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3篇
医药卫生   12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在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于手术消毒前由术者行超声定位,观测病灶个数、病灶于上下极分布情况以及距后包膜的距离;并对病灶手术切除率、手术探查时间、声嘶、低钙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未行超声定位的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80例患者术中按超声所观测数据确定的位置均能迅速找到病灶,病灶切除率为93.75%(75/80),多发性结节患者能缩短探查时间,结节距离后包膜5 mm以上者无需费时显露保护喉返神经,仅70.00%(56/80)显露喉返神经.未使用超声定位组对5 mm以下位置非表浅结节,均只能留作随访,病灶切除率76.25%(61/80),对临床可疑恶性、探查无法触及者,仅能做大范围切除活检(同侧叶次全切除),喉返神经显露达92.50%(74/80).在手术探查时间、病灶切除率和喉返神经显露率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除1例因癌结节位于喉返神经入喉处术后出现声音略低外,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疾病麻醉后消毒前超声定位,有助于了解甲状腺病灶的数量及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有利于术中迅速找到并准确切除病灶,是一种既能提高手术精确性、提高病灶切除率,又能降低手术难度的实用性很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调查全民食盐加碘前后近20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甲状腺癌住院构成比的变化,探讨碘摄入和甲状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食盐碘化前后长海医院近20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年的甲状腺癌构成比.依据年份将患者分为4组:1993-1997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A组),1998-2002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B组),2003-2007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C组),2008-2012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D组),比较各组间甲状腺癌构成比.结果 1994年立法全民补碘后,甲状腺癌构成比自1993年的11.36%(25/220)降至7.59%(18/237),但其后又逐渐增高,2012年时已达20.76%(318/1 532).A、B、C、D组甲状腺癌的构成比分别为8.01%(112/1 398)、9.61%(241/2 508)、11.65%(501/4 299)、16.57%(1 101/6 645).其中A、B(食盐碘化初期)年度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而C、D(长期食盐碘化)年度段较A或B均有所增加(P<0.001).结论 短期补碘对甲状腺癌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补碘10年后甲状腺癌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期碘盐的摄入也许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意外妊娠青少年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流产的意外妊娠青少年745例,分为青少年组(≤18岁)263例和青年组(19~24岁)482例,均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随访,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除安全套避孕及阴道避孕环外,对其他避孕措施的知晓率,青少年组低于青年组,未采取避孕措施比例(73.4%)高于青年组(37.6%)(均P0.05)。在青年组中,使用较频繁的避孕方式为安全期(21.8%)、体外射精(18.7%)及紧急避孕药(10.2%)。青少年组58.2%不了解人工流产风险,青年组为40.0%(P0.05)。流产后立即落实避孕措施比率青少年组(27.4%)低于青年组(43.5%)(P0.05)。结论:缺乏避孕知识是导致青少年组青少年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未掌握正确有效的避孕措施和缺乏人工流产风险意识是导致青年组青少年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建议青少年流产后应立即落实避孕措施。  相似文献   
54.
目前儿童中药制剂剂型选择、辅料优选、工艺设计、包装装置等成人化倾向比较普遍, 导致给药剂量不准、患儿用药顺应性差, 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因此, 研究开发符合儿童用药特点的制剂, 突破儿童制剂关键技术迫在眉睫。分析了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等常用剂型, 探讨其在儿童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情况, 并针对儿童中药制剂中存在的药物溶解度低、服用口感差、给药剂量不准确等问题, 探讨增溶、掩味和定量给药等共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以期为儿童中药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张雯  袁媛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29-183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6.5 min;平均失血量48.6 mL,出现切口感染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60例随访患者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为8.3%,13例不孕症中有6例妊娠,妊娠率为46.2%。结论 经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腹腔镜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6.
