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患者的疗效。方法:筛查出O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统计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给予睡眠呼吸监测PSG、肺功能、血气、血清瘦素检查,评估Epworth嗜睡量表(ESS)、Calgary生活质量指数(SAQL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观察组给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CPAP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复测以上资料,分析同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各指标差异,以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BMI、PSG监测指标(AHI、LSaO2、ODI)、血气指标(PaO2、PaCO2、p H值)、肺功能指标(VC%、FEV1/FVC)、瘦素水平、嗜睡评分(ESS、PSQI)、生活质量SAQLI评分、认知功能评分(MoCA、MMSE)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爆炸致重症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某地特大爆炸事件中发生特重度烧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10例患者经过植皮、抗感染、烧伤换药、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病情平稳转入康复科;5例患者因缺少自体皮源,并发脓毒血症病死。结论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利于提高重症烧伤患者的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确定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的mum基因突变位点,研究藻酸盐合成相关基因在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PAl7生物被膜形成过程和形态。方法 PCR方法扩增铜绿假单胞菌PA17的mueA基因全长并测序;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PA17的生物被膜模型,半定量RT-PCR测定生物被膜形成24h、3d.6d时藻酸盐合成相关基因,algD、algU和algR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生物被膜形态。结果 PA17的mucA基因第166~333位核苷酸片段缺失,第342位A→G;其藻酸盐相关基因algD和algU均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的第6天表达水平最高,algR在24h表达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上述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17于第6天形成成熟生物被膜,形态为薄膜状。结论 PA17是一株含新型mucA突变基因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其藻酸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的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生物被膜形态为薄膜状。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噬菌体治疗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模型,应用体外试验所筛选的宽噬噬菌体进行治疗.结果噬菌体在感染复数(multiple of infection,MOI)≥0.01时能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延迟治疗3 h仍有40%的生存率.结论通过对小鼠生存率、噬菌体在体内分布及机体对噬菌体的免疫反应等指标的观察分析,噬菌体制剂简捷高效,对机体正常组织无毒副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全身或局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拔管前即刻与相隔4h后静脉各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B组则予以安慰剂.当术后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记录术后肩部疼痛发生情况,术后1、3、6、12、24、48 h肩部疼痛VAS和初次要求补偿止痛时间即生存时间(手术结束至初次要求补偿镇痛药时间).结果 A组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为15% (6/40),B组为57.5% (2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32,P<0.001).A组各时间点的术后肩痛VAS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A组的样本生存时间为44.46 h,标准误是1.44 h,总体生存时间的95%可信区间为(41.63 h,47.28 h);B组的样本生存时间为31.85 h,标准误是2.58h,总体生存时间的95%可信区间为(26.79 h,36.90 h).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0,P<0.001).结论 麻醉拔管前即刻与4h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各50mg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深静脉栓塞生命质量量表(DVTQOL)进行翻译汉化,并验证其信度、效度。[方法]采用Brislin原则对源量表进行翻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DVTQOL量表,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94例深静脉栓塞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信度、效度。[结果]中文版DVTQOL量表保留源量表的所有29个条目,其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57~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56;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3.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卡方自由度比(χ~2/df)为2.683,均方根残差(RMR)为0.021,近似残差均方值(RMSEA)为0.012,各项拟合指数均在参考范围内(0.927~0.984);中文版DVTQOL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4,重测相关系数为0.817。[结论]中文版DVTQOL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适用于我国深静脉栓塞病人生命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静脉瘤栓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3例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静脉瘤栓且无远处转移患者,其中28例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及索拉非尼(A组),35例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动脉化疗栓塞(B组)。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分析联合与不联合索拉非尼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0和15.2个月(χ2=3.15,P=0.076),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7个月,高于B组的8.6个月(χ2=3.99,P=0.046)。经过倾向评分配比平衡组间差异后,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6个月,明显高于B组的15.2个月(χ2=5.34,P=0.023);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2.5个月,仍然高于B组的8.3个月(χ2=4.79,P=0.026)。全组10例(15.9%)患者治疗中出现3级血液学毒性,7例(11.1%)患者出现3级肝功能异常。A组较B组的皮肤反应、手足综合征和腹泻发生率高,但均为1~2级不良反应。全组无4级不良反应,无放射诱发肝病及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静脉瘤栓患者在调强放疗加动脉化疗栓塞的基础上联合TKI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14-12诊治的24例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评分。影像学指标包括假体松动表现、Paprosky分型、假体内翻角、Barrack分级、植骨方式、内固定位置、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5.3(13~68)个月随访。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9(7.2~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4.3(2~10)分,与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P=0.027)。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2.5(12~54)分,末次随访时为60.8(3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3,P=0.032)。所有患者初次置换为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22例透亮线位于骨水泥-骨界面间。翻修手术采用生物型翻修假体,骨水泥残留1例。术前Paprosky分型,Ⅰ型4例(16.7%),Ⅱ型6例(25%),ⅢA型8例(33.3%),ⅢB型4例(16.7%),无Ⅳ型。术中根据不同分型应用结构性植骨及打压植骨,术后骨长入良好。结论股骨侧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处理原则需要对患者骨质缺损、初次置换方式及质量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处理以翻修手术为主,需根据不同骨缺损类型选择植骨方式及翻修方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