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者对256例进行期胃癌的浆膜改变与病期、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s(-)胃癌多为I、Ⅱ期的限局型癌,分化程度高,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低。Ps(+)胃癌多为Ⅲ、Ⅳ期的浸润型癌,弥漫性生长,分化不良,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及脱落癌细胞的检出率较Ps(-)胃癌显著增加。Ps(+)较Ps(-)癌根治术后5年自下而上率明显为低,主要与手术后腹膜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22.
内窥镜及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随着认识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和设备的更新,使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尤其是腹腔镜手术技术,自1991年国内首先从胆囊切除开始并迅速展开,目前在腹部外科已扩展到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肝囊肿开窗术、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的胃次全切除术等。但对于胃肠癌的  相似文献   
23.
胃癌R2,R3手术疗效的对比观察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比较了胃癌R_2、R_3术后的近、远期疗效,并以病期和病理生物学行为为依据,探讨了合理选择两种手术的适应证。结果表明:R_3术后1、3、5、7、10年生存率均高于R_2,以1、3、5年为著,与进行期病例(占87%)有关。TNMⅠ期(Ⅰa、Ⅰb)、R_2、R_3术后5年生存率基本相同,R_2即可根治。Ⅱ、Ⅲa期,R_3优于R_2。Ⅲb、Ⅳ期者,R_3仍比R_2提高,5年生存率25.5%。早期癌及BorrmannⅠ、Ⅱ型者两组相似,R_3对BorrmannⅢ和限局性BorrmannⅣ型可提高疗效。Ⅰa、Ⅰb期的胃壁内癌,淋巴结转移限于第一站者,R_2可达到根治;Ⅱ期以上浸透浆膜含,R_3可提高5年生存率。病理学的弥漫性生长方式、未分化癌及淋巴管癌栓者,生物学行为较差。对进行期病例应选择R_3扩大根治术。R_2、R_3术后康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主要与胃切除术式有关,与淋巴结清除范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4.
RhoC和Rho激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杨  徐惠绵 《山东医药》2008,48(9):78-79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RhoC和Rho激酶(ROCK-Ⅰ)mRNA和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大网膜转移病灶、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显示,RhoC和ROCK-Ⅰ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Ⅲ~Ⅳ期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大网膜转移病灶表达高于原发病灶.认为RhoC和ROCK-Ⅰ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部位是小肠和胃,发生在大肠者甚为少见。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病期较晚,并常被误  相似文献   
26.
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骶前大出血是指骶前静脉丛或椎体静脉破裂引起的非搏动性出血,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2%~5%,来势凶猛,处理困难,重则直接危及病人生命,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困扰外科医生较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经验,就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防治问题做一讨论。1骶前静脉的解剖骶前区静脉包括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骶前静脉丛由两侧骶外侧静脉、骶中静脉和其间的交通静脉组成的静脉网络。位于骶前筋膜(waldeyer筋膜)深面,附在骶骨的骨盆面上,与直肠固有筋膜之间形成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隙。骶椎椎体静…  相似文献   
27.
胃癌切除后三种重建方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切除和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访我科4年间所行胃癌切除手术的患者,选择其中生存2年以上的6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13例、全胃切除空肠P型重建l8例、空肠双Braun重建3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患者14项随访内容的反馈,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l2例不同重建方式的患者,进行贮袋^99mTc核素排空功能检测。结果手术后6个月,各指标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2个月,双Braun重建比P型重建和食管胃吻合在进食时间(P〈0.05)、进食次数(P〈0.05)、体重(P〈0.01)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手术后24个月,双Braun重建在体重改善方面优于P型重建和食管胃吻合(P〈0.01)。食物在双Bmum重建的贮袋中存留的时间比其他2种重建方式延长(分别为P=0.001;P=0.002)。结论 全胃切除双Braun重建手术术后患者近期生活质量优于P型重建和食管胃吻合术;双Braun重建的贮袋具有良好的食物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28.
以胃癌的病期及生物学行为探讨R2,R3手术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比观察不同病期和生物学行为胃癌的R2、R3手术疗效,探讨合理选择两种术式的适应证。结果表明:TNMⅠ期(Ⅰ3、Ⅰb、)R2、R3术后5年生存率基本相同,R2即可根治。Ⅱ、Ⅲa期,R3优于R2。Ⅲb、Ⅳ期胃癌,R3仍比R2的5年生存率提高25.5%。早期癌及BorrmannⅠ、Ⅱ型者两组相似,R3对BorrmannⅢ、Ⅳ型癌可提高根治的疗效。Ⅰa、Ⅰb期的胃壁内癌,淋巴结转移限于第一站者,R2即可达到根治;Ⅱ期以上侵透浆膜者,R3手术辅助防治腹膜转移的措施仍可提高5年生存率。病理学的弥慢性生长方式、未分化癌及淋巴管癌栓者、生物学行为较差,对进行期病例,应选择R3扩大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液中层粘连蛋白含量与其病理生物学行为及腹膜转移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术中收集50例胃癌和10例胃良性病变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上清液中层粘连蛋白、CEA蛋白(p-CEA)含量,同时进行腹腔冲洗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层粘连蛋白含量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LC和p-CEA阳性组层粘连蛋白含量均高于阴性(P<0.05);肉眼腹膜转移的10例中层粘连蛋白均显著升高.全组层粘连蛋白含量升高者占68%,明显高于p-CEA(44%)和PLC(34%)的阳性率.结论腹腔液中的层粘连蛋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标志物,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其预测腹膜亚临床转移的灵敏性优于p-CEA和PLC.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47岁,直肠癌miles术后两年,右腹部肿块5个月。肿块逐渐长大。查体:右中腹可扪及一7cm×6cm×5cm大小肿物,质中等,表面光滑,边界较光滑。入院后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见肿物位于右腹壁,约10cm×8cm×6cm大小,亚手拳大小。肿物向腹直肌及后鞘生长,并向腹腔突出。回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前方又有一鸭卵大小肿物,不活动,质硬,一段肠系膜成橡皮样硬韧,浸及肠管狭窄,有致梗阻倾向。手术将腹壁肿瘤连同周边1.5cm腹壁一并切除,送冰冻检查为良性病变。然后行系膜根部肿块连同受浸系膜、肠管一并切除,切除回肠范围约1.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