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研究了110具成人尸体的颅腔,见上矢状窦分为两个通道,较多的实例分支以硬脑膜相联系。本研究所见的变异类型可分为三种:Ⅰ型为矢状窦流入一侧窦,而直窦流入另一侧窦,其间无联合。Ⅱ型为上矢状窦及直窦分叉,两窦的分叉互相连接构成两侧窦。Ⅲ型有窦汇存在,依其存在的硬脑膜衬垫之分隔完全或不完全而变动于有一个总池或只有一个潜在的窦汇。以前未曾报告过的罕见之新发现有双直窦流入到一个横窦;上矢状窦分成在一侧有两个横窦的三个通道;一个横窦起于幕静脉和幕静脉流入窦汇。  相似文献   
23.
当腰穿不可能行使时,此时为了获取脑脊液或注射药物、造影剂到蛛网膜下腔一般认为安全的方法是采用经 C1—2水平,由侧路行脊椎穿刺,笔者晚近经验了一例。该病人在作标准颈脊椎穿刺时,结果刺到上部颈髓内之异常动脉,从而造成颅后窝内内硬膜下血肿,故在几分钟内导致死亡。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并将笔者认  相似文献   
24.
双下腔静脉并非罕见,国内已有38例报道,出现率为0.6~3.1%。国外也有大量报道,出现率为0.23~4.7%;日本1978年统计已达63例至1982年又有3例报道。我们十几年来在900余具尸体解剖中发现六例,其中二例由冯元富及赵华盛发现,另一例标本未保存下来,余三例现报道如下。为加深对我国人双下腔静脉的理解,同时对  相似文献   
25.
胸部大血管的异常一向为解剖学者及外科学者所重见。而右锁骨下动脉的迷走更具有发生学与临床应用意义,故自1735年 Hunanld 氏报告右锁骨下动脉畸形以来,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告。此种变异由于异常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位于食管之后,因而与主动脉弓共同形成一“血管环”,故位于环内的食管及气管同时受压迫,从而引起“吞咽及呼  相似文献   
26.
导言Coleman 和 Anson 于1961年曾详细的观察了650只手的解剖,对手的动脉供应进行了卓越的研究。他们提供了正常解剖学上的规范,并对所观察到的变异进行了分类。由于采用了连续波的超声波之 Dopp-ler 技术,它首次能在话的人体上用无损害  相似文献   
27.
肾动脉及肾副动脉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动脉是人体内最常出现变异的血管,而且此种变异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故自上世纪末叶肾外科手术开展以来已有较多的研究,但由于肾动脉变异之复杂,其数量、起源、位置及入肾部位等各个体之间均有差异,故迄今对肾动脉变异资料尚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如肾副动脉的出现率,肾动脉左右侧位置若高若低问题等。变异的肾动脉有可能引起临床症状及手术意外,如站立性蛋白尿及高血压,肾积水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对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方法评测者单盲、阳性对照的平行随机对照试验。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例2型糖尿病老年人被纳入研究, 随机分为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组(TOE组)和常规运动训练组(常规组), TOE组采用本课题组原创的任务导向性运动方案, 常规组采用经典的运动要素组合方案。每例受试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连续10 d的一对一运动训练, 以体适能、可行性分级、运动相关不良事件分别作为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的评价指标。结果 TOE组40例、常规组39例完成干预及随访并纳入分析。有效性方面, 相比干预前, 两组的各项体适能指标在干预后均不同程度改善, 每个指标的改善程度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行性方面, 可行性高级别比例TOE组和常规组的预期值分别为87.5%(35/40)和71.8%(28/39), 实际值分别为75.0%(30/40)和53.8%(21/39), TOE组在实际可行性中的组间优势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 P=0.049)。安全性方面, TOE组和常规组在住院...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性,53岁。2010年8月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双足指凹性水肿,未予重视。8月25日患者发现腹围逐渐增大、四肢变细,伴皮肤潮红、瘀斑、脸变圆变红、面部及背部出现大量痤疮,伴毛发脱落、胡须较前变黑、变硬,伴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约10kg,伴乏力、食欲差,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健脾散结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脾虚证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6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化疗结束后开始口服健脾散结丸(浓缩丸),10g/次,Bid,共2周;对照组口服健脾益肾颗粒,10g/次,Bid,共2周。2周后评价疗效,记录2组患者在服药前后的脾虚证候评分、舌苔、脉象的变化及评分、卡氏评分及体重变化的评分;服药前后测定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服药前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服药后,试验组患者在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及腹胀便秘4个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的检查证明该药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健脾散结丸可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脾虚证候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用于临床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