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nanoparticles,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公司提供。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冠窦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7~68岁。观察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心内标测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5例无冠窦起源房速的周长平均为(363±44)ms。P波形态主要表现为在Ⅱ、Ⅲ和aVF导联上直立和双向,aVR导联倒置,在aVL导联上全为正向。胸前导联中,V_1~V_2为负正双向,V_3~V_5为负正双向或正向,V_6为正向。5例患者均于无冠窦内成功消融,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无冠窦起源房速P波形态的特征可能为右胸导联先负后正,下壁导联直立或双向。此类房速的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NOS减少一氧化氮(NO)合成,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ADMA是一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危险因子,也可能是一种前致动脉粥样硬化分子,同时还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标志物。ADM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同时对ADMA的研究也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对ADM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流感流行会导致300万~500万的严重流感病例,每年死亡人数大约有25万~50万.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包括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和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罹患流感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心房颤动(阵发性23例,持续性5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Carto系统指导下构建左心房电解剖图,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环状标测电极验证肺静脉达到电隔离效果.若术中心房颤动不终止,则继续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如心房颤动仍未终止,遂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至窦性心律.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18例只需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10例需要继续行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或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随访3~29个月,2例复发房颤,2例复发房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86%.结论:Carto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短至中期随访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0~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与老年患者比较,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单支病变多见,多累及左前降支。青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肥胖是青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较老年患者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1999年3月至2005年6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3例,死亡27例,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死亡27例,病死率4.3%,年龄51~91岁,(69±18)岁。三支病变16例.二支病变10例.单支病变1例。合并陈旧心肌梗死10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9例,肾功能损害4例,陈旧性脑梗死6例。死亡原因:心源性休克9例,无复流6例,心脏破裂2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2例,穿刺处出血致休克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死亡原因有多种,心源性休克、无复流为主要死亡原因。高龄、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可能为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间57例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给予推注普通肝素50~70U/kg,术后均口服维持量阿司匹林100mg终身,氯吡格雷75mg12个月。A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18h;B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25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5μg·kg-1·min-1维持18h。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3组均无卒中、消化道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3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皮下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与低冲击剂量(10μg/kg静注)相比,高冲击剂量(25μg/kg静注)应用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仍需大规模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已证实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积极的抗血小板和抗栓治疗可显降低中至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的死亡率,明显改善近期和中期临床结果。最近,几个随机临床试验证明,在选择的患中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可明显减少再狭窄的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可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从金属裸支架的16.4%减少至7.8%。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鲜有报道。因此,我们应用Firebird支架(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旨在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54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29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 方法1999年3月~2003年8月对299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①23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