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医药卫生   8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对17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像进行心脏功能及相位分析,结果显示:17例病人全心相位分布不均,有散在相位延迟灶,其中14例心室相角程增大,占82.35%,8例室壁运动异常,占47.06%,而且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高峰射血率(PER)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尤以PER下降为著(P<0.001),而左室高峰充盈率(PFR)两组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病毒性心肌各部位代谢不均衡,以收缩功能及其收缩协调性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凉血潜阳方随症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固定方组58例,采用凉血潜阳方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加减组59例,采用凉血潜阳方随症加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安全性等为观察指标。结果:加减组总有效率(83.05%,49/59)和愈显率(27.12%,16/59)均优于固定方组总有效率(67.24%,39/58)和愈显率(10.34%,6/58)(P<0.05)。两组治疗后PASI、VAS、DLQI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加减组在改善PASI、DLQI及HAMD评分上优于固定方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凉血潜阳方随症加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可显著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MSCT)和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劣势。方法2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或查体者分别经EBCT和MSCT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心血管专业放射诊断医师分别阅读两组资料片,将冠状动脉各支共分成4支9个节段,逐一对照两种检查方法所显示的各支冠状动脉主干的可视长度、可评价长度,各节段血管成像质量等级比率,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斑块的显示优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SCT和EBCT所显示的冠状动脉各主干血管的可视长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对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可诊断长度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②MSCT的A级节段比和B级节段比均高于EBCT,总的可诊断节段比明显高于EBCT(P<0.01);而C级节段比则明显低于EBCT(P<0.01)。MSCT的C级节段主要集中在运动伪影明显的右冠中段,EBCT的C级节段则主要集中在前降支和回旋支远段。③MSCT可显示EBCT无法显示的血管上、下壁的非钙化性斑块和EBCT易遗漏的管壁一侧的轻度增厚改变。④在各种三维重建方法中,除了轴位MIP血管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没有明显差别,其他三维重建方法的成像清晰度MSCT均优于EBCT。结论MSCT对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成像及非钙化性斑块的显示优于EBCT,但右冠成像因中段频繁的运动伪影而明显劣于EBCT。EBCT和MSCT,尤其是MSCT,是极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冠状动脉造影,但可作为冠心病的常规筛选检查方法,减少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原位猪肝移植无肝期前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共行 5 5例原位猪肝移植 ,在无肝期前和无肝期后 (包括无肝期和新肝期 )检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肝肾功变化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以及心排出量 (CO)在无肝期后下降明显 (与无肝期前相比 ,P <0 .0 5 )。无肝期后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 ,供肝复流后出现一过性高血钾。新肝期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升高明显 (与无肝期前相比 ,P <0 .0 1)。结论 猪原位肝移植术中受者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明确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 ,并给予正确的护理 ,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比较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CCLM3和SMMC-7721细胞)构建的人肝癌裸鼠模型的转移潜能.方法 实验分为两组:应用HCCLM3细胞构建的人肝癌裸鼠模型组为A组,SMMC-7721细胞构建的模型组为B组.比较A组和B组的原发灶的肿瘤大小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各组的肝内转移率、转移数目,累及的肝叶数以及转移肿瘤体积的大小.所有数据由SPSS1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A组的肝内转移率为100%(8/8)、肝内原发肿瘤体积为(6954±1945)mm~3,B组的肝内转移率为62.5%(5/8)、肝内原发肿瘤体积为(6034±2035)mm~3,两组肝内转移率和原发灶肿瘤体积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内转移的数目、累及肝叶数、转移肿瘤的体积大小A组分别为4.5个(中位数)、3个和975 mm~3(中位数),B组分别为1个(中位数)、1个和274 mm~3(中位数),两组比较,Z值分别为-2.818、-2.289和-1.975,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肺转移率(P=0.001)和累及其他脏器个数(P=0.041)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CLM3细胞制作的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具有高转移潜能,可应用于人肝癌的生物性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具开发前景的南美洲常用草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洲尤其是亚马逊河流域的很多传统草药被土著用来治疗疾病,且药用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入,该地区很多传统草药或作为食物补充剂,如玛卡、雅贡;或被开发为功能性饮料,如瓜拉那豆、巴拉圭茶等;或者一些草药(如猫爪藤、保哥果等)的有效成分在抗肿瘤研究中显示出较强药理活性.这些传统草药已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7例滇南小耳猪心肺联合移植模型建立实验研究的手术操作技术、供体心肺的保护、术后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相关问题,建立动物心肺联合移植实验模型,为更多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对14只实验用滇南小耳猪进行心肺联合移植.结果 7例手术成功,获得短期存活,基本达到研究目的,成功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结论滇南小猪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开展心肺联合移植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58.
不同枸杞子中枸杞多糖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霞  许利嘉  肖伟  彭勇  肖培根 《医药导报》2011,30(4):426-428
目的 分析不同枸杞子样品中枸杞多糖的含量. 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 结果 不同种枸杞子中多糖含量顺序是:云南枸杞>宁夏枸杞>柱筒枸杞>枸杞>新疆枸杞>截萼枸杞>北方枸杞>黄果枸杞>黑果枸杞>红枝枸杞. 不同产地枸杞子样品含量顺序是:宁夏>新疆>内蒙古>青海>河北>陕西>山西>甘肃. 栽培枸杞子样品枸杞多糖含量大于野生样品. 结论 枸杞子中的枸杞多糖含量:栽培样品高于野生;宁夏及其周边地区和全国主要栽培基地产的样品高于其他地区. 宁夏枸杞(种)的样品高于其他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深圳特区儿童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方法对190例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儿童颌面损伤病例中,男1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9:1。前3位致伤原因是跌伤(49.0%)、交通事故(18.7%)及坠落伤(9.4%)。软组织损伤多见于额、颏、唇等部位,硬组织损伤以下颌骨骨折为主。结论男性比女性更易遭受颌面部创伤,好发于0-7岁年龄段,多以跌倒致伤;多以下颌骨骨折为主,软组织损伤常见于额、颏、唇及颊等部位。  相似文献   
60.
木香为国内外常用药材,传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简要对木香的品种进行了考证,发现木香虽然有许多异名,但Saussurea lappa为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着重对木香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倍半萜内酯和三萜类为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木香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木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木香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