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改良切口治疗踝关节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适当改良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外踝骨折,胫骨内侧及内踝,治疗7例踝关节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9 d,平均7 d,术后注意观察伤口皮肤血运及肿胀情况,踝关节辅以适当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内外踝骨折均对合良好,伤口皮缘局部轻度坏死2例,予以保守治疗3个月复查皮肤良好愈合,无一例伤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例,良3例,术后均出现骨痂良好生长,6个月内均达到骨折线模糊,部分消失,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而导致的内翻外畸形患者。结论小腿前外侧单一改良切口治疗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能准确复位关节面,能够暴露外踝及胫骨内侧、内踝,避免了局部狭窄皮瓣,保护局部软组织血供,掌握恰当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铁过载对成骨细胞铁稳态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34℃条件下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FOB1.19),以不同浓度(50、100、200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铁调节基因膜转铁蛋白(FPN1)、转铁蛋白受体(TfR)和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表达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成骨细胞铁离子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Vonkossa染色法行钙结节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AC干预48h后FPN1mRNA的表达随FAC干预浓度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上调,TfR、DMT1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FAC干预48h后成骨细胞铁离子荧光强度剂量依赖性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成骨细胞ROS水平随FAC干预浓度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FAC干预10d后各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FAC浓度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FAC干预17d后成骨细胞钙结节染色显示矿化面积和钙结节形成随FAC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铁过载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铁离子浓度增加及活性氧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56~87岁,平均72.6岁;6例年轻女性暴力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车祸伤4例、骑车摔倒1例、高处坠落1例)为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31岁。2组患者均为住院、单发、非开放性骨折,入院检查无炎性反应,既往无病理性铁过载史。2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术中留取骨组织行骨铁含量测定和骨组织铁染色,术后均行腰椎和髋部(健侧)骨密度检查。结果绝经组髋部和L1-4BMD值、铁蛋白(FER)、25羟基维生素D(25-OH)均大于参考值范围;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绝经组骨铁含量均值为(88.9±47.2)μg/g,血清FER均值为(234.3±91.70)ng/mL,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均值为(643.4±284.3)pg/m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均值为(3.4±0.7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12.7)μg/g,(69.6±42.5)ng/mL,(254.3±129.9)pg/mL,(2.3±0.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髋部BMD均值为(0.63±0.11)g/cm2、L1-4BMD均值为(0.87±0.10)g/cm2,均低于对照组的(0.88±0.67)g/cm2和(1.06±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普鲁士蓝+HE染色后可见条絮状骨小梁结构,绝经组骨小梁区可见特异性铁元素沉积,对照组骨小梁区未见明显铁元素沉积;2组骨小梁之外区域均有散在特异性铁元素沉积。绝经组骨铁含量与血清FER呈正相关(r=0.966),与髋部BMD值呈负相关(r=-0.820)。结论绝经后女性易发生铁代谢及骨代谢异常,骨铁水平升高、骨量减少和骨铁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血清铁调素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清hepcidin含量的变化。方法取7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用70mg/kg/d维甲酸持续灌胃14d,对照组等量蒸馏水灌胃14d,用ELISA试剂盒测定模型组和对照组第5、6、7、8、9、10 11、12、14d血清hepeidin含量。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血清hepcidin含量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有变化:第5d略有降低,无显著差异;6、7、8、9、10、11、12d降低,明显差异;14d略有回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hepcidin含量降低与骨质疏松形成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hepcidin可能成为骨质矿化异常诊断、治疗的新焦点,为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探讨应用单枚克氏针贯穿固定远、近侧指间关节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8月,对18例锤状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枚1mm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DIP)固定于过伸位,同时贯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PIP)于屈曲45°~60°位;修复伸肌腱,如伸肌腱止点处断裂或伴有撕脱骨折者,用微型骨锚或抽出式钢丝法固定.术后3周解除近侧指间关节固定,6周完全拔除克氏针.结果 术后随访2~6个月,远侧指间关节伸屈活动度为O°~70°11例,0°~600°4例,0.~55°2例,0°~35°1例.将患指与健指远侧指间关节的活动度相比较,参照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本组优11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应用单枚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肌腱.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治疗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自1989~1992年运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31例,其中25例产生并发症(主要包括畸形愈合、活动受限、创伤性桡腕关节炎)。本文结合病例对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和有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8.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一种方法。通常手术中要用克氏针固定髋臼、植骨片及骨盆。但克氏针易影响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易刺激皮肤和股外侧皮神经,且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本文对髋臼发育不良28例改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2例男性,26例女性,平均  相似文献   
39.
在实验性腰椎骨折模型中,经过不同直径锥形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分别进行载荷-应变动态生物力学实验观察,结果认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锥形椎弓根螺钉拥有相同的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40.
骨折愈合中可吸收固定材料降解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25只大鼠股骨下端骨折模型中,运用可吸收固定物(SR-PGA)进行髓内固定,于固定后4、6、8、12、24周取骨折愈合区骨痂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在超微结构中,作者发现可吸收固定物降解颗粒呈方形或棱形,排列与有胶原纤维纵轴方向平行趋向;机体对降解颗粒反应始终存在,尤其24周时仍可见吞噬细胞和其死亡的形态结构。结合骨折愈合理论作者认为在皮质骨、粉碎骨折及影响血供部位的骨折中,应用可吸收固定物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