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基于CD4立体构型设计的新型免疫抑制物J2对小鼠胰岛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0~1000个DBA/2(H-2^d)小鼠的胰岛移植在糖尿病模型C57BL/6(H-2^b)小鼠肾被膜下。移植前用台盼蓝和双硫腙染色检测胰岛细胞活性和纯度。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在胰岛移植后第1~10天腹腔内注射J2,每天一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CsA组注射环孢素A(10 mg/kg);实验组J2A组(1mg/kg)、J2B组(4 mg/kg)、J2C组(8 mg/kg)。术后监测不同时间各组小鼠的血糖变化及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并观察移植胰岛在术后第三天及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现。结果获得的胰岛细胞的活性>95%,纯度>85%。胰岛移植术前各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平均高于20.0mmol/L,术后前四天各组小鼠的血糖下降明显,均低于11.1 mmol/L,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7天以后,对照组、J2A组小鼠的血糖较术后前四天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八天开始,对照组、J2A组小鼠血糖升高平均高于11.1 mmol/L;CsA组、J2B组、J2C组的血糖仍低于11.1 mmol/L,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J2A组(P<0.05)。病理学检查示移植后第三天各组移植的胰岛细胞轻度水肿,形态大致正常;移植后第八天对照组、J2A组的移植胰岛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其他组病理未见排斥表现,小鼠胰岛素抗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岛素阳性。CsA组(21.6±2.1 d)、J2B组(19.0±2.7d)、J2C组(18.7±2.3d)的移植胰岛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较对照组(8.1±0.56d)、J2A组(8.3±0.48d)显著延长(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J2具有和CsA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小鼠胰岛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肝动脉重建的技术要点,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合并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6年间我院连续实施的同种原位肝移植4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肝动脉重建的因素,以及术后肝动脉合并症发生的可能原因,总结术中肝动脉重建的技术要点。结果421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肝动脉相关合并症者14例,发生率为3.3%,肝移植术后血管合并症主要是动脉血栓形成及肝动脉狭窄。14例合并症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为64.3%。按合并症出现时间分类,早期动脉合并症8例,死亡6例,晚期动脉合并症6例,死亡3例。结论供肝动脉的完整性、供受体动脉的重建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影响肝动脉重建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本实验观察经微波照射阴囊后雄兔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其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的靶器官——前列腺、精囊腺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发现经照射后,睾酮浓度一度上升(从127.1→220.50g/dl),随后很快呈下降趋势(从220.5→89.87ng/dl)。精囊腺,前列腺的形态及功能性指标(果糖、酸性磷酸酶)于微波照射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P>0.05)。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生长抑素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肝静脉血液动力学及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了2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前后门静脉主干及左、中、右3支肝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率及其血流量。其中15例患者测定使用生长抑素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后1、1.5小时,门静脉压力由用药前的2.77±0.26kPa下降至2.42±0.27kPa和2.40±0.27kPa(P<0.01);用药后患者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20例患者门静脉截面积在应用生长抑素后缩小7.28%,但差异无显著意义。门静脉最大血流速率由用药前的19.72±7.75cm/sec下降至用药后的15.98±7.26cm/sec,下降了18.96%(P<0.01)。用药后3支肝静脉平均总血流量由1786.22±926.37ml/min增加至1836.17±844.24ml/min,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周围静脉持续点滴生长抑素可持续降低门静脉压力。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门静脉血流速率从而降低门静脉血流量,而不是直接收缩门静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crolimus exposure in stable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converted from FK506 twice a day to Advagraf (tacrolimus extended-release capsules) once daily. Methods This was an open-label, random, control and multi-center study.Eligible patients were 19 to 70 years of age, 6 months post-transplant with stable renal and hepatic function and receiving stable doses of tacrolimus twice a day for 2 weeks prior to enrollment. There were 86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eparately. The average ag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46 ± 10 and 49 ± 9, respectively.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vagraf, once daily, and the dos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rug concentration,and the drug concentration was between 2 to 10 μg/L.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tacrolimus, twice daily, and the drug concentration was between 2 to 10 μg/L.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reaction was 1.20 % and 1.18 % respectively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3.25% ~3.31 % and -3.26% ~ 3.34 %, individually. There was 1 case of acute rejection rea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 and organ survival rate was 100%. Sixteen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15 patients (17.65 %)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0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10 patients (11.63 %) of control group. Severe adverse events relating to the test drug in experimental group occurred in 4 patients (4. 71 %). and 2 patients (2. 33) in control group.Conclision Clinical trials indicated that Advagraf has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s similar to those of tacrolimus. The drug is safe and may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相似文献   
26.
普通外科学临床教学是外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将临床路径引入普通外科学临床教学之中,在医学生实习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培训阶段采用了临床路径教学.2年来的实践表明,通过临床路径教学,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和轮转培训,更好地掌握学习要点和方法,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临床路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7.
甲氨喋呤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蓉  沈爱宗  朱继业 《安徽医药》2008,12(9):876-877
甲氨喋呤为干扰叶酸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增值S期,人体内的骨髓、肝脏、消化道、黏膜等组织细胞代谢比较旺盛,故会受到该药影响,常产生消化道反应、皮肤黏膜损害、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甲氨喋呤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α1肾上腺素受体 (α1AR)亚型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1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和 1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α1AR亚型mRNA的表达。同时逆转录扩增α1AR亚型特异性片段和内参片段 ,以二者的积分吸光度比值作为该受体亚型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肝脏组织中α1a、α1bAR亚型的相对表达量对照组 (0 .86± 0 .38、0 .2 3± 0 .10 )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0 .2 6± 0 .12、0 .0 3± 0 .0 1,P <0 .0 1)。对照组及肝硬化组肝组织中α1a亚型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α1b亚型 (P <0 .0 1)。两组肝组织中均无α1d亚型的表达。结论 肝硬化肝组织中α1a和α1bAR亚型基因表达减少是造成肝硬化时肝脏α1AR蛋白减少的重要原因 ,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和维持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分析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具有临床特色的新型PBL实习模式的教学理念,评价了实习模式的实施效果,同时对完善实习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