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38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胫腓骨严重多段骨折两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探讨其手术相关问题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 优越性.方法 应用LISS钢板及解剖接骨钢板治疗胫腓骨严重多段骨折49例,按AO分型:解剖接骨钢板组1A3型8例,2C1型6例,2C2型8例,2C3型9例;LISS钢板组1A3型5例,2C1型4例,2C2型3例,2C3型6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性.结果 LISS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解剖接骨钢板组有显著减少.结论 LISS钢板是治疗胫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明确手术适应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和重视对骨缺损的处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创伤引发的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而其后续发生的以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代表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创伤后股骨颈骨折具体的损伤及修复机制仍不甚明了,因此研究股骨颈骨折后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及临床上针对的治疗措施对预后产生的影响,可为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未来的预后打好基础,并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提供思路。目前主要认为创伤后股骨颈血供不足和相关炎性重建反应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作用机制,而作用于相关机制的因素则被认为是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对于股骨颈骨折后续发生坏死相关影响因素的报道。学界主要认为受伤原因、Garden分型等骨折分型方式、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术前膝内外翻畸形程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74例(178膝)。依据术前患肢髋膝踝角度分为A组(膝内翻≤10°)、B组(10°<膝内翻≤20°)、C组(膝外翻≤10°)、D组(10°<膝外翻≤20°)。其中,男27例,女147例;年龄65 ~ 88岁,平均(72.8±6.2)岁。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术侧HKA角,术前1周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HSS、ROM、AKS评分、VAS评分、AOFAS评分。对以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17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5 ~ 66个月,平均(42.0±16.0)个月。各组术后1周时HKA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的HSS评分、ROM评分、AKS功能和活动评分、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不同程度内/外翻的术前各项指标、术后HKA及优良率、AOFAS评分比较,内/外翻程度越严重,结果越差(P<0.05);术后HSS评分、ROM、AKS功能及活动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患者的术前HKA角与术前HSS评分、ROM、AKS活动及功能评分、VAS评分、AOFAS评分、术后AOFAS评分正相关(P<0.05),与术后HSS评分、ROM、AKS活动及功能评分、VAS评分无相关(P>0.05)。膝外翻患者的术前HKA角与术前HSS评分、ROM、AKS活动及功能评分、AOFAS评分、术后AOFAS评分负相关(P<0.05),与术后HSS评分、ROM、AKS活动及功能评分、VAS评分、术前VAS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 从中期随访来看,患者术前膝内、外翻畸形的严重程度对术后HKA对线优良率、术后踝关节功能、术前膝关节功能有显著影响,而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胃癌CT扫描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经胃镜活检、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例,进展期胃癌53例。其中BorrmannⅠ型(蕈伞型癌)8例、BorrmannⅡ型(局限溃疡型癌)10例、BorrmannⅢ型(浸润溃疡型癌)18例、BorrmannⅣ型(浸润型癌)17例,发现CT对其正确诊断、分期及大体分型与病理对照准确率可达90.2%。结论 CT对胃癌的诊断与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使用白藜芦醇对脊髓损伤早期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2004-06/09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将62只SD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据Allen's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00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MPSS)100mg/kg;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损伤8,24及72h后白藜芦醇组脊髓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并与MPSS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与损伤组比较,Bcl-2表达在损伤后8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白藜芦醇对损伤后的脊髓无干预作用,而24及72h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白藜芦醇能够增强Bcl-2表达,对(损伤后脊髓有明显作用;Bax表达在损伤后8及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24h时最为显著(P<0.01),表明白藜芦醇可抑制Bax表达,对损伤后的脊髓有干预作用;白藜芦醇与MPS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即白藜芦醇对损伤后脊髓有相似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在脊髓损伤早期能够有效上调Bcl-2表达及下调Bax表达,对损伤后脊髓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小儿复发性腹痛病因复杂,腹痛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现对我院2003到2005年50例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原检测,以探讨在小儿复发性腹痛病因早期诊断的价值,现分析如下。1对象研究检测对象共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4到13岁不等,其中小于6岁14例,大于6岁36例。均以反复发作中上腹痛或脐周痛为主要表现,病程2月到3年不等。2方法研究检测对象全部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HpIgG,试剂是由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提供,按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和阴性组,全部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小儿复发性腹痛病因诊断提…  相似文献   
27.
背景:关于单平面和多平面截骨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已颇多,但两者间生物力学特点直接比较的实验结果不多。目的:探讨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和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治疗脊椎后凸的生物力学损伤特点。设计:随机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年龄三四岁。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9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将12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椎标本(T8~L5)随机分成完整组、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Dick组)和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组(Luque组),每组4具。以侧弯方式进行超生理负荷试验,损伤试验在Instron5500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以10mm/min的速度匀速度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折或脱位而屈服。记录截荷值的变化并观察损伤模式,绘制损伤试验的载荷一位移曲线。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牛脊柱标本损伤性右侧弯试验截荷一位移曲线。结果:12具小牛脊柱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完整组标本在3600N的弯曲载荷下屈服,曲线形态缓和;单平面截骨Dick组在2800N时屈服,曲线亦较缓和;多平面截骨Luque组加载至7160N才屈服,抵抗力几乎直线下落至4000N以下,此后曲线平缓。结论:实验中多平面截骨Luque棒固定的最大抗屈服能力稍优于单平面截骨Dick钉固定组,但不足以构成临床应用中决定取舍的依据,两种术式术后脊柱稳定性坚强可靠,有利于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减少致残率。方法:总结1996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获得随访的58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髋臼前壁骨折11例,前柱骨折7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8例,其他复杂骨折12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骨股骨入路及联合入路。其中43例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和松质骨螺钉,11例单纯用松质骨螺钉,4例年轻患者用一种可吸收性聚乙胶酯(SR-PGA)螺钉固定。28例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Mana评分,优29例,良20例,一般5例,差2例,异位骨化8例,3例发生表浅感染,1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于有移位髋臼骨折术前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综合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及适应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58例患者行PVP治疗,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压缩程度<50%19例、50%~75%14例、>75%5例,骨折急性期8例),椎体转移瘤20例。26例单纯透视定位穿刺,32例CT图像帮助定位,再在X线透视下穿刺。结果:58例患者共治疗椎体79个,平均注射骨水泥4.5mL。26例单纯透视定位中19例一次穿刺成功(73.1%),7例2~3次穿刺成功;32例CT图像定位中30例一次穿刺成功(93.8%),2例2次穿刺成功。49例疼痛完全缓解(84.5%),9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肿瘤安全可靠,对于急性和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行PVP治疗,并有良好疗效;CT片加电视透视定位穿刺法方便准确,可提高PVP的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30.
黄磊  彭昊  方洪松  李彬彬  丁帅 《山东医药》2010,50(42):81-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2 a 6个月~19 a 7个月,45髋中骨水泥型28髋、非骨水泥型17髋。手术取出的假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区域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其中9例假体表层钴铬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后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采用个体化非骨水泥型假体、小锉刀操作、建立良好的骨床将有效避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出现假体松动后应将其取出并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