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渐进性屈指支具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配合系统康复治疗,采用渐进性屈指支具治疗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23例85指,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指掌指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并进行上肢功能评定(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结果 全部患者康复治疗时间平均为(6.74± 1.54)周.测量患指掌指关节:PROM治疗前平均(24.45±17.15)°,治疗后平均(57.87±15.66)°;AROM治疗前平均(10.25±10.38)°,治疗后平均(21.05±16.07)°.按DASH评分:治疗前平均(41.13±14.08),治疗后平均(26.13±12.07).患者对疗效满意度达91.3%.结论 渐进性屈指支具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进而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访ECG和Holter。结果上腔静脉起源7例,其中仅2例可根据体表ECG诊断。腔内电生理均发现上腔静脉起源的快速激动触发或驱动房颤,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成功。界嵴上部起源2例,腔内电生理发现局灶激动触发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均获成功。1例在隔离上腔静脉时出现一过性窦性停搏。结论少数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与界嵴的异位灶,腔内电生理具有特征性,上腔静脉电隔离和局灶消融可以有效治疗此类房颤。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Ⅰ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足部胫侧跖骨缺损的9例患者,采用游离皮瓣联合腓骨移植Ⅰ期修复第一跖骨全长缺损.其中亚急诊修复6例,择期修复3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ALTPE)联合腓骨移植修复7例,采用背阔肌皮瓣(TAPF)联合腓骨移植修复2例.术中根据健侧第一跖骨的长度游离患侧腓骨重建第一跖骨,游离皮瓣同时修复周围软组织缺损.受区游离组织采用组合移植的血管吻合方式:皮瓣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胸背动脉)与受区的动脉吻合,皮瓣静脉(伴行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吻合,将腓动脉及伴行静脉串联在皮瓣的动、静脉分支上. 结果 术后8例顺利成活,1例术后发生皮瓣静脉危象,经探查,股前外侧皮瓣坏死,即改用背阔肌皮瓣覆盖创面,皮瓣成活.9例患者经6 ~36个月的随访,皮瓣无溃疡发生,移植之腓骨骨性愈合,行走无再次骨折发生.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2例,可l例. 结论 游离皮瓣联合腓骨同期修复第一跖骨缺损,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疗程,修复后患足功能良好,是重建足负重区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关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显微血管外科中应用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显微血管外科技术已开展了30多年,为了巩固小血管吻合后的疗效,低分子右旋糖酐已成为显微血管吻合后的常规药物。但是该药物在显微血管吻合后能否起到作用?我们通过1999年7月~2001年1月对200例病人均不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临床实践,浅谈一些看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6例,女性84例,年龄16~52岁,乎均28岁。本组病例中:(1)断指再植术78例115指,成活71例106指,失败7例9指,成功率90%。(2)断掌再植术8例,全部成活。(3)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24例30指,其中单足第二…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臃肿游离皮瓣一次性修薄整形术的方法.方法 将21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外观臃肿的病例进行皮瓣一次性修薄整形.术中切开皮瓣的2/3~3/4后掀开皮瓣,放大镜下于浅筋膜中剔除皮下脂肪组织,保留皮瓣的皮支血管、皮神经和真皮下血管网,彻底止血、引流,术后弹性绷带略加压包扎.结果 21例皮瓣修薄整形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明显改进,皮肤色泽正常,无1例出现边缘青紫、淤斑,感觉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随访3~12个月,皮瓣无增厚,也无瘢痕形成.结论 应用保留皮支血管、神经的方法是一次性修薄整形臃肿游离皮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臃肿游离皮瓣一次性修薄整形术的方法.方法 将21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外观臃肿的病例进行皮瓣一次性修薄整形.术中切开皮瓣的2/3~3/4后掀开皮瓣,放大镜下于浅筋膜中剔除皮下脂肪组织,保留皮瓣的皮支血管、皮神经和真皮下血管网,彻底止血、引流,术后弹性绷带略加压包扎.结果 21例皮瓣修薄整形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明显改进,皮肤色泽正常,无1例出现边缘青紫、淤斑,感觉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随访3~12个月,皮瓣无增厚,也无瘢痕形成.结论 应用保留皮支血管、神经的方法是一次性修薄整形臃肿游离皮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总结临床应用足外侧皮瓣移植术的经验。方法 1992年起,开展选择供血血管的足外侧皮瓣移植术58例(67侧),其中单独移植30例,与足背其它皮瓣联合移植28例(37侧)。结果 术后55例(64侧)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全部坏死,1例皮瓣部份坏死。结论 足外侧皮瓣为多元性供血,手术时根据供,受区情况可灵活选择皮瓣的供血血管。  相似文献   
98.
四、五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一期手再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用4块或5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再造手的功能和效果。方法 对12例手缺损患者用6种术式急诊或亚急诊进行手再造。4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者用5种术式,5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用1种术式,即拇指用Mu甲瓣或趾腹皮瓣修复,双侧第二足趾再造示、中指或中、环指,2块游离皮瓣覆盖手掌和(或)手背创面。结果 12例中除1例发生1块足外侧皮瓣坏死外,余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6年,12例的拇指均恢复和其它再造指的对捏功能,并能自理日常生活。结论 多块组织组合移植手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切取的供区多,创伤大,技术要求高,风险也大。在目前异体手再植及假肢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严重手创伤仍为最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9.
组合组织移植的血管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组合组织移植的血管吻接方式、方法及血管危象的处理。方法 对1990年12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284例组合组织移植(2、3、4、5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病史中,分析并总结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手术探查血管的发现和处理及最后导致组织坏死的因素。结果 284例中血管危象的发生率(36例)为12.68%,手术探查率(32例)为总病例的11.26%。探查术后组织块的存活率(组织坏死10例)占探查总数的68.75%,占总病例数的3.52%。探查术中均重接动脉(直接或静脉移植,最多探查3次),失败原因为手术探查不及时、手术操作损伤血管、血管搭配不合理。4例未探查的病例皮瓣均失败占总病例的1.41%。组织块的总存活率为总数的95.07%。引起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不当,吻合口栓塞,血管压迫、扭曲,及血管顽固性痉挛。结论 组合组织移植应选择供、受区合适的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2块以上的组织移植应采取血管(动静脉)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吻合方式。一旦发生血管危象应在48h内作探查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皮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皮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 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258例皮瓣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后皮瓣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背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