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动态观察急性肺栓塞后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Ⅰ、PAI—Ⅰ)的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纤溶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2.
恶性肿瘤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sis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之一。最近一项尸检报告显示约80%的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发生在内科肿瘤患者;外科患者中VTE已成为肿瘤术后患者30d内的首要死亡原因,远远超过术后出血所致的死亡。我国肿瘤相关VrI'E的预防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推动肿瘤患者院内、院外规范化的血栓预防是目前我国肿瘤内、外科医生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现就肿瘤合并VTE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和院内、院外肿瘤患者VTE预防的具体措施做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蓝玉簪颗粒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及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BABL/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哮喘模型组(B组)、蓝玉簪颗粒组(C组,0.33g生药/kg体质量)和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2.0mg/kg体质量),每组8只。卵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制备小鼠慢性哮喘模型。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AB-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气道壁Bcl-2含量。计算机图象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Bcl-2、AB-PAS染色阳性面积和气道上皮层面积(Aep)与气道基底膜周径(Pbm)比值(如Aep/Pbm,Bcl-2/Pbm)等。结果B组小鼠气道上皮层增生,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加,气道壁Bcl-2表达增强;B组A昏PAS/Phm,Bcl-2/Pbm等值较C组均显著增高(P〈0.01);B组和C组Aep/Pb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PAS/Pbm与Bcl-2/Pbm呈显著正相关(r=0.671,P〈0.01),Aep/Pbm与Bcb2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r=0.784,P〈0.001)。结论蓝玉簪颗粒可以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殖和黏液高分泌,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24.
转化生长因子-β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体内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表达水平升高主要见于人类纤维化性疾病,而表达水平不足主要见于动脉粥样硬化。TGF-β及其受体或与TGF-β信号转导相关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基因的突变常与肿瘤,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出血症及异常发育密切相关,提高或降低体内TGF-β的水平对疾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Ig(LAG-3-Ig)对哮喘小鼠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为防治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卵蛋白(OVA)致敏的雌性BALB/c小鼠于激发前腹腔注射LAG-3-Ig50g,末次激发24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5和IFN-γ水平。同时观察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LAG-3-Ig治疗后,哮喘小鼠BALF中IL-4和IL-5的水平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27.9%和29.6%);而IFN-γ的水平显著增高(增加30.8%,P<0.01)。LAG-3-Ig治疗组小鼠气道螺旋条对组织胺的反应性降低,各个密度的组织胺所诱导的气管螺旋条收缩张力显著低于哮喘对照组(P<0.05)。结论:LAG-3-Ig可抑制哮喘小鼠IL-4和IL-5的分泌并能降低小鼠气道的反应性,对哮喘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鉴定单纯疱疹病毒(HSV)糖蛋白C(gC)一个短肽模拟表位mgC基因作为HSV DNA表位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将mgC基因克隆入真核载体pcCNA3.1中,并在CHO细胞中表达,免疫荧光法鉴定表达效果。DNA免疫不同种属小鼠,ELISA法观察HSV gC特异结合抗体的诱生。结果 含mgC的真核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可以成功表达外源蛋白。重组载体DNA在BALB/c小鼠体内可诱导抗天然HSV gC蛋白的抗体,而在C57BL鼠体内未见明显的抗体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表达模拟表位mgC的真核表达载体。证明了应用gC模拟短肽基因作为DNA免疫的基因源是可行的,但其对不同种属动物的反应性不同,提示DNA免疫还应针对不同免疫对象调整免疫策略。这一研究为HSV多表位组合多肽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备选组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家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经过医院内正规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在其病情稳定后,应用家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在医院内调试、应用48h,评价其一般情况、动脉血气稳定后,让其出院在家中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家庭无创机械通气前及治疗6个月后,呼吸困难程度分级分别为4和3级;肺功能检测结果(FEV1)分别为(29±14)%和(35±9)%;动脉血气PO2为53.1±5.9mmHg和61.0±7.0mmHg,PCO2分别为55.2±5.2mmHg和45.8±5.9mmHg;住院天数分别为21±9d和12±5d。结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可靠,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将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大鼠体内.75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5组(n=15):肺损伤组、MSCs治疗组、MSCs对照组、单个核细胞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MSCs、单个核细胞注入受体大鼠体内1、2、4周后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检测肺组织中植入细胞情况及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在各时间点均有少量植入的细胞,并且部分植入的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MSCs植入后2周大鼠细支气管壁有少量植入的细胞同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其余各组未发现植入细胞的标记.结论 MSCs可在损伤的大鼠肺组织中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9.
恶性肿瘤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因素之一。最近一项尸检报告约80%的致命性肺栓塞发生在内科肿瘤患者;外科患者中VTE已成为肿瘤术后患者30d内的首要死亡原因,远远超过术后出血所致的死亡。FRONTLINE研究表明只有50%的肿瘤外科医师和5%的肿瘤内科医师对肿瘤患者实施了VTE预防,而我国肿瘤相关VTE的预防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推动肿瘤患者院内、院外规范化的血栓预防是目前我国肿瘤内、外科医师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就肿瘤合并VTE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和院内、院外肿瘤患者VTE预防的具体措施做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肺栓塞患者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发病率及诊疗状况,为完善我国CTEPH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肺栓塞患者中CTEPH的发病率及诊疗状况。结果 CTEPH的发病率为5.24%。62.90%的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VTE/PE)患者危险因素不详,53.85%的CTEPH患者危险因素不详。CTEPH中38%无VTE病史,62%无明显的急性肺动脉栓塞事件。所有CTEPH患者均未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TE)治疗,53.85%的患者仅给予抗凝治疗。结论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现的CTEPH的发病率较高,与临床医生对CTEPH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对肺栓塞的溶栓、抗凝治疗不够充分有关,故急需提高临床医生对CTEPH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