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3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目的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8-06采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3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比较手术前后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31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骨盆正位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及对应关系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无脱位表现。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步态均明显改善,髋部疼痛均消失,仅2例轻度跛行。术后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前倾角技术应用于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指导合适假体的选择、设计以及确定合适的髋臼前倾角、股骨柄前倾角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联合前倾角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2.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后组织及血清中镁离子含量明显下降,而镁离子下降对细胞膜离子通透性、血管调节以及继发性脊髓损伤等均有影响.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硫酸镁后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材料成年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方法实验于2002-04/08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取48只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于脊髓损伤后1 h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于伤后1 h给予硫酸镁300 mg/kg腹腔注射.用药后4,8,24 h,每组各时相点取6只大鼠,大鼠损伤部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黄嘌呤氧化法检测;大鼠脊髓丙二醛浓度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评估标准以钙离子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表示硫酸镁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于伤后8,24h和1周对大鼠进行斜板试验观察脊髓功能.将大鼠置于一块有纹理橡胶皮覆盖的斜板上,斜板倾斜角度从0°缓慢上升,直至大鼠不能保持原有位置5s时,读取斜板度数.每只测试3次后取均值,测量的角度增加表示脊髓功能状态有改善.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②大鼠脊髓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浓度的改变.③大鼠脊髓功能观察结果.结果①两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比较术后8,24 h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376.5±36.2比425.9±32.7)×10-9mol/L,(316.3±13.9比350.2±29.4)×10-9mol/L,P<0.05].②两组大鼠脊髓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比较各时相点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P<0.01).③两组大鼠脊髓功能观察结果实验组改善不明显,仅在1周时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53.3±4.3)°,(44.3±5.7)°,P<0.05].结论脊髓损伤大鼠腹腔注射硫酸镁后,损伤区周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改变,表明硫酸镁对实验大鼠脊髓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从而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373.
目的 研究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β (rrIL-β)诱导关节软骨细胞退变是否与其破坏线粒体的完整性和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有关.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成功后,以10 ng/ml白细胞介素(IL)-1β刺激,培养24 h后,通过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双标及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以罗丹明-123荧光染色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用荧光素酶反应检测线粒体合成三磷酸腺苷(ATP)能力来评价线粒体功能.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L-1β刺激组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及软骨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分别为(24±4)U,(4.1 ±0.8) pmol/106个细胞及(89±7)U,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10)U,(13.3±3.0) pmol/106个细胞及(17±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3,2.587,2.665,P值分别为0.026,0.039,0.021).IL-1β刺激能明显降低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及其合成ATP的能力,并且能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结论 IL-Iβ能通过破坏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的完整性和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来诱导软骨细胞去分化,从而促进关节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37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的差异。方法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5例分为4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A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0 mg/kg氨甲环酸(B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20mg/k氨甲环酸(C组),对照组55例,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Hb)波动水平、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波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术后引流量、Hb波动水平、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较B组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失血量和改善术后Hb水平,A、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水平,与静滴10 mg/kg氨甲环酸相比,静滴1 g或20 mg/kg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Hb水平,且不增加不良事件概率。  相似文献   
375.
因膝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这直接影响术后膝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及康复。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有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关节周围注射药物镇痛以及一些非药物性镇痛等。本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6.
彭昊  鲁强  尹东  周观金 《安徽医药》2016,20(12):2219-2221
随着国内外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率相比于20世纪已显著下降,但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一旦出现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给患者带来的影响都将是灾难性的。预防是避免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及其产生严重后果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为了让更多的医学工作者早期识别该疾病的症状、体征,使患者能够被早期诊断,进而得到有效的治疗,该研究将对缺血性肌挛缩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7.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2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按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KSS﹚进行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6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术后无感染、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AKSS评分:优19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2.31%。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等优点,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8.
梅杰  彭昊  尹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9116-9120
背景:国外研究认为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为血清关节软骨代谢及破骨细胞功能的异常.目的:检测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骨生化标志物TRACP-5b及CTX-Ⅱ的表达.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普通股骨头坏死患者(n=30,普通组)、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n=30,快速进展组)、骨质疏松症患者(n=30,骨质疏松组)、对照患者(n=30,单纯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或单纯腘窝囊肿患者)血清中TRACP-5b及CTX-Ⅱ水平.结果与结论:快速进展组、骨质疏松组TRACP-5b水平高于普通组、对照组(P 〈 0.05),普通组TRACP-5b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快速进展组CTX-Ⅱ水平高于其他3组(P 〈 0.05),普通组、骨质疏松组CTX-Ⅱ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①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病理机制之一为TRACP-5b水平上升,破骨细胞活性增强,CTX-Ⅱ水平上升,关节软骨降解过快.②TRACP-5b及CTX-Ⅱ有可能成为诊断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79.
彭昊  马进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8977-898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选用内固定治疗成功率不高。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69例年龄大于70岁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记录置换后并发症、死亡周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周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失访,剩余53例。7例以上患者死于置换后1年内。置换后第1个月的Harris评分为66±7,第3个月为72±6,第1年为74±5,第3年为76±6,其中27例5年后的Harris评分为76±8。患者恢复下地行走能力的平均时间为28d。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和植入感染现象。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患者在极低的器械故障风险下能更快地恢复,避免了内固定治疗失败的风险问题,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80.
背景:超声微泡转染系统已尝试于体内多部位的基因转染,但尚未见有用于骨部位基因转染的报告。目的:观察超声破坏微泡法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兔股骨头组织的效率及可行性。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均分为裸转染组,预照射+裸转染组,超声定位转染组,预照射+超声定位转染,重复定位转染组。其中前2组不给予超声定向转染照射,后3组利用超声微泡破裂法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定向基因转染兔股骨头。各组转染1周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超声定位转染组,预照射+超声定位转染,重复定位转染组均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且复定位转染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兔股骨头内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超声定位转染组,预照射+超声定位转染,重复定位转染组兔超声照射部位软组织和骨组织切片未观察到明显损伤病灶。结果证实,超声微泡破裂法能安全、有效实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兔股骨头组织的转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