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45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腹主动脉瘤(AAA)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其中,平滑肌细胞凋亡又与炎症、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AAA的主要始发因素,对AAA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AAA与炎症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编码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mRNA的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研究体外培养的哺乳细胞中siRNA抑制靶基因表达的有效性,为利用基因沉默技术从转录后水平进行高血压治疗的研究做准备。方法根据大鼠AT1受体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siRNA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并克隆进入载体pGenesil-1。用构建完成的pGenesil-1-siRNA质粒和重新洗牌的对照质粒转染大鼠胶质瘤细胞,并在不同时相收集转染的细胞,进行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AT1R基因短发夹RNA抑制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果类似。与对照组比较(100%),在转染后48h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基因水平下降到35.5%±3.0%,72h后达到最低点(20.7%±4.0%)。而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蛋白在24h和48h分别减少至46.9%±4.2%和37.0%±3.7%,最大减少在转染后72h(28.1%±4.0%)。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编码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的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后,在体外转染哺乳细胞中表达siRNA可有效地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并导致其蛋白的翻译受到抑制,达到基因干扰的目的。为利用RNAi从转录后水平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做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基因沉默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丹参素对巨噬细胞的肝X受体(LXR)及其下游的目的基因的表达和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探讨丹参素对LXR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在丹参素的作用下,观察巨噬细胞的aopA-I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和LXR及其下游目的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丹参素增强细胞内胆固醇的外流,使胆固醇外流的基因LXRα及其下游的一些目的基因表达上调,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巨噬细胞在丹参素的作用下,上调LXR及其下游影响胆固醇代谢的目的基因,从而使胆固醇外流增强。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8与效应性T细胞亚群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CAD患者12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40例,并分为SAP组、UAP组和AMI组。另选择同期胸痛综合征(CPS)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炎症因子[IL-38、干扰素(IFN)-γ、IL-4和IL-17]、效应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水平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IL-38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L-38、IL-17水平显著高于SAP 组(P<0.05),但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IL-4水平高于UAP组和AMI组,且UAP组IL-4水平高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FN-γ水平高于UAP组和SAP组,且UAP组IFN-γ水平高于SA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IL-38水平与Th1、Th17、IFN-γ、IL-17、空腹血糖、CRP、肌钙蛋白Ⅰ、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P<0.05),与IL-4、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CAD患者血浆IL-38水平显著升高,且与Th1、Th17免疫反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
射频消融术对凝血的影响及氨氯地平对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CA)术后外周血管栓塞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 :将 6 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 2组 (A组术前不用抗凝药 ,B组术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 ) ,在术前、插管完成心内电生理检测后 ,消融完成后即刻及术后 2 d,采静脉血观察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Gm p- 140 )、血栓烷 B2 (Tx B2 )、蛋白C(PC)、蛋白 S(PS)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与术前比较 ,其他三个时点血浆 Gmp- 140、Tx B2 含量明显增加 ,PC及PS血浆含量无变化 ,且发现年龄、血压、血脂 ,左右心系统操作对 Gmp- 140、Tx B2 变化无影响 ;B组患者与术前相比 ,其他三个时点的血浆 Gmp- 140、Tx B2 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RFCA术可引起血小板的激活 ,抗凝系统无明显变化 ,可能致血栓形成 ,服用氨氯地平可阻止血小板的激活 ,有阻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塑的影响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共24只,随机分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曲美他嗪组(TMZ)、卡托普利(CAP)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on t).16 w后评价各组的心功能改变,心室重塑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中TGF-β1蛋白以及mRNA表达.结果 ①DCM组出现了心肌病的特征,出现舒张功能减退,E/A比值下降,IVRT 缩短,-dp/dt max 下降,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增加,TGF-β1的免疫组化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和mRNA水平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TMZ和CAP干预组与D CM组相比,心脏重量指数下降(P<0.05),舒张功能改善,CVF减少,TGF-β1表达减少(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增加心肌糖代谢,减轻糖尿病心肌胶原沉积,抑制心肌中TGF-β1的表达,减轻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血清DNA酶Ⅰ(DNase 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量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7月至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表现,对112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7名正常人的血清DNase Ⅰ与hs-CRP质量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DNase Ⅰ在稳定型心绞痛组[(152.63±24.16)μg/L]与对照组[(159.62±20.51)μg/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组间、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稳定型心绞痛组间的DNase 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s-CRP在单支病变组[(5.81±3.59)mg/L]和多支病变组[(6.62±5.18)mg/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不同临床分组间hs-CRP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DNase Ⅰ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95,P<0.01).结论 联合检测DNase Ⅰ与hs-CRP质量浓度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经心外膜、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为临床选择移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体外获取、培养大鼠骨髓MSCs。建立AMI模型,分别经心外膜、静脉移植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MSCs。移植3周后超声测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右颈总动脉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组化分析心肌内MSCs。结果: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LVEF、FS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心外膜移植组比静脉移植组升高更明显(P<0.05)。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左心室收缩压、压力变化上升及下降速率最大值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压降低,心外膜移植组的变化比静脉移植组更明显(P<0.05)。心外膜移植组梗死心肌内BrdU阳性的MSCs数多于静脉移植组。结论:经心外膜移植MSCs治疗AMI的效果优于静脉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AMI术后6h随机分为:AMI对照组;氟伐他汀组;假手术组。直接灌胃给药8周后行高频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心脏重塑指标和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MCP-1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E峰减速度、E/A、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和MCP-1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左心室短轴速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均显著降低(P<0.01)。与AMI组比较,氟伐他汀组的LVEDD、LVEDV、E峰、E峰减速度、E/A、LVEDP和左心室、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CVF和MCP-1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FS和EF显著升高(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心室重塑,延缓心衰进展,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MCP-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0.
心房颤动(房颤)的病因多认为是由心脏的组织结构及电活动的改变引起,近年来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家族性房颤的遗传背景已较明确;非家族性房颤遗传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就取得了部分进展.有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病有关,但也有相反观点;而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则多认为与房颤的发病无关;肾素和醛固酮合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问题尚无明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