<正>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是指没有经过医生或他人的解释,直接来自患者的有关其健康状态的信息~([1])。PROs是来自患者本人的声音,与医护声音、家属声音共同构成了医疗决策不可或缺的3种声音~([2])。而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为PROs理念的临床落地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舒尼替尼(sunitinib)耐药内皮细胞HMEC-su细胞的耐药特性,并对其与内皮间质转化(EndMT)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观察HMEC-su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HMEC-su细胞对阿霉素(DOX)的敏感性,并计算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o 123)外排实验评价HMEC-su细胞的耐药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划痕修复实验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MEC-1和HMEC-su细胞中EndMT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黏素(V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增殖速度减慢;HMEC-su细胞对DOX产生交叉耐药,RI为2.15(P<0.01);Rho123蓄积实验显示,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内Rho123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VRP)处理1 h后,HMEC-su细胞中Rho123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然而S期和G2/M期显著增加(P<0.01,P<0.05);划痕修复实验表明HMEC-su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HMEC-1细胞(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面,与HMEC-1细胞比较,HMEC-su细胞中V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1),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HMEC-su细胞对DOX产生了交叉耐药,其细胞形态和周期分布存在着明显变化,初步确定EndMT与HMEC-su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诺模图(Nomogram)模型预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且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的1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再出血。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诺模图模型,比较其与Child分级、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预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准确性。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中,在内镜下治疗后2、6和12个月分别出现再出血18例(11.4%)、37例(23.4%)和49例(31.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HVPG(<16 mmHg与≥16 mmHg,1 mmHg=0.133 kPa)、门脉系统广泛栓塞、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组织黏合剂注射点(≤3点与>3点)和组织黏合剂注射量(≤3 mL与>3 mL)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HR=0.575、2.018、1.562、3.433、2.945、1.859、2.743、0.324、1.840、1.477、1.716,95%CI 0.305~1.084、0.902~4.514、0.814~2.792、1.753~6.724、1.663~5.217、1.012~3.415、0.852~8.830、0.079~1.335、1.012~3.317、0.839~2.602、0.935~3.152,P均<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65、2.886、2.095,95%CI 1.339~5.300、1.580~5.271、1.099~3.995,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和HVPG(<16 mmHg与≥16 mmHg)均能有效预测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1年累积未再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16 mmHg与≥16 mmHg)的模型可能比Child-Pugh分级和HVPG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746、0.673和0.585,95%CI 0.662~0.829、0.583~0.762和0.486~0.683,P<0.01、P=0.001、P=0.089)。根据诺模图评分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结果显示诺模图可以有效区分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A腔外血管、HVPG和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基于此3项指标建立的诺模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能优于Child-Pugh分级和HVPG。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内部特征,并分析高症状特征患者的风险指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相关自我报告症状,基于潜类别模型探讨该症状群的潜在类别,并探索不同类别间的区分指标。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症状群表现为3种不同的类别,分别命名为“高症状组”“高心理症状组”和“低症状组”,占比依次为25.0%、19.7%、55.3%。相比于“低症状组”,前两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99,P<0.001)。锻炼自我效能是区分和预测“高症状组”的独立指标(OR=0.949,P=0.019);“高心理症状组”预测指标分别是中间型性格特点(OR=6.189,P=0.007)、未接受过乳腺癌切除术(OR=4.718,P=0.020)及较低的锻炼自我效能(OR=0.926,P=0.002)。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高症状组”的生活质量较低,锻炼自我效能是其重要预测因子。后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症状管理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HbA1c、空腹血糖、年龄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排除肿瘤提供参考。方法以27 IU/ml作为切点,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CA199水平分为升高组和对照组,研究两者之间的HbA1c、空腹血糖、年龄的水平差异,并用Spearmman相关分析研究HbA1c、空腹血糖、年龄与血清CA199水平的相关性;同时,不同血糖控制情况的病例按HbA1c水平,分为67%,78%,89%和>9%4组,比较分析各组及与健康对照组两两之间血清CA199水平。结果 CA199升高组HbA1c水平、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组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只有控制差易并发症组(HbA1c>9%)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与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4组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HbA1c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与CA199升高存在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特别是HbA1c>9%易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CA199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