨赘。饮酒者骨赘形成及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较不饮酒者低。(9)女性及体质量超重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量进食豆制品、肉类食品是膝骨关节炎的保护因素。 结论:老龄、女性、超重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在20世纪里,人口寿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预期寿命比1950年延长了20年,达到66岁,预计到2050年将再延长10年[1];人口结构方面的这一长足进展以及21世纪上半叶人口的迅速增长意味着60岁以上的人口从2000年的大约6亿增加到2050年的将近20亿。2005年联合国发布的预测显示,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的10.0%,上升到2025年的15.1%,2050年的21.7%;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相应由6.9%上升到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