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3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血管活性肠肽 (VIP ,vasoactiveintesti nalpeptide)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调整胃动力的可能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 Wistar大鼠分三组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 ,放免和免疫组化ABC法 ,结合图象分析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VIP表达的影响。正常组 :正常喂养 ,观察正常胃电 ;模型组 :大鼠禁食 2 4h ,自由引水。实验时束缚于木板上 ,入 4℃冰箱应激 2h后取出 ,观察记录胃电 ;针刺组 :电针足三里穴 30min→造模→记录胃电。每组2 0只 (10只用于放免检测 ,10只用于免…  相似文献   
62.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微波天线直接插入人体肝脏肿瘤 ,产生凝固坏死 (PMCT)。评价该方法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HSE 8M微波治疗仪 (频率 2 45 0MHz)对 3 2例患者的 5 1个肝癌结节进行微波凝固治疗 ,并用Levovist(利声显 )超声造影、3 DUS和实验室检查等观察疗效。结果 微波凝固治疗后 ,Levovist造影显示肿瘤内血流消失或明显减少 ,3 2例中有 2 0例原发性肝癌 ,其中 16例AFP明显下降 ,一例下降近 3万单位 ,无严重并发症 ,临床疗效较满意。结论 PMCT可使肿瘤留置固化、原位灭活 ,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供选择的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法 ;将肿瘤内血管树主干作为凝固治疗的主要目标 ,可提高疗效 ;Levovist造影观察PMCT前后肝脏肿瘤内血流的变化应当作为判断PMCT疗效的金标准 ;3 DUS成像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凝固区形态 ,准确测量凝固区体积 ,客观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63.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共有57例患者因包茎或包皮过长进行包皮环切手术,其中31例术后采用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治疗,发现能促进伤121水肿消退,减少感染,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产科全出生人群队列,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分娩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对子代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所有产妇纳入研究,收集母亲基本信息、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妊娠期药物治疗情况、分娩时的基本信息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期间共有1431例产妇在本院分娩,1457例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曲马多对儿童腹腔镜手术全麻拔管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3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惠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曲马多组(T组)和对照组(N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等药物静脉复合全麻,T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1.0 mg/kg曲马多,N组为空白对照.记录曲马多给药前、给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组用药后2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 HR、BP明显低于N组(P<0.01),T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P<0.05).结论:全麻腹腔镜手术中超前应用曲马多能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观察高频(10Hz)、低频(1Hz)及高低频相结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各15例):低频组、高频组、高低频结合组、对照组。四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为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接受rTMS,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Fugl-Meyer(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每组各随机挑选6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 结果:①rTMS治疗后四组FMA、NIHSS、B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②rTMS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以及高低频结合组较对照组的FMA、BI、NIHSS评分改善(P<0.05)。且高低频结合组较高频及低频组FMA、BI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③rTMS治疗后高频组和高低频结合组较本组治疗前MEP潜伏期降低(P<0.05)。且高频组较高低频结合组MEP潜伏期降低更明显(P<0.05)。 结论:高频(10Hz)、低频(1Hz)、高频(10Hz)与低频(1Hz)相结合的rTMS较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更有效。其中高低频结合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另外高频(10Hz)、高频(10Hz)与低频(1Hz)相结合的rTMS能够更有效的增强患侧大脑M1区的兴奋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上皮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n=24)和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组(S组,n=24),采用脂多糖(10 mg/kg)单次尾静脉注射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M组和S组大鼠分别于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参附注射液5 ml/kg,分别在建模后2、6、12 h随机取8只收集标本。另取8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n=8)。取腹主动脉血,ELISA检测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变化;取远端回肠,ELISA检测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并行Chiu氏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M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浆i-FABP、DAO水平、肠黏膜TNF-?琢、IL-6水平升高,肠黏膜Chiu氏评分增加(P<0.05)。与M组比较,S组2 h时相点大鼠血浆i-FABP、DAO水平、肠黏膜TNF-?琢、IL-6水平降低,肠黏膜Chiu氏评分降低(P<0.05);S组6 h时相点大鼠肠黏膜TNF-?琢、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在内毒素血症早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大鼠血浆i-FABP和DAO水平,减少肠黏膜Chiu氏评分,减轻肠黏膜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68.
内皮细胞源性IL—8对人树突状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皮源性白细胞介素-8(IL-8)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方法:用TNF-α分别诱导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IL-8,并将这2种不同来源的IL-8分别加入DC常规诱导培养的早期(第3天)及后期(第7天),培养至第9天收获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C的表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的含量;PI染色观察DC凋亡。结果:在DC培养的早期(第3天)加入内皮源性IL-8可以抑制DC的成熟,FCM分析表明:CD1a,CD40,CD80,CD83,HLA-DR等DC表面标志显著下降,而CD14表达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组。同时,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分泌的IL-12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而加入单核细胞来源的IL-8则无此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明树舌多糖GF对HepA瘤组织N-ras、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定HepA瘤细胞中N-ras、C-myc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树舌多糖组、猪苓多糖组中N-ras、C-mye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荷瘤组(P<0.01),树舌多糖组与猪苓多糖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树舌多糖GF可通过降低N-ras、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He-pA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0.
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颖  刘春芳  杨滨  王艳伟  乔利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88-3292
目的:观察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价黄连和小檗碱的氧化还原属性.方法:整体动物实验:正常小鼠灌服黄连1.2 g·kg-1,3d后取血,分别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量,红细胞膜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 G6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全血抗氧化能力(T-AOC)及红细胞膜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Ca2+ -Mg2+-ATP酶的活性,并观察其对红细胞流动性和变形性的影响;电生化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黄连和小檗碱在玻璃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体外红细胞实验观察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率的影响.结果:口服1.2g·kg-1黄连对正常小鼠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均无明显影响,对红细胞膜SOD,G6PD和全血T-AOC的活性及红细胞膜MDA,GSH无明显改变,也不影响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同时对红细胞流动性及变形性亦无明显影响;黄连分别在-0.27 V和0.60V有2个氧化峰,小檗碱在0.56V处有1个氧化峰,回扫时二者均无还原峰;0.125 ~2 g·L-1黄连体外可以明显抑制小鼠红细胞的自氧化溶血.结论:正常剂量的黄连不能引起正常小鼠红细胞溶血,也不影响红细胞膜抗氧化系统及其功能,黄连具有抗氧化(还原)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