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RS)的预防是世界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域的焦点,本研究首次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芎芍胶囊进行西医治疗基础上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对照的预防介入治疗(PCI)后RS的6个月临床观察,分别从冠状动脉造影(CAG)、心绞痛复发、血瘀证候计分及肝肾功能等方向评价芎芍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RS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用β-escin穿孔膜片(PPR)技术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ICa,LICa,T的作用。方法用PPR和全细胞记录(WCR)模式记录心室肌细胞ICa,LICa,T。结果25 μmol·L-1 β-escin可在心室肌细胞形成稳定的PPR模式,用此模式记录的ICa,L衰减明显减慢。在PPR模式下1~300 μmol·L-1 Tet浓度依赖性地减小ICa,L幅值。3,30和300 μmol·L-1 Tet对ICa,T的抑制率分别为(16±5)%,(40±7)%和(75±11)%。结论用25 μmol·L-1 β-escin在豚鼠心室肌细胞能得到较稳定的PPR模式,在此模式下Tet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Ca,LICa,T。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保守及介入治疗(PCI)后B型钠尿肽(BNP)水平,探讨PCI对BNP水平的影响及BNP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3例,依据入院后治疗方式分为6h内介入治疗40例(组1),6~12h介入治疗33例(组2),药物保守治疗30例(组3)。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发病48h及7d时从周围静脉中留取血样测定BNP,并于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检查,随访3个月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⑴3组在入院时基础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48h、7d时BNP水平组1较组2均显著下降(P<0.01,P<0.05);组1较组3也显著下降(P<0.05,P<0.01);组2与组3比较,7d时BNP水平前者显著下降(P<0.05)。⑵发病7d的BNP水平与1个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负相关、与Tei指数显著正相关。⑶发病3个月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中,发病7d时BNP水平与近期心功能显著相关,对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发病7d时BNP水平。  相似文献   
44.
起搏器模式转换噪声启动频率的正确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评价不同型号同步型起搏器的模式转换噪声启动频率(PNIR) ,对其设置的正确性进行探讨。对 132例不同型号起搏器进行体外胸壁连续递增刺激 ,直到体内埋置的同步型起搏器由按需抑制转为非同步型起搏模式为止。结果 :不同起搏器的PNIR也不相同 ,而最低者仅为 16 0次 /分。结论 :同步型起搏器的PNIR应设置正确 ,避免由可能出现的心动过速所启动转换 ,以致产生竞争心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直径>50%)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高,因此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CS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的结果,提出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12导联体表ECG的特征,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6.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临床疗效。方法 :5 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中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采用EPT小、中弯大头导管 (或Webstr小弯大头 ) ,在左室行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 ,以P电位较QRS起点提前 2 0ms以上作为消融靶点。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采用Webster加硬导管在右室流出道行起搏标测 ,以起搏时与心动过速时体表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或最接近处为消融靶点 ,成功标准为放电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且不能诱发。结果 :5 1例患者消融成功 ,成功率 91.1%。 34例左室特发性室速中 30例靶点位于左室间隔中下部 ,2例近左室心尖 ,1例左室流出道 ,1例位于间隔高位。 31例消融成功 ,1例失败 ,2例因导管到达间隔处机械刺激终止室速而不能再诱发 ,于终止室速处作为靶点射频消融 ,1例于术后第 2天、另 1例半年后室速复发。 2 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 ,16例位于流出道间隔侧 ,6例位于流出道游离侧壁。 19例起搏标测到与心动过速 12导联QRS形态完全相同靶点 ,1例形态接近 ,消融获成功。 2例未能诱发室速 ,射频消融 1个月心动过速重新出现 ,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射频消融术对特发性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作为首选治疗。电生理未诱发室速或机械刺激终止室速不宜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检测卡维地洛(Cavedilol,CVD)对缺氧再供氧时心肌细胞缝隙连接通道蛋白43(Conexin43,CX43)的基因表达和CX43通道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2组:未用药组,CVD组。建立缺氧、再供氧模型,分别于正常、缺氧30min、再供氧1h、2h、3h、6h搜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X43 mRNA表达、蛋白免役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X43蛋白的含量。结果:未用药组的心肌细胞缺氧30min时CX43 mRNA表达与蛋白含量和正常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再供氧1h、2h、3h、6h则分别减少了39.16%、45.00%、46.67%、51.67%,和正常时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中再供氧1h下降幅度最大。用CVD干预后再供氧1h、2h、3h、6h则分别减少了22.95%、27.87%、30.33%、35.25%(P<0.01)。再供氧1h、6h的下降幅较未用药组分别减少了41.39%、31.78%,差异显著(P<0.01)。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再供氧时,其CX43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卡维地洛可抑制CX43降解。  相似文献   
49.
目的在负荷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中,评估T波假正常化及收缩储备对存活心肌的检测价值。方法41例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于血管重建术前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Low—Dose Dobutamine Echocardiography,LDDE)和负荷心电图检查,术后两个月重复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16节段和4分法评估左室功能,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有1个或1个以上梗死节段室壁运动评分≥1为功能改善;T波的假正常化的定义为在≥2个梗死相关的心电图导联上T波由倒置变为直立。结果术后对所有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有22例(54%)室壁运动改善,术前负荷超声心动图与负荷心电图总的符和率为71%,T波假正常化预测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79%;LDDE预测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84%;两种方法共同预测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和95%。结论负荷试验中T波假正常化和LDDE均是检测存活心肌安全、易行及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由于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已经大大减少.本文报告两例急诊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以提高将来识别和处理这种情况的能力.过去4年间成功地对19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但是术后有2例(1%)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