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乙型肝炎核心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2.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A反式激活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A(HCV NS4A)转染细胞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 NS4A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HCV NS4A表达质粒pcDNA3.1(-)-NS4A转染Hep 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进行SSH分析。将富集的二次PCR产物与TIA载体连接,并转染大肠埃希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克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36个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分析显示200~1000bp插入片段。对其中的25个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18种已知基因编码蛋白和2种未知功能基因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及肿瘤发生等细胞生长调节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可能是NS4A反式激活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HCV NS4A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阐明HCV NS4A反式调节的靶基因等提供了相关的平台。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观察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2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中药治疗,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第1周末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在第4周末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中药可以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并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促进胆红素消退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HAART后艾滋病病人脂肪肝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36.
HBV为带包膜的嗜肝DNA病毒属,其基因组由松弛环状、部分双链DNA(rcDNA)组成.负链较长,约为3 200个核苷酸(nt),其5'端共价结合病毒多聚酶;正链较短,长度可变,为1 700~2800nt,在其5'端有寡聚核糖核苷酸帽.HBV基因组具有4个开放读码框(ORF),通过不同的起始密码子(ATG)编码至少7个蛋白,包括3个表面抗原:包膜蛋白前-S1、前-S2、S,HBcAg,HBeAg,病毒多聚酶(P)及X蛋白(HBxAg).包膜蛋白的作用主要是允许病毒核壳体进、出宿主肝细胞而不引起细胞裂解.前-S1蛋白由前-S1基因编码,前-S1基因区的长度在不同亚型问有所差别,在324~357 nt.前-S1蛋白在HBV生物学中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病毒包膜装配过程中与核心颗粒结合的配体,也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与一个尚未鉴定出的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底物.许多研究表明,HBV前-S1蛋白具有反式激活作用[1-4].  相似文献   
37.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F反式调节靶基因FTP2的反式激活基因的cDNA文库,克隆FTP2反式激活基因。方法以HCVFTP2表达质粒pcDNA3.1(-)-HCVFTP2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埃希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CVFTP2反式激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扩增后得到56个2001000bp插入片段的克隆,随机挑选其中24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0种编码基因,其中1个为未知功能的新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构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LX02)反式调节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并克隆TGF β1反式调节相关基因,以阐明TGF β1介导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TGF β1刺激LX02细胞,同时以磷酸盐缓冲液刺激的LX02细胞作为对照.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 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多聚酶链反应.将产物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经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成功构建了TGF β1刺激LX02细胞反式调节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146个200~1000bp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随机挑取其中35个克隆进行测序,30个列序成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有28个与已知基因序列和2个与未知功能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TGF β1刺激LX02细胞反式调节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到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蛋白质合成,信号传导、细胞外基质代谢、扰脂质过氧化等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为进一步阐明TGF β1介导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9.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反式激活基因2(FTP2)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病理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PCR获得HCVFTP2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后进行大量表达并纯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并将此抗体作为诊断试剂观察其在正常肝组织和临床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以pET32a( )-FTP2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后,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大量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25kD。将此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经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证明,多克隆抗体效价>1:128000,免疫组化显示多克隆抗体能够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临床病理组织产生FTP2抗原反应。结论成功表达了HCV的FTP2蛋白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证实FTP2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α干扰素(IFNα)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FNα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染酵母细胞AH109,Western blot证明IFNα蛋白能够在AH109中表达。然后将AH109与转染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后转化DH5α大肠埃希菌并经氨苄西林抗性筛选,提取单克隆菌落质粒,酶切答定正确者进行测序,再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成功克隆化IFNα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应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出阳性菌落34个,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排除读码框架不正确者,最后得到8种已知基因:玻璃体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α多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Tat相互作用蛋白2、精氨酸酶、NADH脱氢酶1β亚复合物、转铁蛋白受体2α、酒精脱氢酶IBβ多肽、肝细胞癌蛋白(HCC-1);2种染色体基因:人染色体17,克隆RP11-35083,人染色体10,克隆RP11-35101。结论 成功克隆出IFNα基因,并从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8种能与IFNα具有结合作用的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