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01.
目的探讨维生素D3对大鼠体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D3 3×105 U/Kg,每周一次,持续4周;对照组按相同方法给予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大鼠血清钙、铁水平,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肝脏铁调素(hepcidin)的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清钙、铁水平分别为2.48±0.03mmol/L和58.06±4.14umol/L;实验组大鼠血清钙、铁水平分别为3.01±0.12mmol/L和51.02±5.31umol/L;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钙显著升高(P<0.01),血清铁显著降低(P<0.05),肝脏铁调素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维生素D3可能通过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了血清铁。  相似文献   
302.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各有优缺点.目的:对比观察InterTan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01/2010-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InterTan和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结果与结论: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InterTan组置入切口、出血量少于锁定钢板组,置入时间长于锁定钢板组(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采用InterTan置入治疗时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303.
目的 分析绝经前后女性雌激素、血清铁蛋白、骨密度三者的相互关系,明确铁蓄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否存在独立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绝经前后女性581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测定女性腰椎和骨密度,同时收集血清铁蛋白和雌激素水平.根据是否绝经,将体检女性分...  相似文献   
304.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多功能的营养因子,目前发现EPO对脊髓损伤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脊髓损伤的的研究进展,对EPO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5.
目的 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铁储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探讨铁蓄积对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独立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 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指数、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以及血脂等生化指标。首先对T2DM患者骨密度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通过分层分析和曲线拟合探究不同性别T2DM患者中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的变化关系。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血清铁蛋白对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1名T2DM患者(188名女性,223名男性)。T2DM女性和男性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的中位浓度分别为139.65 μg/L和243.10 μg/L,两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38.83 %和25.56 %。单因素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与骨密度成负相关;曲线拟合显示,T2DM患者的骨密度随着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T2DM女性和男性患者中血清铁蛋白高浓度组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分别是低浓度组的17.163和3.732倍(P<0.05)。结论 T2DM患者中铁储量与不同部位骨密度之间存在负性关系。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是T2DM患者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铁蓄积可能会增加T2DM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前外侧入路组45例, 男18例、女27例, 年龄(83.33±5.29)岁(范围76~96岁);后外侧入路组45例, 男13例、女32例, 年龄(81.87±5.00)岁(范围75~94岁)。术后评估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出血量、软组织损伤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 采用Harri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隐性失血均低于对照组(P<0.05), 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232.98±83.70)IU/L和(81.67±48...  相似文献   
307.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探究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管理领域的各国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收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管理文献, 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文献出版年、国家、机构、期刊、作者、高被引文献及研究热点, 利用VOSviewer软件绘制可视化视图。结果分析收集的2 508篇文献, 可呈现三类结果。(1)文献基础信息分析显示:①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672篇), 其次是英国和加拿大, 中国位居第四;②发文量前三的作者分别是Kanis JA、Cooper C和McCloskey EV;③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其次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文献高被引聚类分析显示, 118篇高被引文献主要分为五大聚类, 涉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治疗、药物依从性、管理共识及预防再骨折策略。(3)研究热点时间叠加视图显示,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治疗药物, 当前研究热点主要为分子靶向药物、骨小梁评分和骨折联络服务。结论本研究分析说明:在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管理的研究活跃度日益增加, 我国...  相似文献   
308.
目的 探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A)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和围手术期因素,了解这些因素与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THA的绝经后股骨颈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共纳入患者637例,平均年龄(70.6±6.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8.2±5.7)kg/m2,术后LOS中位数为7(6,8)d,术后LOS长于中位数的有263例(占41.3%)。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影响LOS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THA的LOS因素,其中年龄、BMI、入院时间、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合并症、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贫血、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不良事件这十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P<0.1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年龄>70岁(OR : 1.513 ;95% CI:1.032~2.260 ;P<0.001)、BMI< 18.5 kg/m2(OR : 1.577; 95% CI:1.073~2.319 ;P=0.021)、周五或周六入院(OR : 1.558 ;95% CI : 1.154~2.412;P=0.007)、ASA III/IV级(OR : 2.076 ;95% CI : 1.472~2.926;P<0.001)、合并术前贫血(OR : 1.665 ;95% CI : 1.338~2.072;P<0.001)、合并术后不良事件(OR : 1.814 ;95% CI : 1.174~2.803;P=0.007)这六项指标为LOS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住院时间(LOS)与老年人术后恢复状况关系密切,绝经后股骨颈骨折患者THA术后LOS延长与部分人口学、合并症、围手术期指标、入院时间等因素相关;其中有六项指标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2例, 女369例;年龄65~100岁[80(73, 86)岁]。患者均行关节置换、空心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情况, 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494例)和死亡组(57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等。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明确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均<0.01),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类型、ASA分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