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总结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治疗情况。结果10例以SAH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对于SAH病人应积极进行DSA检查,术前、术后常规应用尼膜同。  相似文献   
82.
均匀设计在工艺考察中的应用——合成阿魏酸的条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试验设计是工艺条件考察中常用的手段,大家熟知的正交设计便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此法自七十年代初以来已广泛用于化学反应的条件考察,取得了一些成果。正交设计在全面试验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挑选的点在其范围内具有“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特性。“均匀分散”使挑选的点具有代表性,而“整齐可比”是为了分析结果方便。为了保  相似文献   
83.
当今微创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技术在胆胰外科微创理念中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我院自1988年5月至2004年12月采用EST技术处理胆胰临床外科问题64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男276例,女368例,年龄12~74岁(平均44.6岁)。其中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366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3例,Oddi括约肌狭窄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脂肠乳头旁憩室22例,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与胆道镜联合应用18例,胃毕Ⅱ式术后胆总管结石15例。1.2方法采用Olym…  相似文献   
84.
当今微创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技术在胆胰外科微创理念中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我院自1988年5月至2004年12月采用EST技术处理胆胰临床外科问题64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分析14年间8 10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意外胆囊癌(UGC)31例的治疗情况。随访结果显示15例不同术式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平均生存2年,仅行内引流或外引流12例平均生存7个月。作者认为对MC中的UGC应积极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86.
银杏叶聚戊烯醇对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7.
从1970年7月~1977年9月,我们用中草药治疗毒蛇咬伤127例(其中重者15例),治疗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30天,均未发生死亡和遗留残疾。现将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常用外敷药】夏枯草、鹅不食草、土(口栾)儿(Apios ortunei Maxim)、半边莲、乌蔹莓叶、苏州荠苧各适量,鲜或干鲜混合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切不可封住伤口,以免妨碍毒液流出)。患肢及局部皮下出现青紫瘀斑,可用夏枯草、马棘叶、土(口栾)儿叶、乌蔹莓叶、蛇葡萄叶、半边莲、牛膝、五香草各适量,水煎后温洗、外擦或湿敷,1日4~6次。  相似文献   
88.
背景与目的:研究鲁吡替康(9NC)的致突变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微核实验,研究9NC体外对人淋巴细胞和体内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的诱变作用;采用小鼠抑瘤实验,研究9NC对小鼠移植瘤S180和Heps的肿瘤抑制作用.结果:9NC分别在体外≤0.187μg/ml及体内≤0.375 mg/kg剂量范围内,不诱发人淋巴细胞微核和小鼠骨髓PCE微核的增加(P>0.05),但对小鼠移植瘤S180(肉瘤)和Heps(肝癌)有抑制作用;在剂量≥0.25μg/ml(体外)和≥0.75 mg/kg(体内)时,9NC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小鼠骨髓PCE微核的显著增加(P<0.01),有明显的遗传毒性.结论:9NC在最大安全耐受剂量内具备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建库以来到2018年3月已公开发表的~(125)I粒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通过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5篇,共1 015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125)I放射组病人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RR=2.06,95%CI:1.62~2.62,P0.000 1),生存风险低于对照组(HR=0.38,95%CI:0.26~0.57,P0.000 1);~(125)I放射组术后1个月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WMD=-6.08,95%CI:-9.05~-3.10,P0.000 1),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也低于对照组(WMD=-37.72,95%CI:-44.99~-30.45,P0.000 1);胆道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125)I近距离放射组肿瘤缩小,而对照组肿瘤增大(SMD=-2.77,95%CI:-5.10~0.44,P=0.02);术后1个月2组谷丙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06,95%CI:-7.97~1.85,P=0.22);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68~1.35,P=0.80);~(125)I近距离放射组的病人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RR=21.08,95%CI:4.43~100.16,P=0.000 1)。结论与单纯放置支架、胆道引流术相比,~(125)I近距离放射能有效地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时间和胆道通畅时间,并能抑制肿瘤生长和缓解疼痛等,同时并不增加肝功能损害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肠外营养(TPN)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近9年150例采用PICC施行TPN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PICC进行TPN技术成功129例(86%).21例插管失败,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PICC施行TPN技术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